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李长连1宿永波1李维21.北京中大兆华牧业有限公司2.沈阳农业大学随着畜禽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动物对日粮养分含量尤其是日粮能量含量的要求愈来愈高。
要配置高能量饲粮,仅靠谷实类饲料有时难以满足,这就要求营养工作者研究开发一些高能的饲料原料。
油脂具有独特的营养功能和物理特性,而且油脂适口性好,含能高,热增耗低,因而可满足动物特定生理时期采食量增加受限时对能量的高需要量。
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适量油脂可使畜禽增质量提高,每千克增质量耗料减少。
动物直接分解日粮中脂肪产生脂肪酸比从醋酸盐或葡萄糖合成脂肪酸更节约能量,而且长链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效率高于醋酸盐,能提高家畜能量利用率。
1油脂的成分特点油脂属真脂类。
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多数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为固态,称为脂。
天然油脂往往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但其中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
在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0~970,而甘油是41,脂肪酸相对分子质量占甘油三酯全相对分子质量的94%~96%。
天然油脂中,脂肪酸的种类达近百种。
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碳氢链的长度、饱和与否、及双链的数目与位置。
陆生动物脂肪中饱和性脂肪酸比例高,熔点较高,在常温下为固态;植物脂肪中不饱和性脂肪酸比例高,熔点较低,在常温下为液态。
鱼类等水生动物脂肪中不饱和性脂肪酸比例也较高。
一般来说,陆上动植物脂肪中大多数脂肪酸为C16和C18脂肪酸,尤以后者居多;水生动物脂肪中大多收稿日期:2007-12-20数脂肪酸为C20和C22脂肪酸;反刍动物乳脂中还含相当多(5%~30%)的低级脂肪酸(C4~C10脂肪酸)。
油脂中还含有少量的其他成分,包括不皂化物和不溶物等。
不皂化物是指固醇类、碳氢化合物类、色素类及蜡质等物质。
不溶物是指油脂中混有动物毛、骨及砂土等杂质。
2油脂的分类油脂种类较多,按来源可将其分为动物油脂、植物油脂、饲料级水解油脂和粉末状油脂。
2.1动物油脂这类油脂是家畜、家禽和鱼体组织(含内脏)提取的一类油脂。
其成分以甘油三酯为主,另含少量的不皂化物和不溶物等。
包括牛油、家禽油、猪油和鱼油等。
2.2植物油脂这类油脂是从植物种子中提取而得,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另含少量的植物固醇与蜡质成分。
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等是这类油脂的代表。
植物性皂脚是提炼植物油的副产品,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良好来源。
皂脚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所以必须用抗氧化剂使其稳定。
皂脚的水分含量一般较高,进行水分测定是必要的。
2.3饲料级水解油脂这类油脂是指制取食用油或生产肥皂过程中所得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
2.4粉末状油脂对油脂进行特殊处理,使其成为粉末状。
这类油脂便于包装、运输、贮存和应用。
3油脂对猪的饲用价值3.1油脂对仔猪的影响油脂在奶断仔猪日粮中的应用,可有助于其生产性能的发挥。
Dove(1993)在2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加5%油脂,日增质量提高(P<0.01)。
Verland(1995)发现,断奶仔猪日粮中加6%动物脂肪,断奶后5周内日增质量提高21.4%(P<0.01)。
Pettigre w等(1986)在仔猪出生头2天喂给32mL的玉米油,可降低出生质量较低仔猪(1.0~ 1.25kg)的病死率。
乌克兰家畜生理生化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在2~4周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3%的饲用动物油脂或向日葵油,仔猪日增质量可提高10%~ 14%,每千克增质量耗料可节省8%~10%,病死率几乎减少一半。
当断奶仔猪日粮中脂肪添加量高于4%时,此时机体氧化脂肪酸的能力仍有限,导致大量脂肪在脂肪组织内积存和肌肉组织增长缓慢。
Petti等(1989)对121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仔猪日粮补加脂肪可明显提高饲料转化率,但对增质量改善很少,并降低了日采食量(P<0.01)。
尽管仔猪日粮添加脂肪可改善日粮的适口性,但因增加的能量浓度会导致采食量降低。
Frobish(1969)和Leibbrandt(1975)试验均表明,日粮中添加2%~3%的脂肪,并不提高7~28日龄仔猪的增质量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Eusebio等(1965)研究表明,仔猪对日粮添加脂肪的反应受脂肪酸的链长、饱和度及在甘油三酯分子中排列的影响。
Turlington(1988)报道,喂含豆油或可可油日粮的仔猪比喂含牛油日粮的仔猪表现了较好的生产性能。
Cera等(1988)发现,玉米油比猪油或牛油更易于仔猪的消化。
Li等(1990)的试验表明,与单独饲喂豆油或可可油日粮相比,豆油加可可油日粮可增加断奶后5~8周龄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并能改善中链脂肪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
由此看来,猪对动物油的消化率不如植物油高,添加不同组成油脂在改善脂肪酸消化率时有协同作用。
Jonet(1990)对仔猪的研究表明,在含添加脂肪日粮中加入乳化剂(卵磷脂)可改善仔猪对油脂及日粮其他养分的消化率。
3.2油脂对生长猪的影响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加脂,可持续提高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率,并减少自由采食量。
