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章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二、心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 体循环淤血,导致组织间隙有多的液体积聚。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 2.
病因:
主要见于右心衰竭。
发病机制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 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钠水潴留 静脉淤血→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
血液 组织液
(二)病情观察 呼吸困难是否改善,皮肤发绀是 否减轻,肺部湿啰音是否减少或消失,血气
分析结果是否正常等。
(三)治疗配合 1.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心力衰竭、抗感 染等药物治疗,静脉输液严格控制滴数和输 液量,一般以每分钟20~30滴为宜。 2.给氧
(四)心理护理 (五)健康指导
卧床患者应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以 保持肌张力,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若活 动中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悸、呼吸困难、出 冷汗、极度疲乏等现象时,应停止活动并休 息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 述
平罗职业教育中心 段晓彤
循环系统: 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 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 成。
生理功能:为全身组织、器官运 输血液,将氧气、营养物质等供给 组织,并将组织代谢产物运出,以 保障正常新陈代谢进行。 循环系统疾病在当今世界发生率和 死亡率都很高,是我国居民死亡的 首要原因。
(三)心理-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X 线、血气 分析等检查,有助于诊断病因。
【护理诊断】 1.焦虑 与心悸引起的不适、担心再次 发作和预后不良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心输出量减少、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护理措施】 1、休息: ⑴良性心律失常—适当活动和休息 ⑵严重心律失常—绝对卧床休息,半卧位, 避免左侧卧位
2.伴随症状
右心衰竭症状和体征,如乏力、 心悸、颈静脉怒张、肝大、尿量减少等。
(三)心理—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了解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 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判断病人有无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 及心脏的功能状态。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液过多
与右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淤血有关。
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病因
⑵心脏搏动增强:
①生理性:
②病理性: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其他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的疾病:甲亢、发热、 贫血 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 诱发因素: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 酒等 (二)身体状况 1.心悸的特点 心悸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情呈正比 2.伴随症状 伴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多见 于心肌梗死、心肌炎; 伴晕厥、抽搐多见于阵发性心动过速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2.活动无耐力 与心脏受损、心功能不全有关 3.焦虑 与呼吸困难引起的不适、影响日常生活有关 与肺淤血、肺水肿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①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②急性左心衰:两腿下垂坐位 2.饮食护理 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 食,少量多餐
①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 ②心源性晕厥:如严重心率失常、急性心力 衰竭、严重主动脉狭窄等。
(二)身体状况
发作前诱因:恐惧、紧张、疼痛等 发作先兆表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 出汗等 发作时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心音低钝,严重者发生抽搐、 瘫痪。
(三)心理-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等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病因
2、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摄入剌激性 食物、饮浓茶、咖啡,戒烟酒。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率、心律 变化。心律失常的听诊不应少于1分钟。
4、药物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心率失常药, 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五、晕厥
晕厥的概念: 晕厥是指大脑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急
性而短暂的意识丧失。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常见病因
Hale Waihona Puke 询问患者有无心血管疾病病史,有无胸膜、
症、高盐饮食等促发因素,疼痛发作是否与劳
累、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了解的疼痛缓减的
方式、诊疗经过及有无心血管病家族史。
(二)身体状况
1.心前区疼痛的特点
典型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 临床表现,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常放射 致左肩、左臂内侧,呈压迫或紧缩感,一 般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三)心理-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了解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X 线、血 气分析等检查结果,帮助判断引起疼痛的 原因和病情。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疼痛 与心肌缺血、缺氧,炎症 累及心包或壁层胸膜有关。 2.焦虑 与剧烈胸痛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 2.减轻疼痛 遵医嘱给予镇痛剂、镇静剂、 吸氧及病因治疗 (二)病情观察 观察心前区发作的部位、范围、性 质、持续时间及诱因。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水肿、卧床过久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抬高下肢, 伴胸水或腹水的病人宜采取半卧位。
2.饮食护理
低盐、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宜 少量多餐。应限制腌制食品、香肠等含 钠较多的食品。适当限制液体摄入,一 般每天入水量<1500mL。
(二)病情观察 检查水肿部位、范围、程度、水肿 部位皮肤是否完整 ,测体重、腹围,记录 24h液体出入量。 观察生命体征、颈静脉充盈度、肝 脏大小、腹水及尿量的变化,以判断病情变 化及疗效。
淋巴液
3.评估要点 询问患者引起水肿的病因和诱因;了 解水肿首先出现的部位、程度及发展速度; 水肿与饮食、体位及活动的关系;了解患者 饮水量、摄盐量、尿量、休息情况;了解诊 疗经过及疗效。
(二)身体状况
1.心源性水肿的特点 ①首先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
②属于对称性,凹陷性水肿 ③全身性水肿;甚至可出现胸腔积液、腹水 卧床患者:腰骶部 能自主活动患者:颈 前、足踝部
(三)治疗配合 1.遵医嘱用药 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观察 尿量、体重变化及水肿消退情况,监测 有无电解质紊乱等不良情况。 2.保护皮肤 保持床褥柔软、平整、干燥,衣 服柔软、宽松,保持皮肤清洁,定时协 助病人翻身,轻轻按摩受压部位。
(四)心理护理 (五)健康指导
及时向病人说明加强皮肤护 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压疮 形成。
(三)治疗配合 遵医嘱用药,注意给药的途径、剂量、 疗效及毒副作用。 (四)心理护理 (五)健康指导
劳逸结合,戒烟戒酒,避免情绪激动
三、心悸
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的感觉。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常见病因
剧烈活动
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大量吸烟; 饮酒、饮浓茶或咖啡后 应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肾上腺 素、甲状腺片等
三、心前区疼痛
心前区疼痛是指各种理、化因素刺激
支配心脏、主动脉感受神经纤维或肋间神经
的感觉纤维而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病因 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 ⑵急性心包炎、胸膜炎
⑶心脏的神经官能症
2.评估要点
肋软骨、肋间神经、食管、胃、胆囊、胰腺等 器官炎症病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
(二)身体状况
1.心源性呼吸困难按严重程度分为 ⑴劳力性呼吸困难 ⑵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⑶端坐呼吸 ⑷急性肺水肿
睡眠中突然因胸 闷、气急而憋醒, 被迫坐起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评估缺氧的程度、酸碱失衡状况
胸部X线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判断有无心脏病变及肺淤血、水肿的 程度,有无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水肿 心前区疼痛 心悸 晕厥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由于各种心血管病引 起患者呼吸时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 伴有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异常。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常见病因 左心衰竭,与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有关。 2.评估要点 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 病等心血管疾病病史,有无体力劳动、精神紧 张及感染等诱发因素。
【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 与晕厥发作有关。
【护理措施】 1.发作时的护理 立即平卧,将头放低,脚略抬高,同时 松解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抽搐者:用手掐住人中穴 2.诱发因素 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 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黒蒙 等先兆时立即平卧
3.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 反应 4.心理护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