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修订
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1、本课程教育目标;
2、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任务、地位和作用;
3、本课程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
4、阐明教学内容必须达到的深广度,并提出具体要求,以“掌握”“理解”“了解”三个不同层次进行叙述;
5、阐明完成教学内容的各个教学环节:讲授、习题课(或讨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使用计算机、布置习题数量、选用教材、考核方式等以及学时分配;
6、提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措施;
7、适当安排提高性教学内容和专题,可供贯彻因材施教时自由选用;
8、对教学大纲的必要说明。
注:基本格式(见学院教务处网页)
附件5-1:
德州学院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球概论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所属系(部):地理系
日期:
填写说明
1、文字、数字要求一律Word打印。
2、若所填内容太多,可另加附页。
\
《地球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地理坐标
一、经线和纬线
二、经度和纬度
第二节天球坐标
一、天球
二.球面坐标模式
三.天球坐标
考核知识点:
(1)地球上方向的判定。
(2)天球以及主要圈点的含义。
(3)各坐标系的组成要素以及区别和联系。
考核要求:
1、如何根据经纬线判定地球上的方向。
2、概念:天球、天赤道、地平圈、黄道。
3、各天球大圆的交点分别是什么?
4、掌握有关天球坐标的几个重要关系:hp=Φ=δz hq=90º—Φ S=α+t
5、根据给定条件求有关的坐标。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恒星和星系
一、恒星
二、星系
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
一、太阳
二.太阳系
第三节月球和地月系
一、月球
二.地月系
考核知识点:
(1)掌握有关概念。
(2)理解恒星存在形式的多样性。
(3)会进行恒星亮度和光度的计算。
(4)理解天体系统的不同层次,掌握银河系结构和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考核要求:
1、概念:恒星、自行、视星等、绝对星等、赫罗图、双星和星团、变星、巨星、
白矮星;太阳常数、太阳风、耀斑、日冕膨胀;白道、月相、同步自转、恒星月、朔望月等。
2、星等与光度和亮度的关系以及计算。
3、银河系结构和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4、掌握太阳的结构特点,各层次上的太阳活动形式。
5、地心说、日心说的要点;太阳系的结构和运动特点。
6、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的差异。
小天体的特点。
7、月球运动的规律、同步自转的后果、日月会合运动和月相的变化周期。
8、不同月相的升落时间以及中天时间。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的证明
二、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三、地球自转的后果
第二节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证明
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
三.地球公转的后果
考核知识点:
(1)理解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性。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后果。
考核要求:
1、举例说明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地球自转。
2、概念:天体周日运动、周日圈、地轴进动、恒星日、太阳日、太阴日、恒星年、回归年、太阳周年运动。
3、不同纬度天体周日运动的特点。
4、解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问题。
5、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同太阳会合运动的区别。
会推算会合运动周期。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四季和五带
一、太阳的回归运动
二、昼夜长短
三、正午太阳高度
四、地球上的四季
五、地球上的五带
第二节历法
一、历法的起源和分类
二.太阴历
三.太阳历
四、阴阳历
第三节时间
一、时间以及单位
二、时间的测定
三、各地的时间
考核知识点:
(1)理解太阳回归运动带来的太阳赤纬以及直射点纬度的周年变化。
(2)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
(3)理解半昼弧公式中各项的含义。
(4)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及季节变化。
会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进行计算。
(5)理解影响四季变化的因素、四季变化性质,五带划分依据。
(6)掌握三种历法的制历依据、原则和特点。
(7)会熟练运用各种时间的测定公式进行计算。
(8)明确各种时间的含义,并会进行换算。
考核要求:
1、概念:太阳的回归运动、地方时、区时、世界时、北京时间。
2、不同季节太阳赤纬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3、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
4、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5、进行时间的计算。
6、说明影响季节变化的全球性因素和半球性因素。
中国和西方四季划分的异同。
7、比较各类历法的制历依据和原则。
8、会进行中国旧历的推算。
第五章地球和月球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日食和月食
一、日月食的形成
二、日月食发生的规律
第二节海洋天文潮汐
一、潮汐现象及成因
二、太阳潮和太阴潮
三、海洋潮汐的周期性和复杂性
考核知识点:
(1)掌握日月食的类型和成因。
(2)理解日月食发生的规律。
(3)理解潮汐的成因、影响引潮力的要素。
(4)掌握大小潮的成因。
(5)掌握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的影响因素。
考核要求:
1、说明日月食的类型及其成因。
2、会图示日月食的过程。
熟知各食相的含义,尤其是会用图表示日全食的过程。
3、地球上各地引潮力的大小及分布特点。
4、说明大小潮的成因。
5、地球上出现全日潮、半日潮、混合潮的范围。
第六章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扁球体
二、地球形状的三级近似
第二节地球的内部结构
一、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途径
二、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第三节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二、地球的重力和压力
三、地球的温度和热源
四、地球的磁性
考核知识点:
(1)理解地球的形状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地球内部界面的分布以及内部圈层结构。
(3)掌握地球内部各要素的分布规律。
考核要求:
1、概念:大地水准面、参考扁球体。
2、影响地球成为球体、扁球体、不规则球体的因素。
3、地球内部主要界面有哪些?内部各圈层的特点是什么?。
4、地内重力、密度、压力、温度的分布规律。
教案要求(例)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掌握区域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了解当代世界面临的区域问题和区域科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重点及难点:区域的特征
教学时数:3学时
课型与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纲目及主要知识点、黑体部分为板书内容)
一人文地理学的性质*
1 概念: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于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 研究主要方面:
1)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公布的合理化
3)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发展
4)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核心:人地关系
李旭旦、吴传钧、张文奎等先生都有论述。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Xx(校外)教学实习大纲
1.目的及意义
2.实习要求
3.实习内容
4.考核与评价
5.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