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含答案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含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中考要求重难点1.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会熟练运用特殊三角函数值;2.知道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变化规律;3.同角三角函数、互余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4.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课前预习“正弦”的由来公元五世纪到十二世纪,印度数学家对三角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尽管当时三角学仍然还是天文学的一个计算工具,是一个附属品,但是三角学的内容却由于印度数学家的努力而大大的丰富了.三角学中“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就是由印度数学家首先引进的,他们还造出了比托勒密更精确的正弦表.托勒密和希帕克造出的弦表是圆的全弦表,它是把圆弧同弧所夹的弦对应起来的.印度数学家不同,他们把半弦(AC)与全弦所对弧的一半(AD)相对应,即将AC与∠AOC对应,这样,他们造出的就不再是“全弦表”,而是“正弦表”了.印度人称连结弧(AB)的两端的弦(AB)为“吉瓦”,是弓弦的意思;称AB的一半(AC) 为“阿尔哈吉瓦”.后来“吉瓦”这个词译成阿拉伯文时被误解为“弯曲”、“凹处”,阿拉伯语是“dschaib”.十二世纪,阿拉伯文被转译成拉丁文,这个字被意译成了“sinus”.三角学输入我国,开始于明崇祯4年(1631年),这一年,邓玉函、汤若望和徐光启合编《大测》,作为历书的一部份呈献给朝廷,这是我国第一部编译的三角学.在《大测》中,首先将sinus译为“正半弦”,简称“正弦”,这就成了正弦一词的由来.例题精讲模块一 三角函数基础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1)正弦: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 aA c=. (2)余弦: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即cos b A c =. (3)正切: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即tan a A b=. 注意:①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给出的,要避免应用时对任意三角形随便套用定义. ② sin A 、cos A 、tan A 分别是正弦、余弦、正切的数学表达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理解为sin 与A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③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某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当这个锐角确定后,这些比值都是固定值.二、特殊角三角函数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定要牢牢记住!三、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在Rt ABC ∆中,90C ∠=︒,000a b c a c b c >>><<,,,,,又sin a A c =,cos b A c =,tan aA b=,所以 0sin 10cos 1tan 0A A A <<<<>,,.四、三角函数关系a A1.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22sin cos 1A A +=,sin tan cos AA A= 2.互余角三角函数关系:(1)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sin cos 90A A =︒-;(2) 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cos sin 90A A =︒-; (3)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tan cot 90A A =︒-. 3.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1)A 、B 是锐角,若A >B ,则sin A >sin B ;若A <B ,则sin A <sin B(2) A 、B 是锐角,若A >B ,则cos A <cos B ;若A <B ,则cos A >cos B (3) A 、B 是锐角,若A >B ,则tan tan A B >;若A <B ,则tan tan A B <【例1】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D ,则sin A =()AC=()BC,sin B =()CD=()AC,sin DCB ∠=()(),sin ACD ∠=()(),tan A =()AC =()CD ,tan B =()CD =()AC.【巩固】在Rt ABC ∆中,90C ∠=︒,sin A =23,AB =9,则BC = . 【例2】 如图,在Rt ABC △中,90C ∠=,1BC =,2A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sin A =B .1tan 2A = C.cos B D.tan B【巩固】(2011江苏连云港)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则sin A =______.DCBACCBA【例3】 (2011山东烟台)如果ABC △中,sin A =cos B ,则下列最确切的结论是( ) A .ABC △是直角三角形 B .ABC △是等腰三角形 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 .ABC △是锐角三角形【巩固】已知α为锐角,且1cos(90)2α︒-=,则α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 .90︒【巩固】在ABC △中,A ∠、B ∠都是锐角,且sin A =12,cos B ,则ABC △是( )A .直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例4】 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

已知a =b =c =,则sin sin b B c C +的值等于 .【例5】 已知cos1930'︒=09426.,则sin7030'︒= .【巩固】在ABC △中90C ∠=︒,若sin A +cos B A ∠等于( )A .30︒B .45︒C .60︒D .75︒【例6】 若A ∠的补角是A ∠的3倍,则sin A = . 【巩固】α∠的补角是120°,则α∠=______,sin α=______. 【例7】 α为锐角,且满足sin 3cos αα=,求sin cos αα⋅的值.【巩固】若α∠为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tan 3α=,则cos α=______. .模块二 比较大小【例8】 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1)sin53︒和cos53︒;(2) 当A ∠是锐角时,sin A 和tan A【巩固】(2011广东茂名)如图,已知:4590A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sin cos A A =B .sin cos A A >C .sin tan A A >D .sin cos A A <模块三 化简求值【例9】 求下列各式的值:(1)22cos 302sin60cos45︒-︒︒; (2)22211cos 45cos 30sin 45cos60sin90︒-++︒+︒︒︒【巩固】计算(1)2cos 45tan60cos30︒+︒⋅︒; (2)sin60tan 45cos30︒-︒︒【例10】 已知3tan 4α=,且α为锐角,求sin cos 1cot 1tan αααα+--的值.C BA模块四 三角函数与代数综合【例11】 已知:sin cos sin cos m n αααα+=-=,,则m n ,之间的关系是( ) A . m n = B . 21m n =+ C . 222m n =- D . 212m n =-模块五 三角函数与几何综合【例12】 (2011江苏南京)如图,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 交于点A ,再以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 ,画射线OB ,则cos AOB ∠的值等于_________.【例13】 如图,已知AB 是半圆O 的直径,弦AD 、BD 相交于点P ,若DPB ∠=α,那么CDAB等于( ) A .sin α B .cos α C .tan α D .1tan α【例14】 (2011安徽芜湖中考)如图,直径为10的A 经过点(0,5)C 和点(0,0)O ,B 是y 轴右侧A 优弧上一点,则OBC ∠的余弦值为( ). A .12 B .34CD .45【例15】 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 cos B DAC =∠(1) 求证:AC BD = (2) 若12sin 13C =,12BC =,求AD 的长.OBx【巩固】如图,一块三角形土地,已知两边长与夹角,求这块土地的面积.(精确到12cm ,参考数据:sin500.7660︒≈)【例16】 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A B ∠<∠,沿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中线CM 将CMA △折叠,使点A 落在点D 处,若CD 恰好与MB 垂直,则tan A 的值为 _________.课堂检测1. 直角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 A 的值是( ) A .34 B . 43 C . 35D . 45 2. 在ABC △中,若()2sin 1tan 0A B -+-=,则C ∠的度数是( ) A .45︒ B .60︒ C .75︒ D .105︒ 3. 已知α为锐角,且2cos 3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 A .030α︒<<︒ B .3045α︒<<︒ C .4560α︒<<︒ D .6090α︒<<︒课后作业1. (2011安徽芜湖)计算: 2011315(1)()(cos68)38sin 602π---+︒+︒+︒50°60cm80cmMDB CAA2. (2011甘肃兰州)已知α是锐角,且sin(15)α+︒=0114cos ( 3.14)tan ()3απα---++的值.3. 已知cos 0.5α<,那么锐角α的取值范围是( )A .6090α︒<<︒B .060α︒<<︒C .3090α︒<<︒D .030α︒<<︒4. (2011贵州安顺)如图,点(0,4),(0,0),(5,0)E O C 在A 上,BE 是A 上的一条弦,则tan OBE∠= .5. 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90C ∠=︒,45A ∠=︒,点D 在AC 上,60BDC ∠=︒,1AD =,求BD 、DC的长.xDC B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