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考试

心理考试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单选1、常用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是(C)A SASB EPQC SCL—90D 16PF2、下列哪些属于神经症(C)A精神分裂症B学习困扰C强迫症D幻听3、科学心理学创始人是(C)A、弗洛伊德B、华生C、冯特D、马斯洛4.支配内脏器官的是( A )系统。

A.植物神经B.运动神经C.中间祾经D.感觉神经5.关于神经症,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

(A)自知力相对完整(B)出现某些思维和行为异常(C)不会有人格基础(D)症状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6、行为主义创始人是(C)A冯特B杜威C华生D荣格7、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B)A冯特B弗洛伊德C华生D杜威8、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D)A冯特B 荣格C华生D 罗杰斯二.多选1、1989年,WHO认为健康包括(ABC)A躯体健康B心理健康C社会适应良好D道德健康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A学业方面B人际关系方法C情绪方面D恋爱方面4、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A家庭因素B社会因素C人格因素D学校因素5、心理健康的特点具有()A相对性B完整性C可逆性D动态性6、心理咨询能够解决()A一般心理问题B心理障碍C神经症D精神病7、从严重程度来看,心理问题可分为()A一般心理问题B严重心理问题C疑似神经症D精神病8、心理的本质(ABC)A、心理是脑的机能B、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来源C、心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心理是心脏的功能10.心理过程包括(ABC)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个性心理特征11、心理咨询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ABC)A 心理评估阶段B 心理帮助阶段C 结束巩固阶段D 咨询前的准备阶段12、心理咨询的形式有哪些(ABCD)A 个体面谈咨询B 团体心理咨询C 家庭心理咨询D 电话心理咨询14、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有(ABCD)A 排除器质性标准B 时间标准C 严重程度标准D 症状标准15.关于动机,正确的说法包括(AB)。

(A)动机产生的心理基础是需要(B)内驱力是生理性动机(C)不良的动机一定会产生消极效果(D)动机可以直接测量16.早期的德国心理学家包括(CD)。

(A)J.华生(B)W.詹姆士(C)W.冯特(D)H.艾宾浩斯三.判断1、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2、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3、大脑皮层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5.美国心理学会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货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6.个体面谈咨询是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形式。

(√)7.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左右(初次咨询可适当延长)。

(√)8.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包括感觉过程和知觉过程两部分。

(ⅹ)9.人本主义学派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后的心理学第三大派别,也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股势力”。

(Ö)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一、单项选择1.个体对自己的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的意识称为(C )。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2.认为自己在班组中属于“尖子学生”,这种对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意识称为(B )。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3.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体验范畴的有(D )。

A.自主B.自立C.自制D.自信4.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调节范畴的有(B )。

A.自信B.自立C.自尊D.自豪5.自我意识的概念是(C)1890年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的。

A弗洛伊德B冯特C詹姆斯D华生6.“对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感到欣慰和满意”,这属于自我意识结构中的(C )。

A.自我认识B.自我监督C.自我评价D.自我体验7.奥尔伯特把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为(B)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客观自我8.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的特征认识属于(A)范畴。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戱C社会自我D客观自我9.心理自我不包括(B)。

A.能力B.角色C.爱好D.智慧。

10.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的评价和看法称为(A)。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11.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C)。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12.“主我”是(A)。

A.对自己活动的觉察;B.被觉察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13.镜中自我也称为(B)。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社会自我二、多项选择1.自我意识包括的心理成分有(ABE )。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觉知D.自我表现E.自我控制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下述方面:(BCD )。

A.镜中自我B.社会自我C.生理自我D.心理自我E.理想自我3.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有(ADE )。

A.使用代词“我” B.使用代词“他” C.使用代词“你”D.用自己的名字表达要求E.使用物主代词“我的”4.自我体验包括(CD )。

A.自卫;B.自立;C.自卑;D.优越感。

三、判断1.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的觉知属于生理自我的范畴。

(×)2.一般来说,人们随着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增强,会对自己作出肯定的回答和评价,也希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这就产生了自尊心理。

在这里,自我承认往往比社会承认更重要。

(√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一、单项选择2.我们划分气质类型的依据主要是个体的(D )。

A.血型B.体液比例C.内分泌腺类型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3.心理学中把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倾向称之为(D )。

