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32)必修三: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及人与环境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一、生态系统稳态维持(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自身___ __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自我调节能力是限度的,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原状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关系。
(四)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另一方面,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二、人与环境(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历史: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接近________型曲线。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加剧;对水资源的压力加剧;对森林资源的压力加剧;环境污染加剧等。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环境污染等(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生物多样性包括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价值、价值、价值。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保护。
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保护环境,且不危及后代生存发展的发展模式。
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节的发展。
三、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1.实验目的:通过调查某一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获得直接感受。
通过活动,了解问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学会调查方案的制定、数据分析与处理等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
2.提出问题:如调查的生态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影响环境的质量?3.作出假设:较好的生态环境,如池塘生态系统、池塘水的透明度、气味、溶解氧、pH等处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有较多的水生生物分布。
4.设计调查方案:可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特色和需要,确定一个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5.实施实验:根据设计的方案对选定的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调查、处理调查数据。
6.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怎样设计调查方案,怎样处理数据;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同时引导大家继续关注生态系统的问题。
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议。
自我校对:一、(一)结构与功能(二)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有一定外来干扰(三)1.保持成分自我调节能力 2.恢复 3.相反(负相关)二、(一)1.J (三)1.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直接间接潜在 2.迁地典型例题:1.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2.(09福建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3.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
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三大危机都与氧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B.“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所致C.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D.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无微生物的深海,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4.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5.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
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和____ 。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和,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和。
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课后作业:A必做题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C.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好对策之一7.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正确是( )①甲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11江苏卷)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地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至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9.“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人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10.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11.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B选做题12.(12江苏·多选)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13.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缸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缸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缸比甲缸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
(3)丁缸与甲缸相比,氧气含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___。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天津)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右图。
据图回答:(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滴,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B.水体溶解氧较高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31)参考答案1.(1)有机物CO2(2)E 减少(降低) (3)生产者(或E)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5 (4)迁地保护2.(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3-8:CBCCDC 9:BCD 10:ABC 11. (1)分解者、生产者食物链(网) (2)2、3、4、5 物质和能量(3)2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 (4)兔与狼草兔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32)参考答案1-4:BDBC5.(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藻类挺水植物消费者(3)种间关系的主要变化: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4)挺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6-11:BBBCD 12BACD13.(1)下降缺乏光照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有机物累积不能被分解 (3)少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4)①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 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14.⑴磷脂⑵自然选择⑶B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