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电影产业链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新世纪中国电影取得了巨大发展,而其背后的经济产业链日渐规模化,包括电影与旅游业的互相渗透、电影插片广告与企业经济利益、电影后产品开发等,均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影视经济已经成为新兴的高成长性的行业,对电影产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到与电影相关产业的互动性。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链问题策略【Abstract】The new century China movie has obtained the huge development, but its behindeconomical industrial chain formalizes day after day, after the movie and the tourism mutual seepage, the movie film threading advertisement and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interest, the movie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so on, obtained the fast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film and television economy already became the emerging high expanding profess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movie industry itself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 also affects and movie correlation industry interactive.【Keywords】Chinese film industry chain Problems Tactics1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发展现状1.1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发-放”)的体化流程。
广义的电影产业链即“大电影产业链”,则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
它反映的是电影产业单位公司之间的经济生态系统。
1.2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启动元素是电影歌曲。
1929年,联华影业公司摄制中国第一部发声电影《野草闲花》,但是它还不是真正的有声电影。
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播放电影时,声音不是从胶片的声带转换而成,而是由放映员看着银幕,在需要音乐的时候,用留声机播放出来。
尽管如此《野花闲草》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两人主唱的《寻兄词》迅速传遍上海乃至全国,并随着电影流传到东南亚一带。
当时的大中华、新月等唱片公司都大量发行过的唱片。
《寻兄词》是中国第一首电影主题歌,开启了电影插曲灌制唱片和缔造明星的先河。
此后《风云儿女》的《义勇军进行曲》、《红牡丹》的《红牡丹之歌》等电影歌曲,都成为早期电影产业链延伸的重要表现。
尤其是《义勇军进行曲》,被中国人民共和国定为国歌,这一历史现象牵涉更加复杂的话题,它至少说明电影产业链具备多层面、多层次的战略价值和实际价值。
尽管中国早期电影人已经注意到电影作为产业的诸多特征,但在思考中国电影前途时,没有人想到进一步开发电影产业链。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即使有像电影歌曲、电影海报等后电影产品的经营,也只是处于零散状态。
而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市场为中心的中国电影产业结束,开始步入计划经济时代。
电影作为党的宣传喉舌,市场观念更加淡漠,电影产业链失去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和资本推动,就更无从谈起。
电影的商品属性在我国遭到了长期的漠视甚至有意识的遮蔽。
直到1993年之后,我国电影产业机制改革全面展开。
广电总局出台了一系列引导电影业向市场转轨的政策、法规,在电影体制的各环节做了改革的尝试。
我国电影的商品属性才真正得到承认,电影产业链的再生才被渐渐提上历史进程。
1.3中国电影产业链发展现状2009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299亿美元,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电影市场成为支撑整个世界电影市场的核心区域。
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62亿,位居全球第九;银幕数量位居全球第四,大陆观影人次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大国。
截至 2010年上半年,我国已审查通过影片288部;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总收入48亿元,全国新增影院149家,银幕596块,接近2009年全年的增长水平。
2 中国电影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制片不景气制片位于电影产业链的上游,它是整个电影产业链形成的基础。
电影产业内在竞争力源于电影的魅力。
虽然我们消费电影时,不仅仅在消费影片,还在消费电影产品以及电影产品中潜在的文化,但影片才是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有了影片的发展,才会有发行院线的繁荣,影院的繁荣,附属产业的繁荣,主题公园和相关娱乐产品的繁荣。
”所以,电影产业链空间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取决于影片本身的魅力大小,取决于制片业的繁荣。
近三年来,中国电影产量连续创新高。
2010年国产电影达到406部,比2006年增加73部,刷新百年中国电影历史记录。
这也是自2003年全面实施电影产业化政策以来电影创作数量分别从年度故事片生产140部、212部、260部的继续攀升。
但近年来电影产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产电影的繁荣。