Miller(1990)在总结有关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指出,日粮中添加脂肪不超过5%时,生长肥育猪的增质量均有增加;脂肪添加水平低于3%时,采食量还有轻微增加,但超过3%时,采食量就会降低;猪出栏时背膘厚度随添加脂肪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
Moser(1977)报道,脂肪添加水平低于3%时对生长肥育猪背膘厚度影响很小,只有在添加水平超过3%时背膘厚度才会有所增加。
Pettigre等(1991)报道,补饲脂的猪日增质量增加40g,日耗料量减少100g,饲料转化率提高4%,但背膘厚也增加0.17cm。
3.3油脂对繁殖母猪的影响给母猪补饲油脂有重要意义。
Coffe y等(1994)报道,给哺乳母猪补饲油脂(占日粮9%),可使仔猪断奶质量提高8%。
Thacker(1997)报道,给哺乳母猪补饲油脂,可使其日产奶量增加8.9%,乳脂率提高4.1%,仔猪存活力也显著提高。
他认为,哺乳母猪日粮脂肪适宜添加量为7.5%。
Seerley等(1974)首先提出,在妊娠后期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改善仔猪的能量营养状况,提高断奶仔猪的成活率。
Pettigrew(1981)也报道,在仔猪成活率较低([80%)的母猪日粮中添加充足的脂肪(产前添加量大于1kg),可增加初乳和常乳中脂肪含量,并使断奶时仔猪成活率提高6.2百分点(P<0.01)。
给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对其本身体质量丢失程度的改善不明显,对背膘厚度的影响也不确定。
4油脂对鸡的饲用价值4.1蛋鸡禽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比猪和牛高。
在蛋鸡饲粮中添加油脂2%~5%,尤其是加富含不饱和性脂肪酸的油脂,可增加蛋质量。
在炎热夏季,效果尤为明显。
李素芬(1998)报道,在蛋鸡日粮中加亚麻酸,可提高其产蛋性能。
Jensen等(1958)最早观察到黄玉米中含有可增加蛋质量的因子。
Menge (1968)和Banave(1971)后来确认,玉米和玉米油中维持最大蛋质量的这种因子为亚油酸。
Balnave (1985)和Scorgg等(1987)试验表明,加入植物油或米糠会提高蛋质量,增加易吸收油而不增加亚油酸浓度时,并不能提高平均蛋质量。
Mannion等(1992)采用大多数原料相同的日粮(其中必要脂肪酸和代谢能浓度均相同)饲喂产蛋鸡,结果发现,蛋质量对红花籽油水平的增加有反应,而对橄榄油的增加无反应。
这表明,红花籽油中的亚油酸是引起蛋质量变化的原因。
Guenter等(1971)认为,日粮中亚油酸水平对蛋黄质量无影响,但蛋质量却随着日粮中亚油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亚油酸可能是通过增加蛋白质量而不是通过蛋黄质量来影响蛋质量。
为获得最高的产蛋率、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日粮中亚油酸的含量应为饲料量的1%~1.5%,而为了使蛋禽获得最大的蛋质量,日粮中亚油酸含量应为饲料量的1.5%~2%。
参考国外的蛋鸡的标准中,各个国家略有差异。
在日本的标准中,蛋鸡的代谢能要求量是11.51MJ/kg,比美国的12.14MJ/kg要低。
但实践证明,在通常条件下,产蛋率几乎无太大的差异。
若在蛋鸡用饲料中添加油脂,特别是在饲料摄取量减少的夏季的高温环境中,饲料要求率、蛋质量及产蛋率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在蛋鸡饲料中,通常可配合超过5%的碳酸钙。
另外,因为饲料的粒度粗,在粉体饲料中也比其他饲料的灰尘多,易引起饲料的分散。
但在添加油脂后,这些问题均可得到显著的改善。
因此,代谢能水准超过12.14MJ/kg的蛋鸡用饲料的配合中,添加油脂是必要的。
4.2肉鸡于会民等(1998)报道,日粮中添加油脂,可提高肉仔鸡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
Cherian 和Sim(1991)发现,给对单冠白莱航产蛋母鸡饲喂全脂亚麻和勘诺拉(Canola)油菜籽,可提高蛋中X-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Guevara等(1996)给1日龄至20周龄白莱航雏鸡饲喂含0.1%、2%或3%脂肪的日粮,结果表明,在第6和第9周龄时,添加脂肪组鸡的活质量均明显高于未添加组(P<0.01);第12、16和20周龄时此差异极不显著。
由此看来,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效果受鸡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Har ms和Russel(1997)在AA肉种鸡日粮中添加3%的玉米油或家禽脂肪,对照组喂玉米和豆粕基础日粮,结果表明,尽管3组鸡的产蛋性能无差异,但添加玉米油或脂肪组鸡体质量增加,而对照组鸡的体质量减轻。
Shoeib(1997)对AA肉仔鸡进行42d的试验表明,在日粮等能氮的条件下,含2%或4%向日葵油或牛油或2%向日葵油加2%牛油混合物组鸡的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效率均优于未添加油的对照组,添加混合油组鸡的生产性能明显高于添加单一油组,屠宰率最高。
Chanmugam等(1992)通过研究在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油源的效果发现,富含X-亚麻酸的油粕或植物油可用于家禽日粮中以提高组织和胴体X-3/X-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刘忠琛和李加香(1997)认为,肉用仔鸡日粮中添加动物脂肪,可改善其生产性能,但添加棉籽油和菜籽油却对其增质量和饲料报酬有不良的影响。
参考国外现有的标准。
在日本的饲养标准中,肉鸡的代谢能量(ME)的要求为前期(0~4周龄)是12.56MJ/kg,后期(4周龄~商品化)是12.98MJ/kg。
因此,特别是为满足后期用饲料的ME量,通常要配合2%~3%的油脂。
在美国的饲料标准中,ME的要求量是13.40MJ/kg,比日本的饲料标准还要高一些。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ME水准在13.40~ 13.81MJ/kg时,体增质量呈直线上升,饲料摄取量与饲料要求率随着提高代谢能量(ME)水准呈直线减少。
腹腔内脂肪的蓄积量伴随代谢能量(ME)水准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