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节水灌溉基础理论
Ra
1440
Gsc d r (s sin sin cos cos sin s )
太阳辐射常数, 0.0820MJ/(m2•min)
日地相对距离,
d r 1 0.033 cos( 2 J) 365
Ф为纬度,北半球 为正,南半球为负 值 。 δ为太阳磁角,
0.409 sin(
式中: ET0-参照作物腾发量,mm/d; Rn-为作物表面的净辐射, MJ/(m2•d); G-土壤热通量密度,MJ/(m2•d); T-地面以上2m处的平均气温,℃; u2-地面以上2m处的风速,m/s; es-饱和水汽压,kpa; ea -实际水汽压,kpa; es- ea -饱和气压亏缺量,kpa; Δ -水汽压力曲线斜率, kpa/℃ ; γ-湿度计常数,kpa/℃.
2 J 1.39) 365
。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4)土壤热通量G
以月为时段:
Gm,i 0.07(Tm,i 1 Tm,i 1 )
式中:Gm,i 为第i月(计算月)土壤热通量密度; Tm,i 1、Tm,i 1 为计算月下一个月和前一个月的平均气温,℃。
如果 Tm,i 1 未知,可按下式计算: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3、各生育期阶段的需水量
ETi Ki ET
式中 : Ki──需水量模比系数(由试验得) 此公式缺
点是什么?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3、各生育期阶段的需水量
ETi i E0i
式中: i 为第i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 E0i 为第i生育阶段的水面蒸发量 ,m。
各生育阶段需水系数可见表2-2
Gm,i 0.14(Tm,i Tm,i 1 )
以日或更短的时间,则白天:
夜晚:
G h 0.1R n
G h 0.5R n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5)确定u2
当实测风速距地面不是2m高时,可用下式调整:
4.87 u2 u z ln(67.8Z 5.42)
式中:uz为实测地面以上Zm初的风速,m/s;
第一节 作物的水分生理
一、水对作物生长的作用
(一)水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 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 2、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 3、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
• 4、依靠水溶解和输送养分;
• 5、保持作物体处于一定形态。
第一节 作物的水分生理
(二)水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水是作物体温调节器; 水对可见光的通透性; 水对作物生存环境的调节
式中:Ks—水分胁迫系数; λc—根区土壤有效水百分比的临界值(根据作物耐旱性的不同而变化)。 在干旱条件下仍能维持ET0称为耐旱作物;对于耐旱作物λc取25%,对于干 旱敏感的作物λc取50%。 λa—根区土壤有效水百分比。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v p a f p
式中: λ a—根区土壤有效水百分比
s arccos( tan tan )
Rs 0 (as bs ) Ra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2、计算作物实际需水量
土壤水分充足
ET Kc ET0
作物系数,反映不同作物的差别。取决 于冠层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生育中期
成熟阶段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1)基本作物系数
以玉米生育期为例
A点-Kcb是已知的(约定取0.25), 因此只需初始生育期占全生育期的 比例Fs1. B点—作物系数已达到峰值,确定该 点需同时知道该点的基本作物系数Kcp 和Fs2的值。 C点—基本作物系数与B点相同,因此 只需要确定Fs3. D点—一般位于成熟期末,由于作物生 育期结束的时间是已知的,因此,确定 D点只需知道改点的基本作物系数Kcm。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α值法或蒸发皿法)
ET=α E0 一般适用于 水稻田 或:ET=aE0+b 式中:ET──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mm计。 E0──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一般采用80cm口 径蒸发器的蒸发值。国外A级蒸发皿(Class A pan) a、b──经验系数
Rni 0.4903 (
4 4 Tmax, k Tmin,k
2
)(0.34 0.14 ea )(1.35
Rs 0.35) Rs 0
其中: Tmax,k、Tmin,k 为24h内最高、最低绝对温度,K=℃+273.16 式中:Rs0为晴空时太阳辐射,MJ/(m2•d)(又称太空辐射), 与纬度及年内所处的时间有关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2、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k值法‛)
ET=KY 或:ET=KYn+c
ET── 作物全生育期内总需水量(m3/亩)
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 K── 需水系数 m3/kg n、c── 经验指数和常数
棉花 K=0.6-1.7,n=0.3-0.5
小麦 K=0.36-0.85, C=11.3-16.0
实际水汽压ea:
ea
eo (Tmax )
