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课堂PPT)
血流变检查:血流变学的改变与颈性眩晕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证实颈性眩晕患者的全血粘度、红细胞 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及血清胆固醇均显著增高。
10
颈性眩晕需要与那些疾病鉴别?
美尼尔氏综合征 美尼尔氏综合征为内耳病变,其眩晕也常常是突然发作,发作时头位不敢旋转,易与颈性眩晕混淆,但此综合 征发病年龄轻,属于周围性眩晕,发作有一定规律,症状重,持续时间长,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反复发作后听 力下降,前庭功能检查异常,而颈性眩晕为中枢性眩晕,可有脑干缺血症状体征,发作与转颈密切相关。
12
中医如何认识颈性眩晕?
中医学早就有有关颈性眩晕的论述,散见于中医古代文献中“痹症”、“眩晕”等条目之下。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内经》称眩晕为“眩冒”,发病原因与肾精亏虚、上气不足、肝阳化风、外邪入侵 等有关,认识到脑转目眩为主要证候。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病因多虚实夹杂。可由外邪所中,邪害空窍,内犯于脑:多由肝胆失调, 肝病气逆,气血不足,脑海空虚,精血不能上承空窍。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应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抓住脑供血 不足这一主要环节。脑为髓海,髓为精之所化,精虚不能生髓则髓海空虚;精髓不利,则精髓不能上承于脑。脑失所 养,则眩晕成,故应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补肾生髓,滋水涵木。
4
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是什么?
典型症状: 反复发作性眩晕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眩晕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为头晕、旋转、晃动、站立不稳等,多数发作 于头颈部活动关系密切,如在回头转颈、起床卧床、伸屈脖子等头颈体位改变时发生,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或 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
5
伴随症状: 1.头颈部疼痛头痛、颈痛是次于眩晕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偏头痛、后头痛、枕颈部痛、颈肩痛等,其中尤以枕 颈部疼痛多见。 2.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汗异常等。 3.五官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痛、咽喉异物感、声音改变、视物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 4.猝倒表现为回头转颈时突然双下肢无力摔倒,摔倒时并无意识丧失,能很快恢复正常。 5.颈神经根及脊髓压迫症状表现为上肢放射性疼痛和根性分布的感觉异常,或半身麻痹、感觉障碍。
8
CT检查:CT检查可发现颈椎横突孔原发性或继发性的狭窄,一般将5mm定为横突孔正常下限。CT检查亦能清楚显 示颈椎椎管的大小,黄韧带及颈椎间盘的情况,对于钩椎关节增生显示较X线片更明确。另外,CT显示双侧上下关 节突间距加大超过2mm,提示颈椎失稳。 血管成像检查: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动脉原发和继发性病变密切相关,因此椎动脉血管成像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有较 高价值。具体方法有:普通血管造影,数位减影动脉造影(DSA),螺旋CT血管成像术(SCTA),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MRA)。通过血管成像能够直接显示出椎动脉受累情况,如椎动脉受压、移位、迂曲、梗阻、畸形及粥样硬化。因 普通血管造影、DSA、SCTA检查需使用造影剂,存在一定危险性,而且在影像上难以同时进行双侧椎动脉成像及 动态影像学观察,因此有条件者应选择MRA检查,其对诊断椎动脉病变的敏感性达到97%,特异性达98.9%,MRA 可以从任意角度重建血管影像,并可同时行颅脑、颈椎MRI检查,能够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7
辅助检查: X线片:X线片包括常规的正位、侧位、斜位及动力性侧位片。正位片可提示颈椎棘突有无移位,双侧钩椎关节 有无增生,以及颈椎横突发育畸形。侧位片可提示颈椎生理弧度的变化,椎间隙的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赘,项韧带 钙化及椎体移位,也可观察有无寰椎后桥存在,根据X线表现,可分为全环型、断环型和半环型。颈椎旋转移位时 ,侧位片可显示“双边”和“双突”征。斜位片可进一步观察钩突骨赘的大小及椎间孔的大小,张口位片可观察寰 枢椎有无移位,齿突左右间隙是否对称。
6
体征: 颈部触诊可发现棘突、横突、椎旁肌、枕外粗隆下方、肩胛上区及锁骨上窝有压痛,颈部肌肉板结或两侧紧张度不 对称。上位颈椎棘突和枕大神经(风池穴)压痛是颈性眩晕的重要体征。部分患者可触及颈部棘突偏歪(尤以颈2棘突 偏歪多见)及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曲,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受限。1/3的患者旋颈试验阳性。
3
什么原因可致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常见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椎动脉型颈椎病。目前认为主要机理是颈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和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
前者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使分布于椎动脉壁的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引起椎动脉血管壁痉挛 ,以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大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致眩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性眩晕的另一个原因。由于椎动脉受到直接压迫性刺激,阻断了椎动脉的血流,造成了严 重的大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缺血而引起的眩晕。常见原因是颈椎钩椎关节严重增生;椎动脉畸形(一侧缺如或椎 动脉窄小),刺激椎动脉发生痉挛;动脉硬化病人的椎动脉斑块形成等。
9
多普勒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显像(TCD),通过超声波穿透颅骨较薄的部位检测颅底大动脉的血流速度, 可无创的探测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的流速、流量及血管杂音。TCD检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阳性率83%,加做转 颈试验后,阳性率提高至95%。颈部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用于检测椎动脉颅外段的椎动脉内径和血管形态、颅 外椎动脉流速、并可显示左右两侧椎动脉之间差异。
颈性眩晕
1
什么是颈性眩晕? 什么原因可致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是什么? 颈性眩晕需要与那些疾病鉴别? 中医如何认识颈性眩晕? 治疗颈性眩晕都有哪些方法? 颈性眩晕该如何预防? 讨论与展望
2
什么是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是由于骨质增生、错位、颈肌的异常等内外因素直接或间接对椎动脉造成压迫, 或刺激其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收缩,使其管腔变窄,而致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症 状。属中医学的“ 眩晕”范畴 。
11
脑动脉硬化 本病主要症状为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症状,如头晕、记忆力减退,与颈椎活动无关,而且多伴有眼底动脉、主动 脉、冠状动脉硬化的症状。血压方面,其特点是舒张压高,收缩压低,即脉压差减少。血清总胆固醇量增高,总胆 固醇与磷脂的比值增高,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增高等。 眼源性眩晕 本病多因眼肌麻痹,可有明显屈光不正,眼睛闭上后便可缓解,但颈性眩晕患者闭目时,眩晕依然存在。 第4脑室或颅后凹肿瘤 第4脑室或颅后凹肿瘤可直接压迫前庭神经及其中枢,并多引起颅内压升高,而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 征,血压升高。患者转头时也可突发眩晕。颈性眩晕没有颅内压升高。若颅内肿瘤无颅内压升高,则需作CT或MRI 检查方能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