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家务管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2、贸易差额论: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重工主义: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3、布阿吉尔贝尔的自然秩序思想: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的观点。
“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来说是最优良”的规律。
4、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
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5、斯密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
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
6、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是价值规律的作用。
萨伊的三分法: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是所谓“三分法” 。
7、萨伊效用价值论: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
价值渊源于物品的效用,物品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土地)共同创造的,因而价值也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和协力的结果。
8、萨伊定律:萨伊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产品总是由产品来购买,卖者同时也是买者。
一种产品一经产出,从那时起,就给价值与他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
萨伊的销售理论曾被西方经济学家看作是对政治经济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它称为“萨伊定律”。
9、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或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在市场上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价格。
10、年预付:即每年要预付的投资,如种子、原料、工资等11、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12、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
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2.财富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3.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4.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5.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对外贸易;开采银矿 6.阐述了对货币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指出了两者的关系。
2、简述重商主义最重要的基本观点。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就是财富,财富就是货币,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
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只有对外贸易才能真正增加一国的财富。
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
3、简述配第的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1.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2.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配第的价值论远不是科学的,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乃至错误。
4、《经济表》的贡献与缺陷是什么?《经济表》的创见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
《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
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缺点和错误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
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
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
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而没有“原预付”,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
5、李嘉图地租学说的主要内容?李嘉图在地租理论方面的贡献在于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阐述了地租的性质、产生、变动规律。
(1)地租的性质。
李嘉图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油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2)关于绝对地租。
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
(3)关于级差地租。
李嘉图充分地探讨了级差地租问题,为级差地租理论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4)地租发展的趋势。
地租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6、李嘉图价值理论体系的内在矛盾?李嘉图价值理论体系的第一个矛盾是价值规律同利润规律或劳动和资本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第二个矛盾是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之间的矛盾。
7、西斯蒙第是怎样论述经济危机论的必然性的?1.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2.若生产超过了收入,即生产超过了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3.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
4.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5.西斯蒙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8、西斯蒙第的劳动价值论?西斯蒙第继承了斯密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认为每个人对自己提供的产品耗费的劳动和时间进行估计,他也要把别人给自己的物品耗费的劳动或时间和自己的商品进行比较,每个人都认为用这种方式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比自己亲自生产更方便时,交换才能实现。
同时西斯蒙第强调了劳动的社会性。
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的关系,西斯蒙第继承了法国古典学派的传统,更明确地提出要从社会消费和需求出发。
9、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两个重要“公理”: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2)两个假定:人口增加在没有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在同样情况下,只以算术级数增加。
(3)三个命题: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就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非常显著的抑制的阻止;这些抑制,和那些遏制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4)马尔萨斯认为抑制人口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抑制,一种是预防的抑制。
10、如何理解马歇尔的均衡价格?马歇尔认为,均衡价格就是供给价格同需求价格一致时的价格,这种均衡是由供求双方相互冲击和制约形成的,即马歇尔的均衡价格是由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决定的,边际效用决定需求价格,生产成本决定供给价格。
11、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观点?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观点:(1)农业观。
他认为,耕种者的繁荣是一切其他部门繁荣的基础。
要使国家富足,首先要保证土地能生产出热敏生活所需要的丰富的物品。
任何国家必须是农产品增加了,才能使衣着、家具、装饰品等手工业发展起来。
相反,农业衰落,各行各业也就会衰落。
(2)价值观。
他力图从经常变动的市场价格背后寻找“真正的价值”,实际就是交换价值。
他用个人劳动时间在各个特殊产业部门间分配时所依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真正的价值”,并且把自由竞争说成是造成这种正确比例的社会过程。
布阿吉尔贝尔在配第之后,虽然不是有意识地,但是事实上把商品的交换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从而提出他的劳动价值理论。
(3)货币理论。
布阿吉尔贝尔否认货币是财富,甚至主张保存商品交换的同时废除货币。
这个观点说明他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社会性质缺乏认识,也不知道商品交换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货币是客观规律。
这个观点也是由于他把以供给社会消费的目的为商品生产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混同了。
12、斯密的价值理论?斯密在回答商品的真实价格或交换价值是由什么构成,即什么是交换价格的真实尺度时,提出了两个自相矛盾的规定: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和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先看第一种价值的规定,斯密认为,人们要取得物品,必须经历一定的“辛苦”和“麻烦”就是生产产品必须付出的代价。
生产产品的代价是劳动,斯密不仅确定了决定价值的源泉是劳动,而且注意到劳动的“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即复杂程度对价值决定的影响。
斯密不懂得劳动为什么要采取价值量的形式,在他看来,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特殊属性,而是一切生产劳动的具性。
13、斯密的分配理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制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
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就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因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
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
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14、西斯蒙第是怎样论述经济危机论的必然性的?1.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2.若生产超过了收入,即生产超过了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3.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
4.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5.西斯蒙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15、萨伊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生产就是“创造效用”;(2)生产也是创造价值;(3)生产性劳动,萨伊认为一切能创造效用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4)“生产三要素论”,萨伊认为,资本、土地、劳动是生产中的三种必要的因素。
16、巴师夏提出“经济和谐论”的动机和中心意图是什么?1、(1)动机。
巴师夏认为,他以前的东西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经济和谐论”就是要弥补这一不足。
从正面阐述自然和谐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反驳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指责。
(2)中心意图。
论证在经济自由条件下,资本主义制度一定可以达到自然、和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