目前我国电影中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大多数电影产品制作粗糙,手法陈旧,观念落后,影片题材狭窄,类型单一,缺乏专业水准与专业智慧。
特别是受到政府资助的不少主旋律电影和儿童电影的质量普遍不高。
2004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对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和杭州五城市的观众调查表明,46. 6%的观众认为国产电影质量低劣;有64. 796的观众认为主旋律电影虚假不真实,教化色彩浓,存在严重不足。
观众认为大部分国产电影缺少生活、闭门造车。
很多电影创作人员根本不深入生活,国产电影与当代人的观赏需求脱节。
2007年1月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在一次采访中也指出,国内导演拍电影时没有很好地考虑电影的商品属性,电影得不到观众的认可。
他认为目前国产电影尽管数量上去了,但很难见到一部在艺术、内容上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因此,尽管2006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330部,但真正能进入主流院线放映的仅为100部左右,相当一部分低成本电影由于题材冷僻、制作粗糙无法取得发行放映方的认可,而直接以出售电视播映权、网络版权、音像版权等相关权利方面收回资金。
制片业的不景气造成了观众流失,影片成本无法回收,影院改营他业,从而导致电影产业链无法实现规模运作。
目前我国电影市场的规模狭小,中国人口超过13亿,中国电影从业者近30万人,而国内票房仅25亿左右,综合收入仅为60亿左右。
而美国2005年国内票房为89. 9亿美元,全球票房为230亿美元,日本国内票房为17亿美元,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俄罗斯电影市场2006年的国内票房也将首次超过4亿美元。
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与中国的人口规模以及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仍不相称。
2.2发行放映体系不完善影片发行和影院放映作为电影产业的流通环节,担负着将电影产品送达消费者的任务,发行和放映的效果影响着电影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及其制作成本的回收。
一直以来,发行放映市场的诸多主体都在探索如何有效地削减成本,提高影院自身的竞争力、招徕观众、扩大规模,实现降低整个产业链资金回笼的风险,并力图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收益这一目标。
从全球电影市场来看,院线制是联系发行与放映的主要渠道,也是促进电影影院放映的最佳手段。
它是电影制作、发行公司与各家电影院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合约的形式所组成的电影发行放映联合体。
电影院线的优势在于:按照市场的需求,通过统一的策划与宣传,影片在院线影院中同步推出,不仅声势浩大,形成规模效应,而且能最大化地占领市场。
我国现有的发行放映方式采取的是东部绝大部分地区采取院线形式,西藏等西部7省(区)采取原有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省级发行公司一地市级发行公司一影院”四级垂直网络发行方式。
我国从2002年正式实施院线制。
它的推行彻底结束了中国50多年以来按行政区域供片,按省、市、县逐级层层发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行放映模式,促进电影产业建立完善的运营模式。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沉重的历史包袱,目前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系的仍然存在重大弊端,主要有以下两点:2.2.1院线数量少并且规模小我国虽然人口多、密度大,幅员辽阔。
但是在院线发展规模方面却远不及发达国家。
以美国为例,2005年北美院线排行榜的数据显示,北美前5位院线影院数都在200家以上,银幕数都超2000块。
其中帝王院线的影院数和银幕数都位居北美第一(551家影院,6038块银幕)。
截至2005年,美国的银幕数达到35786块,平均每家影院银幕数超过6块。
相比之下,我国的院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和美国不可同日而语。
截止2005年,我国现有院线34条,影院数从最初的872家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家,银幕则增加了近千块。
但即便如此,平均每条院线的加盟影院仍不超过40家,每家影院平均银幕数仅为2块。
全国票房最高的联和院线有71家加盟影院,银幕总数仅为美国帝王院线的1 / 30。
据统计,美国平均8600人就拥有一块银幕,而中国12万人才有1个放映厅。
院线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围绕电影产品展开的竞争,一个是围绕服务质量展开的竞争。
其中电影产品即片源的竞争是院线竞争的核心,关系到院线在放映市场的地位和在观众中的认可度。
在院线制最完善的美国,各院线有不同的影片不断上映,连续吸引观众进入影院,并且根据当地观众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影片和安排放映时间。
以美国电影协会(MPAA)为例,会员单位每年发行的新片数量都在200部左右。
中国院线成立的初衷也是让电影产品间产生竞争,提高片源的质量。
但院线作为市场经营的实体,必然与影片存在双向选择。
目前,由于国产电影的不景气,导致中国院线在同一时期内,各院线蜂拥上映同样的影片,造成院线之间缺乏电影产品的差异性。
观众对影片无从选择,观众被动消费,丝毫没有获得竞争带来的好处,也没有感受到院线的不可或缺性。
院线也并没有在竞争和市场的作用下围绕观众的需求排片,而是以卖方市场的优势变相垄断。
即使生产了一定数量的影片,也因为不适合商业市场、不能吸引足够的观众而被弃置高阁。
2.2.2我国影院整体条件差我国现有的多数影院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用于影院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院的硬件设备、服务水平、环境质量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综合条件,严重滞后于消费者的观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