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合唱教学中应注意培养的几个问题-2019年精选文档

小学合唱教学中应注意培养的几个问题-2019年精选文档

小学合唱教学中应注意培养的几个问题
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内与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合唱习惯的培养
合唱队在进行训练时,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并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为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正确的合唱姿势。

唱歌时,姿势正确了,发声器官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①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

②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

③两脚前后稍分开,身体的重量要平稳。

④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演唱中注意力应集中到指挥的身上。

⑤嘴巴切记紧咬牙关,下?收回。

⑥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

⑦坐唱的姿势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不能翘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2)培养正确呼吸的方法。

可采用腹式呼吸法,要用口鼻同时吸气,吸气时肚子稍微往外撑开,不要有声音;呼气时,肚子微微往里收缩,不要太用力。

还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练习:一是静坐练习。

坐在凳子前端,嘴轻轻闭上,呼吸2到3分钟。

二是控制气息练习。

把一个乐句作为一个呼吸单元,乐句之间的连接当作呼吸间的连接进行训练。

三是闻花香练习。

用鼻腔慢慢将气吸入腹部、脐部、腰围处,感觉吸满后,将气慢慢吐出。

四是吹蜡烛练习。

点上一根蜡烛,放在胸前一米处,吸足一口气,慢慢均匀的呼气,把蜡烛吹灭。

(3)培养正确的发声方法。

低声区练习时可先用“mo”的母音进行下行练习,再用“ha”、“he”母音从弱到强找准位置扩大共鸣。

然后逐步向高音扩展。

声音要求圆润明亮,要从柔和的富有弹性的音阶练习开始,克服喊叫、发白声等习惯。

除此之外,童声合唱还有一个真假声结合的问题。

当唱高音时,假如不用假声,就会使声带受伤,嗓音损坏。

小学阶段的童声,男女音色相同,声音干净漂亮。

在训练学生发声时,要先考虑儿童的音质,其次再考虑他们的音量。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发声练习,一般以发展自然语音基础为主,先进行带字的发声练习。

在发声状态方面,要求学生自然通畅地练习,不能过分夸张发声状态,以免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有碍童声的健康发展。

中、高年级学生的发声练习,应在低年级学生发声练习的基础上加深练习内容。

可以进行各种母音的连接练习和各种声韵的字音练习等等。

(4)培养正确的节奏感觉。

让学生多听一些节奏感强音乐,并跟着音乐进行打节奏练习。

其方法是:①单手握小棍,轻敲桌面,分别用中速、慢速、快速三种速度练习,打出非常均匀、准确、无轻重音的节奏。

②加上轻重音,即、、,拍以及其他节拍的强弱关系。

③双手握棍,一只手一拍敲一下,另一只手同时每拍均匀打两下、四下、三下。

开始只求均匀,然后再加上节拍。

④速度也可适当改变,但每拍的速度不宜太快。

也可以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节奏。

让学生把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在动作中发挥创造想像。

还可以用乐器训练节奏,拍节奏游戏。

切分节奏要保持切分音的时值。

休止符要停止的干净利落。

延长音可根据歌曲感情的需要或歌曲中的延长记号进行演唱。

二、注意合唱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只要有了兴趣,形成爱好,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训练的效果才会更好。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欣赏兴趣。

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进行一些观摩和学习活动。

如观看专业童声合唱团的录像、光盘或对录音进行欣赏学习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的优秀合唱曲,欣赏著名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那天使般的歌声,欣赏中国少年银河合唱团优美动听的歌声,让学生多接触优秀作品。

同时在欣赏他人合唱的基础上,珍惜自己在合唱队里的合唱机会,从而保持对合唱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活力。

(2)培养学会选择歌曲的兴趣。

在选择合唱艺术作品时也应慎重,低年级学生
的合唱作品的音域不宜过宽,一般以学生的自然音域为限,曲调较平稳,并要具有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中、高年级在选择作品时,可视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风格各异,艺术水准比较高的合唱作品。

另外要充分挖掘外部资源,多方搜集资料,然后再根据教学实际,可化繁为简,需要整和的就整和,需要拆分的就拆分,再创作出适合自己学生演唱水平的旋律。

(3)培养自我表演的兴趣。

小学生自我表现欲特别强,多给学生创造、安排实践和表演的机会,安排穿插各种形式的排练、演出和比赛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表演的能力。

通过齐唱、领唱、合唱、对唱、表演唱、轮唱等形式,让合唱队的学生在其他师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和精神风貌。

三、注意合唱技巧的培养
合唱是集体音乐表演,是多声部音乐。

强调的是声音的和谐、且有共性。

所以合唱对每位演唱者的单独演唱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1)培养学生唱出优美的歌声。

合唱的要点就是群体发声,不要一味的去发挥个性的音调和音色,应该把个人的发声与群体的发声揉为一体,使所有的声音要达到高度的统一。

可通过发母音来练唱,克服学生唱高音时拉长脖子喊叫或只张嘴发不出声音的毛病。

教给学生学会轻声唱法,用微弱的音量、良好的气息配合,自然放松的唱歌,做到音高而不挤,音低而不压,音弱而不虚,音强而不炸,这样才能获得合唱时的音色和谐统一,歌声优美动听。

(2)培养学生掌握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二声部合唱中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学生易听、易学、易唱。

而二声部旋律性不强,有些不宜唱好。

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一是加强音准训练。

应由浅入深的进行,先学习音阶、音程、旋律,再过渡到和声训练,要求学生能做到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

二是采取先难后易的方法。

在教唱二声部歌曲之前,先以简单的单声部视唱练习为主,再逐步加入二声部的视唱练习。

也可以先教唱第二声部,再教唱第一声部,在分声部教唱的时候,最好把两个声部的人员隔离开分别教唱,避免互相干扰。

最后再将两个声部和起来练习,这样,效果较好。

三是在教唱二声部的时候,可先由老师担任二声部,学生担任一声部进行合作。


后,有老师带领第二声部的学生轻声哼唱,再逐渐放开声音唱,当感觉有把握时,再和第一声部的学生进行合唱。

合唱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我们耐心的进行训练,逐步积累,才能达到合唱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