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4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同步练习苏教必修3

生物:4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同步练习苏教必修3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同步练习1.谚语“一山不容二虎”,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应是()A.虎的个体太大,生活的空间也大B.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C.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D.虎是营养级很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答案:D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

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答案:D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应采取下列哪种食物结构()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禽类的肉和蛋白为主答案:C4.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因为上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不可能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为食B.能量逐级递减流动的原因之一是呼吸消耗C.能量的流动特点说明自然界中的能量是不守恒的D.能量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答案:C5.农民经常拔除稻田里的稗草,人们要不断地清除鱼塘中食肉的“黑鱼”。

用生态学的观点分析,这样做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D.使物质和能量能尽快地流动答案:C6.能量在生态系统内单向流动的原因不包括()A.各营养级利用的能源物质不同B.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以呼吸散失C.生产者不能固定呼吸热D.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关系不可逆转答案:A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N1·M1> N2·M2B.N1·M1=N2·M2C.N1·M1<N2·M2D.N1·M1≥N2·M2答案:A8.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大气中的CO2即可维持稳定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答案:C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B.当狼把兔子肉同化为自身有机物时,能量便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C.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当物质循环进行时,能量流动早已开始了答案:C10.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

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答案:B11.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庄主为了提高农业作物产量,曾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地喷洒有机磷杀虫剂,几年后显而易见的是()①彻底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②害虫的抗药性愈来愈强③消灭了该地区杂草④这个地区鸟类数量减少⑤未喷洒农药的邻近地区一些生物体内也含有农药的成分A.①②B.②④⑤C.③④D.②③答案:B12.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答案:D13.夏季既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滋生的季节。

有些养鱼专业户创造了一种夜间在鱼塘水面上方安装黑光灯诱集昆虫喂鱼的好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了昆虫的什么特性,给昆虫传递的是何种信息()A.趋光性物理信息B.向光性物理信息C.趋光性行为信息D.向光性化学信息答案:A14.下面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因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答案:C15.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答案:C16.昆虫的性外激素在个体之间起什么作用()A.促进个体发育B.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C.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D.传递物理信息答案:B17.某学生兴趣小组,为了解昆虫对日光的反应而开展了捕捉蝶和蛾的活动。

他们在白天捉了60只,晚上捉了40只。

那么,其中蛾有()A.20只B.40只C.60只D.100只答案:B1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弱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答案:A19.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作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答案:D20.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成多样B.营养结构复杂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答案:D21.下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D.人工混交林答案:C22.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O2B.H2O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答案:D23.在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容易退化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答案:A24.下列四种措施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答案:B25.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两条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蛇老鼠,如果大量捕食青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B.虫害严重,水稻减产C.老鼠大量增加,危害粮食D.青蛙减少,维持了生态系统平衡答案:B26.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成负相关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答案:B27.实践证明:混交林要比纯种林生长良好,其本质原因是()A.混交林适应性强B.混交林抵抗力稳定性高C.混交林恢复力稳定性高D.混交林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答案:D28.在某一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那么下列哪一项与之不符()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种群的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D.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答案:C29.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千焦/m2/年分析回答:(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答案:B;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答案:5.7%(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答案: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能)〕。

30.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1(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

答案:A (111) 生产者 (2)13.5 20 (3)60% (4)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下个营养级利用分解者3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模式图,这种元素是按箭头方向循环,然而,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箭头。

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B煤、石油(1)图上所缺的箭头是________。

(2)这是________的循环。

(3)A 、B 、C 、D 各是什么生物?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4)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如下特点:a.________;b.________。

(5)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 ),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方式看,应属于( ),从异化方式看,应属于( )。

A.寄生细菌B.腐生细菌C.真菌D.硝化细菌E.自养型F.异养型G.需氧型 H.厌氧型(6)写出①~⑥所示过程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答案:(1)由A 到CO 2的箭头 (2)碳 (3)绿色植物 腐生细菌、真菌 肉食动物 植食动物 (4)带有全球性 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循环流动 (5)B 、C F G 或H (6)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捕食 分解作用 燃烧32.下列各项,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属于行为信息的有( )。

A.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 B.抗生素 C.光周期 D.花的颜色 E.花的气味 F.孔雀开屏 G.蚜虫腹部后方分泌的一种萜烯类挥发性物质 H.乌贼喷出黑液,赶跑敌人 I.国外报道为让番茄增产而让其“听”的音乐 J.豪猪遭遇敌人时,竖直体刺 K.猛兽的吼叫答案:ACDIK BEG FHJ33.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