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的成因上海版教案【篇一:季风环流教案简易版】季风环流教学目标:1.说出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根本原因——热力作用。
2.说出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纬向分布被海陆热力差异打破,以及1、7月气压中心。
3.绘制亚洲季风环流1、7月分布图,说出东亚、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1.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纬度纬向分布的破坏。
2.准确说出1、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的3个气压中心。
3.理解西南季风的成因。
教学重点1.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纬向分布的差异。
2.季风环流的原因以及西南季风的成因。
如何突破:1. 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让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维度位置,通过对比的方法比较容易看出两者的区别。
2. 因为南亚季风涉及到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这一原因,所以在分析的时候采用带箭头的动态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形象生动。
教学思路设计:此部分内容属于高考的重点,特别是对于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的具体应用的考察,结合很多同学读图分析能力欠缺和知识迁移能力欠佳的实情,在讲解时主要采取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是单一只学习某一个知识点,在区别中记忆相对要好。
教学过程首先,以我们生活的实际自然环境为背景导入,为什么我们夏天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首先,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习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找出课本36,37页三幅图中的两个气压带(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其次,指出这两个气压带所在位置的气压中心的变化,进而指出原因,理解陆地上的气压带被截断。
2.东亚季风和东南亚季风(1)东亚季风特点,形成原因(2)南亚季风特点,形成原因3.探讨课本38页活动题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分析北半球东亚和南亚地区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其形成原因学生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对于季风气候的相关应用分析,学生还不能熟练的应用,所以在后面教学中要多加注意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运用。
【篇二:季风气候教学教案】隆回万和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地理教学教案主备人:钟光前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二节第三部分“ 季风气候显著”教材简析: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地理中教学难点,我国季风的特征及其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锋面雨的形成等知识较抽象,八年级学生以现有的认知水平与能力,一下子完全理解是很难的。
教师要对教材做补充、做调整,降低难度。
要充分利用教材p40页的活动题,带动学生思考。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与特点。
教学难点是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冬夏季风图,明确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影响。
2、了解并识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和分界线。
3、联系生活并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简介:1、练习法,对学生的预习和知识巩固用填空题、选择题的方式进行抽测;2、读图比较分析法,对冬夏季风的成因与特点让学生读图比较,并列表对比分析其异同点;3、动画演示法,用课件动画演示锋面雨的形成,并让学生分组表演;4、分组讨论法、讲解法,对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其影响等知识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教师再精要点评;5、导学案预习法,教师课前设计好导学案并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回顾练习课前5分钟由课代表布置安排,其他学生分单双号在作业本上对上节课重点知识进行回顾检测;教师出示题目(课件)并点评。
二、教师导入【提问】:在刚才的检测中,我们是否想到为什么我国的降水的分布特点是这样,这说明了我国的气候特征是怎样呢?(学生发言,导入课题)【课件展示】:季风气候显著三、对学生自学进行检测【课件】展示有关试题,教师让学生分组回答,并点评。
四、学生合作展示【活动】八人一组,根据导学案提出的六大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要求语言清楚明白,其它学生可质疑或补充)【合作探究1】:读图《我国冬季风、夏季风图》(课件展示,教师点评)⑵、冬季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影响我国的(气温/降水)【合作探究2】:读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并对比课本第35页《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思考并回答:(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其东端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相接近。
此线东部地区为季风区,受季风影响很明显,我们隆回万和实验学校属区。
(2)、我国西北地区是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达到,降水稀少,其原因是。
(学生展示,课件切入俩图,教师点评)【合作探究3】:读课本第39页“阅读材料”,并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回答:我国季风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是由带来的,这种降雨类型叫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5、6月份常出现天气,到7、8月份常出现天气。
(学生展示,课件切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教师点评)【合作探究4】:读课本40页2.23《季风区若干城市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思考:(1)、季风区内降水量较多的季节是 ,气温最高的季节是。
我国季风区内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因此季风区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
都集中在___ ___季,用四个字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2)、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进行展示,课件切入,教师点评)【合作探究5】:阅读第40页“活动”2思考: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出于同一纬度位置上,但气候差异却为什么很大?(课件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阿拉伯半岛的纬度和景观,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合作探究6】:阅读第40页“活动”3及第41页2.25《我国灾害性天气图》,回答:(1)、寒潮一般发生在季节,其主要危害是;台风一般发生在季节,常带来和,其好处是。
(2)、每年对我们邵阳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学生初步说说对我国四大气候灾害认识,教师补充并课件展示图片,通过比较让加深学生对四大气候灾害的了解)五、课堂知识小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六、当堂学效检测(课件展示题目)1、点名学生回答选择题;2、学生抢答活动题;3、教师当堂评价。
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篇三: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百度参赛】湘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季风气候显著》设计者:熊新国设计者单位:宜昌市点军区第四初级中学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学科:地理3、年级:八年级4、课题:《季风气候显著》教材分析: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38人,班风比较好,学生学习气氛浓,掌握了一些气候的基本知识,在刚刚学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之后,再来学习本节课知识,已有相应的知识基础,难度应当不大,但季风的成因及活动规律还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⑵能力目标: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季风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洪抗旱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活动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季风的形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法分析:1、利用书本及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利用书本自学,通过网络解疑,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法分析:1、通过看投影,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
4、通过上网搜索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资源:【百度搜索】:/newsindex.aspx?pkid=3an=systemarticleaid=200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我国气候特征一是2、冬季00 c等温线经过山脉河。
3、我们宜昌属于气候类型。
(出示我国气候图,让学生对我国气候有一个完整的认识)4、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分布各是特点什么?5、听一段音频材料【百度搜索】,说说其是什么声音?二、新课学习:一)、出示学习提纲:1、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2、什么是季风?3、什么是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在哪?4、在图2—22图中红色箭头表示5、填表:6、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二)、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文p35------p37教师巡视及辅导三)、学生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不懂的,不理解的可以相互讨论,以便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四)、检查辅导:请同学回答提纲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引导学生看p36的2-22图五)、难点突破:1、在提纲6中,教师引导学生看冬季风、夏季风投影,让学生明白季风的形成、性质及其活动规律。
2、上网搜:梅雨【百度搜索】及伏旱【百度搜索】/wiki/%e4%bc%8f%e6%97%b1 的发生时间及地点?什么是雨季?【百度搜索】/wiki/%e9%9b%a8%e5%ad%a33、讲述我国常有的降雨——锋面雨,归纳夏季风活动情况,让学生明白我国南方与北方雨季的规律4、再次让学生明白“夏季风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5、阅读“夏季风发脾气”进一步明白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6、看书本p37“阅读”及投影的“读一读”,完成三个判断题,从而明白我国气候特征之二——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7、看投影“读一读”完成相应的活动题,让学生明白我国特征三——雨热同期课堂总结:教师投影本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然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课堂练习:一、做一做判断正误: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只来自于太平洋。
()2、季风区是指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3、只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就能形成降水。
()二、练一练1、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表因素d、洋流因素2、既是二、三级阶梯界山,又是季风区、非季风界山的()a、大兴安岭b、太行山c、巫山d、雪峰山3、梅雨和伏旱出现的地区在()a、南部沿海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三、连线生活七月底,北京连降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