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COOCH3 CH
OH
乙型强心苷 元
OH
生成酯 异构化物
五. 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
强心苷提取分离比较困难:
1. 含强心苷成分比较复杂,含量较低,
2. 强心苷为多糖苷, 常与多糖、皂苷、色素、鞣
质等性质相近成分共存, 3. 共存酶的存在及酸、碱等,易造成强心苷的水 解,使成分复杂化。
目的 提取原生苷-抑制酶的活性 原料新鲜; 尽快干燥:50-60℃通风快速; 防潮,控制含水量; 避免酸碱; 提取次生苷-酶解,酸、碱水解。
毒毛花苷K [毒毛花苷元-加拿大麻糖-(glc)2] 稀酸[H2O] 毒毛花苷元+ 加拿大麻糖- 葡萄糖 -葡萄糖
反应类型
强 烈 酸 水 解 盐 酸 丙 酮 法 -
反应条件
水解特点
所有苷键 断裂
用 途
I .II.III型强心苷 的水解:苷元 和各种单糖 但易产生脱水苷元
3~5% HCI 延长加热时间 或加压
OH
水解
OH O O CH3 O C H 3C CH3 O
CHO OH HO OH
O
O
2、酶水解法
特点:具有专属性,只能切断D-葡萄糖苷键,苷元与去
氧糖之间苷键及去氧糖之间的苷键不能水解。 水解产物:葡萄糖和次生苷。
毛花洋地黄苷丙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洋地黄毒糖)3-β-D-葡萄糖] β-D-葡萄糖酶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洋地黄毒糖)3+葡萄糖
A/B 顺 \反 顺 反 顺
B/C 反 反 反 反
C/D 反 反 顺 反
昆虫变态激素 8~10个碳的脂肪醇
强心苷类
甾体皂苷类
不饱和内酯环
含氧螺杂环
顺 \反
顺 \反
反
反
顺
反
强心苷类 第二节 强心苷类化合物
一、概述
【含义】 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 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二、 结构与分类
18 12 19 11
HO OH
3、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
Ⅰ型强心苷:苷元C3-O-(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强心苷:苷元C3-O-(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强心苷:苷元C3-O-(D-葡萄糖)x
O OH O
4 1
O
CHO
O OH O
4 1 6 1
O
(洋地黄毒糖)3
葡萄糖
(黄花夹竹桃糖)
葡萄糖
R3 OCCH3 OCCH3 OCCH3 OCCH3 OCCH3
判断化合物A在下列不同条件 下水解的作用部位及产物
(1)0.02~0.05mol/L盐酸或硫酸液(含水醇)中短时加热 (2)3~5%盐酸或硫酸长时间加热或加压 (3)与β-D-葡萄糖酶37℃保存24h
O
(4)与蜗牛消化酶室温放置一周 (5)与NaHCO3液室温放置24h (6)与Ca(OH)2溶液作用
(三)脱水反应 强心苷用混合强酸(3~5%盐酸) 水解时,苷元上羟基(C14-OH ,C5-OH更容易) 与邻位上的氢脱去水分子的反应。
紫花洋地黄苷A
[H2O] 强酸
HO
O
O
+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缩水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四)水解反应 反应类型 反应条件 酸 水 解
温和酸水解 0.02~0.05m ol/L HCI 含水醇短时 加热
用于甲型与乙型强心苷及苷元的鉴别
第三节
甾体皂苷
【含义】----是一类由螺甾烷类化合物与
糖结合而成的甾体苷类。 【分类】皂苷分为 甾体皂苷(中性皂苷)
三萜皂苷(酸性皂苷)
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1、螺甾烷醇型 :
皂 苷
甾 体 皂 苷
三 萜 皂 苷
(C25-甲基 直立a键、为β型) 2、异螺甾烷醇型 : ( C25-甲基 平伏e键、为a型)
R1 H OH H OH OCH O
R2 H H OH OH H
R1 H OH H OH OCH O
R2 H H OH OH H
R3 H H H(地高辛) H H
毛花洋地黄苷甲 毛花洋地黄苷乙 毛花洋地黄苷丙 毛花洋地黄苷丁 毛花洋地黄苷戊
R1 H OH H OH OCH
R2 H H OH OH H
毒毛花苷K [毒毛花苷元-加拿大麻糖4-1β-D-葡萄糖6-1β-D-葡萄糖] β-D-葡萄糖酶 K-毒毛花次苷+ β-D-葡萄糖
(毒毛花苷元-加拿大麻糖- β-D-葡萄糖)
毒毛花双糖酶 加拿大麻苷+ (D-葡萄糖)2
(毒毛花苷元-加拿大麻糖)
(二)碱水解法
1、酰基的水解 ①碳酸氢钠、碳酸氢钾:α -去氧糖上的酰基水解,
