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菩萨蛮》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知人论世,认识作者2. 准确把握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3.学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方法4.把握衬托这种手法二、学习重点: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三、学习难点:把握衬托的手法一、猜一猜:他是谁?请根据以下关键词猜一位晚唐的词人年少有才却终身不第讥讽丞相又冒犯皇帝颜值不高却至真性情(一)年少有才他少年时已才华横溢,他只要把手交叉着调弄了八次,便能写出一首声情并茂的七律诗。
但是却一辈子却没能考中进士,为什么?(二)帮人作弊高手在唐代,靠进士除了考才华,还要有一项道德评判。
他由于生活放荡不羁,经常讥讽权贵,道德评判经常不过关。
于是,他一气之下,在科举考场中帮人作弊,报复朝廷。
从近40岁起,他参加过五六次三年一度的“高考”,却始终考不上进士。
但他很有奉献精神,每次考试做完试卷后,都自愿无偿地帮助周围考生答题。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朝廷再次举办“高考”,礼部侍郎沈询主持考试。
鉴于作弊专业户的他早已臭名远扬,沈询为了防止他再次当枪手,特意给他设了个专座。
开考后,在沈询等几位监考官的全程关照下,他貌似有点不爽,草草写了千把字,就提前交卷离场。
主考官沈询终于松了口气,忍不住得意地问他:“今天你作弊了没?”他失落地说:“监考太严,我也没敢乱整,才搞了个八连发而已。
”在监考官如此严密盯梢下,他居然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帮八个人作弊,完了还嘚瑟,这让主考官受到了严重打击,气得哆嗦不止。
可想而知,他这次考试又悲剧了。
(三)讥讽丞相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他代为撰词,并让他不要泄露此事。
但是他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
他还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
(四)得罪皇帝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
他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
"他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 后来,他被贬到遥远的江南做县尉。
(五)丑得吓人你以为有才华的人都长得这样帅,不,他有可能是长得像钟馗一样丑。
他被称作“钟馗”,大家都知道“钟馗捉鬼”的传说,而他被称为“钟馗”,不是由于别的原因,正是因为颜值问题。
据说,他的长相是“隆口巨鼻”,想想确实挺吓人的。
不过,虽然其貌不扬,写出的词却是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
(六)至真性情长安,暮春,平康小巷的桃花一树一树地落,落满了她回家的路。
他第一次拜访长安女诗人鱼幼薇。
那年,她十三,他四十五。
鱼幼薇,就是那个写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大唐才女,后来的风流女道人鱼玄机。
一个不羁才子,一个风流才女,却在相识的过程中,结下了半师半友的情谊。
六十多岁的他在江南被士兵欺辱,打得满地找牙,气愤之下回到京师,再见到鱼幼薇时,他已是垂垂老矣,当年的盛气豪情也消磨殆尽,所以再遇到鱼幼薇时,他自感又老又丑,不忍心再误了鱼美人的青春。
他的不忍心,却也正是他的至真性情。
(七)位卑却不忘帮助晚辈到了懿宗咸通七年(866年),仕途上略微有些起色的他,出任选拔秀才的主考官。
虽然后来他的官也就仅仅做到国子监助教,但他却对那些贫寒家庭出身的读书人很能照顾,极力予以荐拔。
他总心怀希望,却又盼着灭亡。
他总等人欣赏,却又将人刺伤。
他有望腾达飞黄,却又故意惹恼宰相。
他有望四海名扬,却又肆意大闹考场。
他有望晚年安详,却又无意祸起公榜。
他有望重获风光,却又恶意讥笑君王。
他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是后来唐末五代花间一派的鼻祖,婉约派的先驱。
他是谁?二、请同学们熟读课本,阅读注解,思考问题。
(一)请找出本词的韵脚,说说这些韵脚的效果。
答:,,。
(二)词中的意象有哪些?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答:,,。
(三)诗歌中有哪些明显的动作?这些动作背后流露出什么情感的?答:,,。
(四)这样的韵律、意象和动作,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
(五)讨论: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的艳词,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寓, 你认为词人寄托了什么感情?答:,,。
(六)在这首词中,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即:运用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答,,。
(七)思考: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步骤有哪些?答:,,。
三、拓展学习——衬托的手法(一)衬托概念: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
(二)衬托和对比的区别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三)请找出运用了衬托手法的句子四、体验高考(一)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
(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登宝公塔①王安石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
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
②筇[qióng]:竹杖。
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6分),,。
资料链接:一、花间词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
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共18人。
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
“温韦”并称。
《花间集》中收录温庭筠的词最多,影响也最大,因此温庭筠被称为“花间鼻祖”。
(此处可补充“花间词”的得名缘由和优美含义:我们经常读到“花间集”这三个字,因为太经常,反而不去仔细探究其中的内涵而只是把它当做一个特定的名词。
其实,“花间集”三字蕴含着很美的意思。
在花丛间唱的歌的歌词集。
而花丛呢,又有两个意思:自然界的花丛,或者是比喻许多美丽的女子。
不管是哪一个“花丛”,都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二、闺怨诗常见思想感情之一:闺怨诗中常常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1.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2.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3.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4.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例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三、有兴趣的同学,请搜索描写古代女子的诗句。
【探究案】一、整体探究(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概括词的大意,说说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A 级)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二、鉴赏探究(一)上阕1、“小山..重叠金明灭。
”写的是什么?(B级)“小山”是屏风。
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
“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
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
女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
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
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B级)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
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
“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
“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二)下阕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写什么?(A级)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
容颜美丽动人。
2、“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B级)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
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三、问题探究1、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B级)(1)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
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2)反衬。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3)比喻、借代。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
“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2、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同意: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C级)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
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
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不同意:温庭筠这首《菩萨蛮》只是写这女子的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穿衣时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的日常生活细节,从而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苦闷的心情。
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一种爱国情怀的折射。
•古典诗词里面所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的精神,浪漫的审美情趣。
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唤起我们的一种共鸣,鼓舞我们向上,向着美好的理想追求。
也是人类对爱与美的永恒追求。
【检测案】1、默写全词(A级)2、比较阅读韦庄《菩萨蛮》(C级)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说说温庭筠、韦庄这两首词的抒情方式的效果有何不同?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密而隐”;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朗”资料链接:花间派和婉约派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