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事件》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安全的生活第三课面对突发事件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面对新的一天、美好的开始,你们的心情怎样呢?(高兴、快乐)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
前两周,我们滕州市某高一一名同学,在卫生大扫除中,擦玻璃时不慎从教学楼三楼窗台坠下身亡,此事件给孩子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给学生十秒钟的感受时间)像这样的事情我们叫它“突发事件”。
(教师板书课题:3、突发事件)【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擦玻璃意外坠楼身亡”这件事,让学生对突发事件有所感知,同时很自然的引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生活中突发事件。
】二、活动体验,探究互动:生活中的突发事件1.教师过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会突然遇到一些事先无法预知的事情,这样的事情都叫“突发事件”。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生活中出现过或还存在哪些突发事件。
(教师补充板书课题: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生活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学生自由发言:车祸、火灾、地震、洪水、台风……教师选择性板书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可以分成两大类:日常事件和自然灾害。
下面请同位之间合作完成这个分类表。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日常事件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够而造成的突发事件。
教师引导:那么对“自然灾害”又是怎样定义的呢?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资料收集,现在请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汇报学生把自己的搜集的有关自然灾难的资料展示并介绍,教师适时评价、补充。
教师引领:自然灾难种类很多。
现在,我们来看看几种较为常见的,能在瞬间夺去万千人生命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
2. 小组交流前置性调查表。
“自然灾害”前置性调查表你了解哪些自然灾害呢,请调查一下吧?3. 教师过渡: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这节课,我们就来开一个“自然灾害调查报告会”。
4. 集体交流了解地震(1)教师谈话:先来看地震。
说到地震,同学们你第一个想到的词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领:大家肯定还记得四川雅安大地震,谁能说说那次地震的大致情况?(2)小组汇报学生把自己的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展示并介绍,教师适时评价、补充。
预设1:地震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它极其频繁,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预设2: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文字图片资料。
预设3:截止2013年4约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上地震103次。
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
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的房屋坍塌。
——文字图片资料。
预设4:截止24日14时30分,地震共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文字图片资料。
预设5:除了4.20雅安地震,还有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唐山大地震等,都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危害,留下沉重的回忆。
——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播放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地震的“威力”,以及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3)教师评价:地震的破坏性如此巨大,真是我们的“大敌人”!我国还是地震多发国,防震救灾的任务非常艰巨,对于我们来说,懂的地震中的逃生常识十分重要。
了解火山爆发(1)教师引领:比起地震时的“地动山摇”,火山爆发时的岩浆与烟尘更让人触目惊心。
请火山爆发调查小组的同学为大家汇报。
(2)小组汇报学生把自己的搜集的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展示并介绍,教师适时评价、补充。
预设1: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文字图片资料。
预设2:火山喷发时岩浆等喷出物会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释放。
——文字图片资料。
预设3:火山是地球上最具有爆发性的力量。
有人说恐龙的灭绝就是源于火山爆发。
预设4:火山喷发后会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影戏。
预设5:火山爆发是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教师补充---冰岛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3)教师评价小结:这一小组小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很详细,感谢他们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火山喷发的资料。
由此可见,火山爆发时最可怕的不仅是滚烫的熔岩流,还有它的烟尘。
它们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更是长期的。
了解泥石流(1)教师引领:刚才在我们了解的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中,提到了一个词——泥石流。
现在我们请“泥石流调查小组”为我们介绍一下泥石流。
(2)小组汇报预设1:视频资料——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严峻的地区,因为暴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预设2:图片资料----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把整个村镇都淹没,造成巨大损失。
(3)教师适时评价。
了解海啸和台风(1)教师引领:泥石流多发生在内陆山区,那么住在海边的人们会受到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2)小组汇报学生把自己的搜集的有关海啸的资料展示并介绍,教师适时评价、补充。
预设1:海啸是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强有破坏力的海浪——文字图片资料。
预设2: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视频资料预设3: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
