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湘教版地理课件-第三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届湘教版地理课件-第三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第1题,图中β角是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目前为66.5°,这一角度 和黄赤交角互余,即和北半球热带所跨的纬度数互余,和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 数互余,和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互余,等于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 阳高度数。第2题,图中α角是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为23.5°,若变为20°,则寒 带范围将变成70°~90°,范围缩小,热带范围将变成南北纬20°之间,范围也是缩 小的;夏至日太阳将直射20°N,因此伦敦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武汉冬 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小;北京夏季天气可能更加凉爽。 答案:1.D 2.B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C 目录 ONTENTS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考纲展示]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昼夜 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基础梳理]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椭__圆____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____焦__点____。 (2)方向:_自__西__向__东___。 (3)周期:1 恒星年,即____3_6_5_日__6_时__9_分__1_0_秒_______。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1) _____D_____ (2)____D______
1.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 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017·高考全国卷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 (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 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题。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4.白夜现象并非极昼
在中高纬度地区(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 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即出现白夜现象,夏至日时这 种现象在我国漠河比较常见。
考点一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示意图
(高考经典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 行❶。图 1 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 2 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 回答(1)~(2)题。
二、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பைடு நூலகம்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_昼__长__夜__短___,纬度越 高,昼___越__长_____,夜 ____越__短____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___最__大__值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____极__昼____现象
2.二分二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点线表示二分日,虚线表示夏至日,实线表示冬至日。 二分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即昼长为 12 个小时);二至日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 象(即昼长为 24 小时或 0 小时)。
3.不同季节日出方位的差异
春、秋分日,全球(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 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 日落西南。
北半球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__昼__短__夜__长__,纬度越 高,昼___越__短_____,夜 ____越__长____
图3中北半球各地夜长达到一年中的 __最__大__值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___极__夜____现象
春、秋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__3_月__2_1_日___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__昼__夜__平__分__ 分日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季节的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变化明显(不明显)
(2019·江苏如皋模拟)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中β角的数值相等的是 ( ) A.热带所跨的纬度数 B.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 C.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 D.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 2.若图中α角变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寒带范围将扩大,热带范围将缩小 B.伦敦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 C.武汉冬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 D.北京夏季天气将更加炎热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 _____B_____
三步法破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 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 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 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特别提示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幅度 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图文拓展] 1.区分近日点与远日点、夏至日与冬至日处公转速度差异
构建这幅空间图,突出近日点和远日点两个位置即可。如由夏至日(6 月 22 日)到冬至 日(12 月 22 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至远日点最慢)后变快。
(4)速度
特别提示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 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 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南__、__北__回__归__线___之间往返运动。如下 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