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上亨舍尔虎系列重型坦克的架空

历史上亨舍尔虎系列重型坦克的架空

历史上亨舍尔虎系列重型坦克的架空
结合德国的实际,重新设计虎系列重型坦克有保守和激进2条路线。

而笔者的重新设计虎系列重型坦克的保守路线比激进路线的改变要小得多,以下阐述的是保守路线的设计思想。

以下是以保守路线重新设计虎系列重型坦克的基本构思,这个路线中虎1和虎王与历史上的设计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基本保留了原有的重量和结构,唯一的较大变化是增加了采用虎1底盘,各部位装甲厚度不变但采用倾斜装甲设计,采用了装备了88mmL71火炮的保时捷型炮塔的新虎2重型坦克作为过渡,另一个较小的变化是虎王火炮的选择,在新虎2已经采用了88mmL71火炮的前提下,虎王将采用新的105或128mm的火炮。

第一阶段,虎1服役于1942年7月,车体为历史上的车体,炮塔为历史上的炮塔。

战斗全重为55-57吨,采用88mmL56火炮,车体前装甲100mm,炮塔前装甲为100mm,炮塔防盾为110mm,发动机为超频的HL210,功率为650PS,最大时速为38km/h。

第二阶段,新虎2服役于1943年7月,车体为装甲倾斜化设计后的虎1车体,炮塔为历史上虎王初期型的保时捷型的炮塔设计。

战斗全重为60-62吨,采用88mmL71或者105mmL52火炮,车体前装甲100mm50度倾,炮塔前装甲为100mm弧形,防盾为110mm 猪头型,发动机为超频的HL230,功率700PS,最大时速为40km/h。

第三阶段,虎王(新虎3)服役于1944年7月,车体为历史上的车体,炮塔为历史上的虎王后期型的亨舍尔型炮塔。

战斗全重为68-70吨,采用105mmL68或者128mmL55,车体前装甲150mm50度倾斜,炮塔前装甲为180mm,炮塔防盾为185mm猪头型。

发动机为超频的HL230,功率700PS,最大时速为35km/h。

这个保守路线的核心思想是,在保留虎1坦克和虎王坦克的大多数原设计和数据参数前提下,在虎1和虎王之间设计一款过渡型坦克(姑且命名为新虎2,原虎王改为新虎3),采用了虎王坦克的88mmL71长身管火炮和倾斜装甲设计,但是留用原先相对可靠的虎1底盘。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提高虎系列重型坦克的火力和防护性能,又提高底盘的继承性和通用性,减少机械故障和新底盘可能出现的其它性能缺陷。

同时还可以提前服役一款新型重型坦克,新虎2由于采用了原先虎1的底盘,其服役时间至少能够较虎王提前半年,从1944年1月提前到1943年7月。

而虎王(新虎3)也不必像历史上那样仓促服役,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解决新底盘的机械问题,推迟到1944年7月服役。

这种思想实际就是那个在虎王设计阶段被淘汰了的VK4502H的设计方案,虽然看上去最保守,但是这是最切合二战实际的一种设计。

因为一种坦克,底盘的设计通常是最复杂的,成熟通常也是最晚的,与设计一种全新底盘相比,改变车体的装甲外形设计,采用新的火炮或者新的炮塔难度要更低,T34/76--T34/85、KV1--KV85、JS1—JS2、JS2—JS2M、M4/75—M4/76、M26—超级潘兴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为了采用88mmL71长身管火炮和倾斜装甲设计,重新设计一种新的坦克底盘在大战进行中是一种鲁莽之举,或许就是这个原因1944年已经过时的虎1坦克才继续生产,在虎王坦克服役后的8个月才停产。

以下是这种新虎2坦克的具体设计方案。

新虎2的设计时间为1942年7月-1943年7月,参考的是历史上的虎王坦克的设计时间(1943年1月—1944年1月)。

新虎2基本采用虎1底盘,设计难度要小于虎王,因此这个设计时间和服役时间的保障是不成问题的。

第一、车长、车宽、车高以及战斗全重。

由于采用了基本采用了虎1的底盘,因此新虎2的车长、车宽、基本不变,继续维持在6.28米、3.7米、只是由于采用了新的炮塔,车高略微增高,从2.9-3米增加为3-3.1米。

战斗全重也由于采用了新的火炮和炮塔,略微增加,从55-57吨增加为60-62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新虎2的装甲厚度没有变化,只是改变了倾角,又基本采用了虎1的底盘,因此笔者相信即使是控制坦克重量出奇的差的德国设计师也还是可以把新虎2的增重控制在5吨之内的。