八.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一) 紫外光谱
a
22
β
O
23
20
22
23
24
20
O
21
21
O
O
OH RO
OH RO
甲型强心苷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aβ- γ 内酯 λmax217- 220nm ( lg 4.34 )
乙型强心苷 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aβ、γδ -δ内酯 λmax 295 ~ 300nm ( lg 3.93 )
提 取
溶剂法(相似者相溶原则) 常用提取溶剂 : 甲醇、70%-80%乙醇 (提取效率高;能使酶破坏失活)
1、油脂类杂质(种子类药材): 压榨法或石油醚脱脂后提取
2、叶绿素(地上部分药材): 稀碱液皂化法 静置析胶法(醇提液浓缩至适当浓度静置)
纯 化
3、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除去叶绿素等脂溶 性杂质
O
+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缩水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3)氯化氢丙酮法
强心苷丙酮溶液中加入1%氯化氢试剂,20℃放置 两周,得原生苷元和糖的衍生物
CHO OH O O CHO OH HCl CH3COCH3 OH O O CH3 O C H3C CH3 O OH O O
OH O O CH3 OH OH
4、氧化铝柱聚酰胺柱吸附除去糖类、水溶 性色素、皂苷等。
除杂后的浓缩液,氯仿-甲醇(乙醇) 依次萃取按极性分几部分。
两相溶剂萃取法:依分配系数差异(K)
逆流分流法:
色谱分离法:
分 离
依分配系数差异(K)
对亲脂性苷(单糖苷、次生苷、苷元)
吸附原理 对弱亲脂性苷(原生苷) 分配原理
六. 检识(一) 理化检识
葡萄糖
紫花洋地黄苷A
黄花夹竹桃苷A
Ⅲ型强心苷:苷元C3-O-(α-羟基糖)x
O OH O
葡萄糖
6 1
O
乌沙苷
葡萄糖
三、构效关系
1、甾体母核的立体结构 2、不饱和内酯环 3、取代基 4、糖部分 甲型强心苷的毒性为:三糖苷<二糖苷<单糖苷> 苷元
单糖苷的毒性为:
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 6-去氧糖苷> 2,6-去氧糖苷 乙型强心苷的毒性为:苷元> 单糖苷> 二糖苷 乙型强心苷的毒性大于甲乙型强心苷
O
23
H
20
H
22
COOH
20
21 17
13 14
O
C2H5OH
21
O
21
O
O
OH
D
O
OH
OH
电子转移、双键移位 加成反应 皂化开环 甲型强心苷 C22活性亚甲基 内酯型异构化苷 开链型异构化苷
与活性亚甲基试剂反应 (用于甲型和乙型强心苷鉴别)
乙型强心苷在醇性苛性碱溶液
O O KOH CH3OH
COOCH3 CHOH -H2O O
按作用部位分:
22 20
O
23
作用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1、Legal反应 2、Kedde反应 3、Raymond反应 4、Baljet反应 用于甲型与乙型强心苷的鉴别
21
O
CH3
OH
O
O
CH3
O
CH3
O
OH
作用于甾核 1、醋酐-浓硫酸(L-B)反应 2、Salkowski(氯仿-浓硫酸)反应 3、三氯醋酸-氯胺T(Rosenheim)反应 4. 三氯化锑(五氯化锑)反应
1% HCI丙酮 溶液 20℃两周
II型强心苷 的水解
原生苷元 糖衍生物
(2)强烈酸水解法
[条件] 增高酸的浓度(3%~5%),加温,加压;
[水解部位] 糖与糖之间的苷键、苷元与糖之间苷键全部水解; [水解产物] 苷元和单糖 ; [注意] 苷元易发生脱水反应 ;
紫花洋地黄苷A
[H2O] 强酸
HO
O
呈紫→红→蓝→绿色变化 各种强心苷显不同颜色
各种强心苷显不同颜色
(二)色谱检识
1、纸色谱 1)亲脂性较强的强心苷
固定相:甲酰胺、丙二醇
移动相:苯或甲苯(甲酰胺饱和)
2)亲脂性较弱的强心苷 移动相极性大
3)亲水性较强的强心苷
固定相:水
移动相:水饱和的有机溶剂
2、薄层色谱
吸附剂:硅胶
四、
理化性质
(一)性状 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具有旋光性,C17侧 链为β 构型者味苦,a构型者味不苦。对黏膜有刺激性。 (二)溶解性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醇、丙酮等极性溶剂,
微溶于醋酸乙酯、含醇氯仿,几乎不溶于石油醚、苯、乙
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溶解性与糖的分子数目、种类,苷元中取代基的种类、 数目及位置有关。 原生苷水溶性>相应的次生苷>苷元
乙型强心苷
2、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