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障碍学

运动障碍学

皮质脑干束损伤:中枢性面瘫、假性延髓麻痹等 中央前回上或下内侧部损伤:上肢或下肢单瘫 锥体外束损伤: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 大脑/小脑/深感觉和前庭功能障碍:协调障碍 周围神经损伤:肌张力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消
失或降低,肌萎缩
肌肉系统
肌肉损伤 支配神经损伤 假性肌肥大 肌肉萎缩 肌肉变性
游离神经末梢:感觉神经终末呈树枝状进入表皮, 存在于表皮及毛囊,约130个/ cm2,感受皮肤触 觉及痛觉;
Pacini环层小体:较大,存在于皮下组织, 适应性快,感受触觉、高频振动觉、压力
Ruffini小体:存在于真皮下层,约1—3个 /cm2,适应慢,感受触觉与持续皮肤位移, 存在于毛囊时感受温觉;
运动障碍学
定义
人体运动障碍学是研究身体运动障碍及运动 生理障碍的临床科学。
根据伤病的特点分析其形态解剖方面的异常、 机能、运动生理方面的问题,研究运动功能 障碍特点,为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治疗的基础。
运动障碍的体现
运动随意性控制障碍 运动控制质量、效率降低 运动维持不能 运动性环境协调障碍 运动性心理障碍
病因
骨关节疾病或损伤:运动范围异常,姿势异 常或畸形等运动障碍
肌肉病变或损伤:肌力异常,肌张力异常等 运动障碍
肌腱与韧带损伤:导致运动活动范围异常 神经肌肉接合处病变:肌力减退 呼吸循环代谢系统病变或损伤:全身体力下
降、对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
皮质脊髓束损伤: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瘫痪,包括单 瘫,偏瘫,双重偏瘫,三肢瘫,四肢瘫,截瘫
内侧;传导触觉、振动觉、压觉和两点辨别 觉的感受器纤维位于中部;传导痛温觉的大 部分纤维位于最外侧部
皮肤表浅感受器
Meissner触觉小体:裸露的感觉神经纤维终末进 入小体肉,存在于表皮,约25个/cm2 ,适应性 属于中等程度,感受触觉与皮肤位移;
Merkel触觉小体:存在于真皮,约25个/ cm2 , 适应性慢,感受触觉、持续皮肤位移、压力觉;
骨骼
畸形 骨折 退行性变
关节
挛缩 强直 松弛 畸形 韧带及肌腱病损 异位骨化
N-M-B(J)的关系
神经 肌肉 骨骼/关节
感觉与知觉障碍
感觉与知觉障碍对运动控制有重要影响
躯体感觉
浅感觉:通过皮肤及粘膜感受外来刺激,包括痛温觉、触觉
深感觉:肌肉、肌腱、关节、骨膜的本体觉
大脑障碍:感觉区皮质被障碍后,可以有对侧精细 触觉障碍,也可有运动觉、位置觉障碍,也可有复 合感觉障碍。由内囊后肢部障碍出现对侧偏身感觉 障碍。
特殊感觉
味觉、嗅觉、平衡感觉、听觉、视觉。均是 颅神经的感觉神经
与运动有关的是视觉、平衡感觉。
知觉障碍
感知perception 认知cognition
Krause小体:存在于真皮,约15个/ cm2 , 感受寒冷觉;
深感觉感受器
肌梭:纺锤形结构,存在于横纹肌肉纤维中, 感受肌纤维的牵张,其中Ia纤维的螺旋终 末是感知核袋肌纤维长度变化的感受器及感 受核链肌纤维绝对长度变化的感受器,Ⅱ类 纤维的散形终末是感知核链肌纤维绝对长度 的感受器。
Ruffini小体:存在于关节囊,感受关节运动 的方向及速度,识别对运动的阻力,辨别被 动与主动运动;
第1级神经元:脊髓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构成脊神 经感觉纤维,至躯体、四肢的皮肤感受器,中枢突 (细纤维)经后根外侧部入脊髓后外侧束的第二级 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脊髓后角(后边缘细胞),发出纤 维上升1-2个节段后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在 外侧索前部,形成脊髓丘脑侧束,上升经延髓的背 外侧、桥脑与中脑的内侧丘系的13μm,传导速度75m/sec, 与腱梭反射有关
Ⅱ:传导触压觉,直径约9μm,传导速度55m/sec,与 屈曲反射有关;
Ⅲ:传导温痛觉,直径约3μm,传导速度11m/sec,与 屈曲反射有关;
Ⅳ:传导痛觉,直径约1μm,传导速度1m/sec,与屈 曲反射有关
温度、痛觉(躯干和四肢)
第3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丘脑辐射 (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至皮层感觉区(中央后 回)
粗触觉和压觉(躯干和四肢)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至躯体、四 肢的皮肤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中部入脊髓后角的 第二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脊髓后角(后角固有核细胞),发 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 后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 脊髓丘脑前束,上升经延髓的背外侧、桥脑与中脑 的内侧丘系的外侧,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腱梭(Golgi腱器官):细小的Ib神经纤维 末梢,存在于韧带,与有无肌肉附着无关, 感受关节的位置与运动方向;
Pacini环层小体:存在于韧带,可感受到轻 微的运动与加速度;
游离神经末梢:运动的感受器、伤痛感受器 (关节痛)。
感觉传入神经纤维分类
按髓鞘厚度及传导速度:
Ia :肌梭传出,直径约13μm,传导速度75m/sec,与 牵张反射有关
小结
运动障碍的基本概念 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 运动障碍的病因:举例说明运动障碍,
神经系统: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性瘫痪、脊 髓灰质炎、臂丛神经损伤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感受器
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周围末梢 与脊神经节的神经元相连,再经后根入脊髓,
进入相应传导路。 后根内只有传入神经纤维 起源于肌梭的厚髓鞘的神经纤维位于后根最
位置觉 运动觉 力量觉 振动觉
复合感觉: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感觉予以分较分析形 成的皮质感觉
实体觉 图形觉 两点辨别觉
特殊感觉:嗅、视、味、听
脑损伤
脑干部障碍:桥、延髓的局限性病变会产生感觉分 离,交叉性体征。
丘脑障碍:丘脑障碍以血管性病损为多,深感觉障 碍重于浅感觉障碍,远端重于近端,有感觉过度, 对侧产生剧烈痛。这称为中枢痛(丘脑痛)。
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锥体系受损后肢 体会出现较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而锥 体外系受损后肢体相应会出现肌张力变化、 产生共济失调、手足徐动、平衡能力等运动 障碍,顶叶等处病变或损伤会出现运动失用 的障碍
周围性神经疾病或损伤:出现典型的下运动 神经元瘫痪;深浅感觉障碍也会对运动机能 形成相应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