第二、火力方面,新虎2的火力可以选取88mmL71和105mmL52。

相比较而言,笔者倾向于105mm火炮,因为身管倍径较短,生产加工难度低,同时大口径火炮较适合对付倾斜装甲。

但是考虑到德国的实际,新虎2还是更适合采用长身管88mm火炮,而且这种火炮在1943年时已经在犀牛和象式坦克歼击车上服役,因此能够与新虎2的出现时间相匹配。

炮塔采用虎王初期型的保时捷型炮塔足以,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该炮塔可以搭载88mmL71火炮,二是由于VK4502P的经验表明,这种炮塔可以在虎1原先的车体上使用,三是由于这种炮塔的装甲外形较好,用较薄的装甲厚度实现较好的防护性能。

四是由于该炮塔出现时间较早,不会影响新虎2的服役时间。

第三、防护性能,新虎2基本可以采用虎1坦克的装甲厚度,但是采用倾斜设计。

留存下来的VK4502H的设计方案有2两种装甲设计,第一种为类似于突击虎的分段式倾斜装甲设计,第二种为类似于虎王的整块式倾斜装甲设计,笔者倾向于采用后者的设计。

新虎2的车体前装甲的厚度为首上100mm50度倾斜,首下为100mm50度倾斜,侧上装甲为80mm25度倾斜,侧下装甲为60mm0度倾斜,后上装甲80mm30度倾斜,后下装甲为60mm50度倾斜,顶装甲和底装甲分别为25-40mm。

对应的虎王的保时捷型炮塔的装甲厚度为前装甲100mm弧形,侧装甲80mm30度倾斜,后装甲80mm,顶装甲40mm,防盾为110mm猪头型。

第四、底盘,行驶系统和悬挂系统设计。

由于采用了虎1的底盘,因此新虎2的行驶系统和悬挂系统基本同虎1相同,同样采用2种履带,520mm的运输履带和725mm的战斗履带。

同样采用虎1的扭杆悬挂系统,只不过把虎1的三重交错重叠负重轮改为后期型虎1的双重交错重叠负重轮,负重轮也也有挂胶负重轮改为后期型虎1的全钢负重轮。

第五、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机动性能,新虎2发动机采用HL230型,功率为700PS,变速箱仍采用虎1的迈巴赫600,由于增重5吨,吨马力大约为11.5-12PS/吨,最大时速估计达不到虎1后期型的45千米,但是从虎1初期型的38千米的最大时速增加为40千米还是可以达到的。

以下是新虎2同虎1和虎王的比较,
新虎2与虎1相比,火力方面远超,装甲防护远超,机动性能略强,战场通行能力略弱,
机械性能和可靠性相当。

新虎2与虎王的性能对比,火力方面基本持平,防护能力方面车体前上装甲只有虎王的2/3的性能,炮塔前方的防护能力也明显弱于虎王,但其它方位的防护能力与虎王基本相当。

机动性能和战场道路通行能力明显强于虎王,机械性能和可靠性能明显强于虎王。

从这种新虎2同虎1和虎王二者的性能比较来看,它的定位基本介于虎1和虎王之间,非常类似于苏联JS2坦克的定位,实力基本相当,对比JS2的初期型,性能全面领先,对比JS2后期型,在火力方面略强,防护能力略弱,机动能力相当,新虎2的最大时速占优,JS2的战场通行能力占优。

因此可以看出,在1944年-1945年,新虎2的性能仍然不落后,即使是在1944年7月虎王服役后,新虎2可以继续生产,通过简化生产工艺(如将保时捷型炮塔由锻制改为铸造)的形式增加产量,与虎王坦克形成高低档搭配,以弥补虎王坦克产量的不足。

而且新虎2的底盘继承于虎1,与虎1 基本相同,在战场后勤保障方面非常有利。

同时在生产方面基本不需要开设新的生产线,在虎1坦克生产线上稍作改进即可,虎1坦克也可以在1943年8月停产,而非到1944年8月停产。

如果采用笔者的设计,虎1不会维持那么长的生产时间,可以提前1年停产,德国可以生产更多的新虎2坦克。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但可以在1943年确立对苏联坦克的进一步优势,在1944年面对JS系列重型坦克时也不会出现虎1坦克的窘境,仍然可以维持对苏联坦克的性能优势。

虎王初期型的保时捷型炮塔在1943年10月已经制成,而且能够安装在保时捷VK4502P 底盘上面,该底盘与VK4501P基本相同,因此安装在于虎1底盘基本相同的新虎2上面应当不存在问题。

新虎2的设计时间为1942年7月-1943年7月,参考的是历史上的虎王坦克的设计时间(1943年1月—1944年1月)。

新虎2基本采用虎1底盘,设计难度要小于虎王,因此这个设计时间和服役时间的保障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以德国的技术能力和已有的各类现成的坦克设备在1942-1943年组合出一款类似于笔者设想的采用虎1底盘,采用倾斜装甲设计,采用了装备了88mmL71火炮的保时捷型炮塔的新虎2坦克并且在1943年7月服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