RHmin RHmax eo (Tmin ) 100 100 2
其中:RHmax、RHmin为最大、最小相对湿度,%。
ea
RHmean e (Tmax ) e (Tmin ) [ ] 100 2
o o
缺乏资料RHmax、RHmin,而只 有平均相对湿度的资料 。
式中: Kcb—基本作物系数,指土壤表面干燥、长势良好且供水充分 时作物需水量与ET0的比值; Ks—水分胁迫系数; Kw—反映降雨或灌水后湿土蒸发增加对作物系数影响的系数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1)基本作物系数
• 介绍FAO推荐伦鲍斯和普鲁伊提出,并经豪威尔等 人修正的估算方法。
生育期
初始生长阶段
冠层发育阶段
一、 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
+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田间耗水量=腾发量+深层渗漏量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二、作物需水规律 • 1、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 1、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 1、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 1、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 1、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块根类蔬菜多在营养生长前期
作物需水临界 期越长是不是 越有利呢?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三、作物需水量计算
直接法──田间试验直接测定,方法简易 间接法──先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再计 算实际需水量,理论上较完备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一)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选择几个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水 面蒸发、气温、湿度、日照、幅射等) , 再根 据试验观测资料分析这些主要因素与作物需水 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得出经验公式: ⑴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 ⑵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k值法‛)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2)湿度计γ确定
0.66510 P
3
293 0.0065 Z 5.26 P 101 .3( ) 293
式中:P为大气压强,kpa;Z为海拔高度,m。
(3)确定作物表面净辐射Rn
Rn Rns Rn1
n、N为实际日照时 数与最大可能日照
24 时数, N s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1)确定es、ea
饱和水汽压es:
17.27T e (T ) 0.6108 exp( ) T 237 .3
0
e0 (Tmax ) e0 (Tmin ) es 2
其中:eo(T)为气温为T时的饱和水汽压,kpa;Tmax、Tmin为 地面以上2m处最高、最低气温,℃。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二)通过计算参照作物的需水量来计算实际需水量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通过计算参照作物的需水量来计算实际需水量
1、计算参照作物的需水量 2、计算作物实际需水量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Penman Monteith公式(FAO 1990)
900 0.408( Rn G ) u2 (es ea ) T 273 ET0 (1 0.34u2 )
第一节 作物的水分生理
二、植物细胞的水势组成
(一)植物水势
ψw = ψs +ψp+ ψm+ ψg
水
势
渗 透 势
压 力 势
基 质 势
重 力 势
第一节 作物的水分生理
二、植物细胞的水势组成
(二)土壤水势
ψw = ψs +ψp+ ψm+ ψg
水
势 溶 质 势
压 力 势
基 质 势
重 力 势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R ns 0.77Rs
n R s (as bs ) Ra N
Ra
1440
Gsc d r (s sin sin cos cos sin s )
2 2 0 . 409 sin( J 1.39) d r 1 0.033 cos( J) 365 365
Kc作物系数的随生育阶段的变化
Kc取决于作物冠层的
生长发育。冠层的发
育情况常用叶面积指 数(LAI)描述。 LAI为叶面积值与其 覆盖下的土地面积的
比率。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Kc作物系数的修正
修正后作物实际需水量公式:
Kc Kcbks kw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Kc作物系数的修正
Kc Kcbks kw
Z为风速实测实际高度。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
(6)水汽压力曲线斜率
17.27T 4098 (0.6108 exp ) T 237 .3 (T 237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