A.气质B.能力C.动机D.性格4.具有“对时间有紧迫感,做事快,争强好胜,长期处于亢奋状态”性格特点的人,属于典型的(C )。

A.内倾性格B.外倾性格C.A型性格D.B型性格5.“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B )。

A.社会性B.独特性C.稳定性D.整体性6.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气质的(C )。

A.恒定性;B.可变性;C.稳定性;D.天赋性。

7.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自我按照(C)行事A、快乐原则B、道德原则C、现实原则D、客观原则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我按照(A)行事A、快乐原则B、道德原则C、现实原则D、客观原则9.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超我按照(B)行事A、快乐原则B、道德原则C、现实原则D、客观原则10.有位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就借题发挥骂了太太一顿。

这种行为体现了以下哪种心理防御形式(C)A退回B 合理化C 转移D 升华11.酸葡萄心理属于以下哪种心理防御形式(B)A退回B 合理化C 转移D 升华12.一位继母根本不喜欢丈夫前妻所生之子,但恐遭人非议,乃以过分溺爱、放纵方式来表示自己很爱他。

这种行为体现了那种心理防御形式?(A)A反向B 合理化C 转移D 升华二、多项选择1.人格的基本特征有(ABCD )。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2.不同个体之间最主要的个性差异表现在(ABCD )几方面。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E.动机3.A型行为模式的主要特征有(ABD )。

A.对时间有较强的紧迫感B.争强好胜C.有耐心,能容忍D.遇到挫折易产生攻击性E.生活和工作中缺乏主意和目标5.表情包括(ABC)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C言语表情D内在表情三、判断2.人格的稳定性意味着人格一经形成,终生不变。

(×)5.小明做事一贯认真仔细,但昨天下午为了赶时间看球赛,竟然做错了三道很容易的题,这说明他还是有马虎的性格特点。

(×)6.人格发展的实际过程是在连续变化中呈现出阶段性。

(√)7、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8、在气质类型的分类中,胆汁质总体上好于粘液质(×)9.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是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

10.卡特尔找到了16种互相独立的人格根源特质。

(Ö)第四章:学习心理一.单选1、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是强调(C)A学习是在头脑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B 学习是通向潜意识的途径C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D学习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要2、经典条件作用的创始人是(D)A 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巴普洛夫3、遗忘曲线的发明者是(C)A弗洛伊德B韦特海默C艾宾浩斯D托尔曼5、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B)A U型曲线B高原现象C安慰剂效应D普肯耶效应6、归因理论是由(A)提出的。

A韦纳B韦特海默C詹姆斯D埃里克森7、一个学生考试失败了,他觉得自己运气太差了,正好赶上这次考试增加难度,这种归因方式属于(D)A内部可控归因B内部不可控归因C外部可控归因D外部不可控归因9、记忆的广度是(D)个组块A4-6, B5-7,C5±2,D 7±2二、多选1、学习的理论包括(ABD)A认知理论B行为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构建主义理论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学习形式有(ACD)A 习惯性学习B认知性学习C经典条件作用D操作性条件作用3、操作性条件的代表人物有(AC)A斯金纳B巴普洛夫C桑代克D韦特海默5、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有(ABCD)A缺乏学习动机B考试焦虑C学习疲惫D学习动机过强6、韦纳(ABC)维度对成败进行归因A稳定性B内外部C可控性D可变性7. 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哪些原因ABCDA 能力B 努力C 运气D 身心状态三.判断1、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2、习惯化学习是由于重复暴露在刺激环境中而造成对该刺激反应倾向的降低。

(√)3、高强度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ⅹ)4、从复述的程度上安排,复述的次数以刚能背诵所需要的复述量的150%左右最为适宜。

(√)5、“吃食物流口水”属于条件反射。

(ⅹ)第五章.大学生情绪管理单选1、B 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A.意志;B.情绪;C.动机;D.知觉2、A 是人所追求盼望的目标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A.快乐;B.悲伤;C.愤怒;D.恐惧3、B 是有价值的东西丧失或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A.快乐;B.悲伤;C.愤怒;D.恐惧4、C 是目的或愿望不能达到,特别是目的一再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A.快乐;B.悲伤;C.愤怒;D.恐惧5、D 是企图摆脱或逃避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