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PPT(优秀课件)9 苏教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PPT(优秀课件)9 苏教版


• 花间词:以词人温、韦为代表,除此之外还
有十六位作家,他们的词风“香软”,落笔 多在闺房,以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 体态,或写男女相思离别,后蜀赵崇祚将十 八人词编为《花间集》(第一部文人词总集) 由此得名。
• 温庭筠被称为 “花间鼻祖”,他的词多红
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为我们 展示的是一块密不透风的香艳世界,抒写男 欢女爱、离情和作品数量看,中唐文人词有所 扩大和增长。如白居易《忆江南》,张志 和《渔歌子》。
• 从创作方法即词与曲的关系来看,“依曲 拍为句”、“由乐以定词”已成为一种正 式创作的方法。
• 从内容和题材上看,中唐文人词开始走上 抒情言志的道路,突破了宫廷娱乐的狭小 圈子。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词的定义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 际,是配合隋唐流行音乐——燕乐曲调歌唱的一种 诗体,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一种新 型的文学形式。
• 词最初是配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 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 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 别体,所以称词为“诗余”,词句的长短随歌调而 改变,所以又称“长短句”。文人词深受律诗的影 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 花间词的艺术价值——改变了唐民间词及中唐文 人词较为直露的抒情方式,注重创造情感的氛围, 抒发的情感由质实转为蕴藉,形成了“婉”的词 风。
• 花间词的美学价值——中国传统的诗歌以“言志” 为中心,花间词则以“缘情”为中心。大量的词 作是从女性的角度写她们的爱恋与相思。这些词, 写出了她们坠入爱河后的幽约细美、丰富复杂的 心态和情思。
•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审美情趣的?
• 对花间词的创作动机、题材内容、艺术风 格,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有明确的说 明: 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 夺春艳以争鲜。……则有绮筵公子、绣幌 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 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 娇娆之态。
• 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
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那些女子嫉妒我,因为我比 她们的容貌更美丽,我的眉 毛比她们的更美好。
屈原所写美人芳草都有寄托意 义。蛾眉,喻指才德意志的美 好。
温词也可看作有这样的寄托 之意。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 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 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 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品读《菩萨蛮》
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解读,这首词写什么内容?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4、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 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内容:
一个美女在闺房 之中的梳妆过程。
“起床-梳洗-画眉 -簪花-照镜-着装”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运 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美丽、慵懒、寂 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细节描写:肖像、服饰、动作神情 反衬手法:“双双金鹧鸪”
(鹧鸪,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
•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
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 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 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 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 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关系中,就变成 “臣妾”了,就跟那妾连在一起了,相当于 女子地位。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 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的。与夫妻关 系极为相似。所以很多男子做起诗来,想到 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 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 在《花间集》的影响下,“词为艳科” 成为指导 两宋词人创作的主导思想。而这一点正改变了中 国传统诗歌的严肃面目,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 贴近个人的感情世界,从而才能使中国古典诗歌 能够在唐诗繁荣之后再一次创造新的高峰。
另一种解读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蛾眉。诗经,一个女子的眉毛是弯曲 的很美丽的意思。“手如柔荑,肤如 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 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一)花间词的创作动机,主要在于应歌,是士大 夫们酒边樽前的“娱宾遣兴”之作。
• (二)花间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表现女性,抒写男 女之情者为主体(这类作品约400首,占全部词作 的四分之三)
• (三)花间词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镂金错彩,裱丽绮 媚,运用华丽的辞藻、鲜艳的色彩,又因为唱者 都是纤柔妩媚、语娇声颤的女子,所以自然形成 绮艳香软的风格。
词的种类
• 词按字数多少大致可分为三类: • ⑴小令:58字以内为小令 • ⑵中调:59至90字为中调 • ⑶长调:91字以外为长调
•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
词的起源
•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 • 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打开和敦煌写本遗书
发掘填补了民间词,敦煌民间词为我们展现 了一幅平常而又多彩的世俗生活图画 • 盛唐时期文人词的创作和发展显得较为沉寂 和迟缓 • 中唐文人词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发展进程中具 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 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用女子作比喻。
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 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 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 喜爱她,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 操纵在男子手中。
• 词在晚唐五代之际开始呈现出发展兴盛的态势。
• 1、从作品数量和创作队伍来看,晚唐五代比中唐 又有所增加和壮大。如“花间派”温庭筠和韦庄的 创作。
• 2、从艺术消费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来看,晚唐五代 社会对词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范围既大有增强和扩展, 文人与乐工歌妓之间的合作也进一步密切。
• 3、从艺术表现和内容题材来看,晚唐五代文人词 在词体的定型和风格的建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而且也开始形成文人词的“艳科”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