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卷)

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卷)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端倪(nì)寥落(liáo)赁屋(lìn) 不可估量(liǎng)B、砥砺(dǐ)踌躇(chú) 攒射(cuán) 殒身不恤(yǔn)C、憧憬(chōng)桀骜(áo) 儆戒(jǐng) 毛骨悚然(sǒng)D、气馁(něi) 不惮(dān) 蹂躏(róu)言简意赅(gāi)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戮没莫明其妙呕歌惆怅而归 B.嗔目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C.迟顿气势磅薄彳亍人事沧桑 D.寥廓星辉斑斓辽阔夙兴夜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1).其中的______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我们这些人哪能说三道四,乱说一通呢?(2).书中阐述先锋派文艺观点的文字,条理______,反映了作者浮躁的心态.(3).(梁启超)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哦!”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_____的话是很难听到的.(4).近几年,各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工商企业在工商联手_____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A.委曲紊乱自负开拓B.委曲凌乱自负开辟C.委屈凌乱自满开辟D.委屈紊乱自满开拓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鲁迅先生对于四十多个青年被虐杀的事实,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B.他做起事来,总是顾此失彼,目无全牛....,缺乏通盘考虑,所以免不了要出错.C.有一种人生如同酒宴,通常是杯盘狼藉....地开头,然后有一个热闹的过程,最后清冷地结束,谁来收拾残局?D.他对自己的主题分析已经入木三分....,有振聋发聩的感觉.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左右,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C.这次再版,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D.今天来出席此此会议的有十多所学校的领导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魔戒》这部电影我可没看,不知道你看过没有?C.人言可畏吗?答:可畏,又不可畏。

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人们常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D.上课铃已经响了,可教室里还空着五、六个座位。

二、(6分,每小题3分)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成6—7题。

题乌江亭夏日绝句(杜牧)(李清照)胜败兵家事不期,生当做人杰,包羞忍耻是男儿。

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至今思项羽,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肯过江东。

7.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8.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郑既知亡矣既:已经B.将焉取之之:指代土地C.又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何厌之有厌:厌烦10.下面句子中加波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动词。

认为B.敢以烦执事以:介词。

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代词。

怎么。

D.将焉取之焉:代词。

哪里。

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请客的主人行装 B.宴请的客人行装C.宴请的客人使者 D.招待过客的主人使者12.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2分,每小题3分)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及陈涉等起兵。

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行,烧绝栈道。

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

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

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

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

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

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

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

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

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何身者,子房有焉。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善之善:认为……好 B.秦将果畔畔:通“叛”背叛C.秦兵竟败竟:最终 D.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食:吃饭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②夫晋,何厌之有B.①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②荆轲和而歌C.①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D.①其智可知也②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

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

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16.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张良(子房)虽然通晓事理,但却打算跟从神佩交游,这也未名太虚妄怪诞子。

B.作者通过正反对比,告诉人们应如何对待功名富贵,这对今人依然有借鉴意义。

C.作者充分肯定张良(子房)功成身退、淡泊功名荣利的做法,并认为张良是一个明哲保身的壑智之人。

D.作者认为,为人臣者面对功名富贵要有正确的态度,否则就有可能招致“系狱”乃至杀身之祸。

高一语文必修一试答题卷班级:姓名:得分:第II卷(共96分)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分)答:(2)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令,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

(2分)答:(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分)答:四、默写与翻译(16分)18.词句默写。

(每空1分共10分)(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4)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下列文言语译成现代汉语(6 分,每小题2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20分)江南雨巷董滇宁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②轻轻地走入小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