(3)教师适时评价。
(4)教师补充2012年印度尼西亚海啸资料。
台风(1)教师引领:海啸破坏力巨大,沿海地区受其威胁,不仅如此,在我国的沿海地区,每年都有台风来临。
大家一起瞧瞧台风来袭时的画面吧!教师播放台风景象(2)小组汇报台风的威力有多大,小组同学整理出一组数据《2009--2013台风列表》(3)教师适时评价由于大多数台风人们能推算出其运行的大致路径从而事先预警,所以伤亡的人数不是很大,但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却相当惊人。
据有关资料,西太平洋沿岸国家平均每年因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0亿美元。
我国也是一个台风灾害严重的国家。
(4)教师补充台风预警视频资料。
了解洪水(1)教师引领:刚才我们了解了海啸和台风,这些自然灾难都是从海上来,不仅给沿海地区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威胁,还会产生很多次生灾害,如洪水。
对于洪水,大家都不陌生。
几乎每年夏季,我国就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洪涝灾害。
最近一次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的情景怎样?(2)小组汇报(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威力。
(4)教师小结: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更是深受其害,每年因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居各种灾害之首。
所以,每年夏季的防洪防汛尤为重要!(5)教师评价你们搜集的资料途径很值得学习,不仅上网搜集、询问、还查阅资料,了解了很多关于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海啸、台风和洪水的内容。
除了上述这些,你还知道那些自然灾害吗?组织学生交流,大致了解沙尘暴、冰雹、浓雾、龙卷风、雪灾、雷电给人们带来的麻烦。
活动体验猜一猜课件播放自然灾害录像片断、图片,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是哪种自然灾害?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了解不同的自然灾害的名称、特点及其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知、明确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三、拓展知识,迁移发展你说我说观点一:“自然灾害威力巨大,破坏力极强,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生命也如此脆弱,我们是战胜不了大自然的!观点二:“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类一直在不停探索,说不定我们未来都会去月球上居住,自然灾害是小问题,不值得大家伤脑筋”你认为上面的观点正确吗?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自然灾害呢?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点播。
引导学生明白:自然危害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灾害的威力是巨大的,应理性看待。
人类的生命是很脆弱,但同时也很坚强,面对强大的“敌人”,应该科学预防,积极应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交流、辩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然灾害,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畅谈收获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学生畅谈。
教师引导学生要对自然灾害产生警惕心理,正确看待自然灾害,对于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都应积极应对。
【设计意图: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明确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不管是日常事件还是自然灾害,我们都应该冷静思考,积极应对。
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及其安全意识、生命意识。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日常事件自然灾害冷静思考积极应对教学反思:一、本教案的亮点1.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增强警惕意识。
所以本主题活动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自主学习意识。
所以我主要是从以下两点去把握的:一是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学校停电”这起突发事件,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激发学生去思考还有哪些“突发事件”,引导学生从课件、自己搜集的资料中,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交流日常事件和自然灾害。
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大自然的威力,从而对自然灾害产生警惕心理,并能从对待自然灾害的态度上,得到对待生活中所有的突发事件应有的态度,冷静思考,积极应对。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教学目标已经达成。
2. 互动交流贯穿课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领补充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学生收集、交流、整理、汇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和空间。
2.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性。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知、明确不同的自然灾害,在“你说我说”的环节中,让学生各诉己见,反驳错误观点,说出自己的看法,再通过和其他同学、老师的交流后得到更为正确、完整的看法,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扎实有效。
二、存在的不足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比较规律,对于突发事件的“体验”相对较少一些,对于“自然灾害”更多的停留在电视、电影的印象上。
对于一些自然灾害的专属名词感到陌生,一些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过于生僻,所以认识理解还不够具体深刻,因此,课前要布置学生多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课上给予补充,以便更容易接受。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次主题活动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出发,明确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重点介绍了自然灾害,从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海啸等了解自然灾害的威力,从而产生警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