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PPT课件
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PPT课件
❖ 唐代孙思邈著。
❖ 我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 应用按摩导引法治疗各种筋骨痹 痿病症。
❖ 唐代王焘著。
❖ 一部重要的方剂学参考文献。
❖ 收集了自汉代张仲景以后治疗痹 证的方剂。
❖ 收载四物汤加附子治疗“风湿百 节疼痛,不可屈伸”等症。
“金元四大家”
❖ 对骨科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四位大家 分别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出发,对痹证、痿证 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 中医所称的“骨痨”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骨、 关节结核,又名“流痰”。
❖ 晋代陈延之著。
❖ 将“附骨疽”分为急、缓两种。
❖ 描写了类似髋关节结核和脊柱结 核症状、体征的阴疽和筋疽。
❖ 东晋刘涓子编著《鬼遗方》,经 南齐龚庆宣重新编次定名。
❖ 采用内服外治方法治疗骨疽。
❖ 对骨疽并发症(类似现代所称的 败血症)已有所认识。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痹—闭阻不通也。痹证是指以外邪稽留经络, 而发生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 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痛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疾病。
❖ 痿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 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 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躄”之称。
❖ 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临床医 学文献,论述外科疾病达30多种。
❖ 杨清叟提出了“肾实则骨有生气”的精辟之 见。
❖ 薛己描述了筋瘤、血瘤、肉瘤等六种肿瘤的 症状、体征及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大法。
❖ “正宗派”和“全生派”对于骨肿瘤的认识 对于后世影响颇深。
❖ 赵濂良在《医门补要·医案》里记载了多发性 骨软骨瘤。
复习思考题
❖ 1.首次记载骨肉瘤的医家是( )。 ❖ A.张仲景 B.华佗 C.葛洪 D.孙思邈 E.蔺道人 ❖ 2.提出“肾实则骨有生气”这一精辟见解的
❖ 论述了痹痿、腰痛与痈疽的 诊治方法。
❖ 记载的大黄牡丹汤、桃核承 气汤等伤科方剂沿用至今。
❖ 东晋葛洪编著的一部古代急诊全 书,又名《肘后救卒方》。
❖ 根据《内经》“腰为肾之府”的 论断,创拟“独活寄生汤”。
❖ 唐代蔺道人著。
❖ 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 对损伤后因风寒湿侵袭形成的痹 证主张用汤药熏洗。
❖ 元代杨清叟著。 ❖ 主张用刀切开清除死骨治骨疽。 ❖ 力主用补肾药治疗骨疽。
三、骨肿瘤
❖ 肿瘤古称肿疡,始载于《周礼》一书。 ❖ 《五十二病方》记有治瘤赘的方药。 ❖ 《内经》记载了筋瘤、骨瘤的病名。 ❖ 葛洪首次记载了肉瘤。 ❖ 《诸病源候论》描述了类似骨病继发肿瘤的
恶疮、恶肉的临床表现。 ❖ 《备急千金要方》首次把肿瘤分类诊断。
医家是( )。 ❖ A.陈实功 B.王维德C.高秉均D.杨清叟 E.薛己 ❖ 3. 简述“金元四大家”对于痹证、痿证的认
识。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 对于伤筋及骨缝损伤引起的颈椎病、 腰腿痛以及关节炎症已有论述。
❖ 是我国现有医学文献中最早的 一部经典著作,也为中医骨病 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 础。
❖ 进一步阐述了损伤的病因病机 是外伤瘀血不散,或者劳伤气 血筋骨,外感六淫之邪导致病பைடு நூலகம்痛。
❖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
❖ 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开 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
中医骨病学
中医骨外教研室
第一节 中医骨病学 发展概况
❖ 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定义。
❖ 熟悉历代中医骨病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及著述和创造发明。
❖ 了解中医骨病学的起源、形成、发展 、成熟等阶段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 上对人民健康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中医骨病学是运用中医药学 的理论研究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疾 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的 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骨伤科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刘河间认为“热甚客于肾部,而气血不能宣 通,则痿痹。”
❖ 张子和对风、痿、痹、厥四病从病因病机方 面作了明确的鉴别。
❖ 李东垣认为痿证的发病大多因于脾胃虚弱。
❖ 朱丹溪指出“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 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至理。”
❖ 化脓性骨髓炎属于中医“骨痈疽”范畴。中 医将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称为 “附骨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