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计划生育ppt

关于计划生育ppt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二、利益导向机制
三、计划生育与村(居)民自治 四、依法行政
• 长期以来,我们将人口战略、人口政策和人口工作 混为一谈,造成了思想上混乱,也使实际工作不知 所措。事实上,三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逻 辑关系不在一个层面上。
人口战略:战略是国家对一定历史时期重大的和
考虑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时应该把握的几 个原则: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 中国家,中国的人口问题具有普遍性,但 更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性。
• 由于人口发展规律有别于经济发展规律, 具有长周期、不可逆的特点,人口和计划 生育政策必须结合我国整体发展战略,对 未来人口进行全局筹划和指导。人口和计 划生育政策应该具有相对的全局性、长远 性、前瞻性、稳定性、平衡性、操作性。
2: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特征:
①利益导向的主体是政府部门,以及它在 权限范围内的行为方式; ②利益导向机制作用的客体是计划生育家 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双女户家庭;当 然包括子女伤亡、因做手术而患病的夫妇 (要奖); 以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 庭(要罚); ③利益导向作法具有利益补偿性质,它所 依据的原则是社会公平原则;
LE:1949年为39岁,2003年为72岁
对策 主要是医疗和卫生工作
在这一阶段,生存是第一位的,降低死亡率
人口发 展阶段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主要 问题
生育水平过高、人口增长过快
对策
计划生育工作至关重要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发 展阶段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主要 问题 只知道一部分:多元化+隐蔽化
•如果固步自封,不愿意改革,结果必将使被历 史淘汰。
第七:最新动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
新一届政府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统一起来,构成 了符合时代要求和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总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总的发展思路 构建和谐社会是总的工作目标
8 7 6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总 和 5 生 育 率 4
3 2 1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年份
2000

第二:中国的人口问题变了。
人口发 展阶段 主要 问题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死亡水平过高、预期寿命较低
第五:中国处在转型期、对计生事业要求高了
1:中国的经济体制变了。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方向;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是一个姓“资”或 姓 “社”的问题,而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和资源配置 问题。尽管计划生育与计划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 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中建立和发展 起来的,与计划经济同生同长,本身沾染着许多计划 经济的色彩,面对市场经济,计划生育要主动适应。
• 所谓操作性是指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
要切实可行,不能不顾中国国情和广大人 民的需求,盲目追求高指标。我国地域辽 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因此各地 区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进行分类指导, 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一 个模式。
第一部分: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10
20
30
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政府职能定位为四大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第六: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上述变化说明,我国大的社会经济背景已经发 生了巨大变化。在变化了的舞台上,我们必须 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 •面临不断变化的形势、任务,人口和计划生育 工作怎么办?只能适应,因为无法,也无力改 变大环境、大趋势。
优惠项目 独子奖励费 父母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入托入学 宅基地 减免义务工 招工就业优惠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71.1 74.7 71.6 63.1 5.3 5.8 6.3 3.2 7 8 7.6 4.6 8.2 10 7.9 4.8 4.9 6.8 3.6 2.1 2 1.3 5.1 0.6 0.2 0.1 0.6 0.1
3: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随 着建立法治社会的要求,单纯依赖行政手段的 传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计划生育工 作的需要。
3:我们所处的时代变了,传播信息手段变了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随着中国的不 断强大,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角色越来越引人注目。 今天的信息传送手段已经从: 农业经济时代的江河 工业经济时代的路桥 发展到了今天的网络。
我们今天置身于舆论监督的汪洋大海之中,任何 事件的发生与信息的传播几何可以做到同步(界 首事件)。
40
50
0
1949 1953 1957 1961 1965 1969 1973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2001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增率
第一:中国人口发展阶段变了
-10 ‰
建国以来全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仍在进行的中国人口转变:TFR,1950-2000 中国人口转变会走向何方?会出现日本那样的低生育水平吗? 建国50年来妇女总和生育率的变化过程 Where will 图4-2: China’s TFR go in the future?
全局的任务的筹划和指导,一般有相应的战略目标。 战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达到所规定的主要目标 之前基本上是不变的。人口战略是国家整体发展战 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在影响社会经济发 展的重大人口问题上给出的明确态度和预期目标。
人口政策: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
战略任务而制定的方案和措施。政策具有一定的 灵活性,应该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调整。人口政策 是指国家为实现人口战略对调节和干预人口发展 所采取的方案和措施。人口政策应该包括政府解 决人口问题的原则和解决人口问题的具体方案和 措施。
2: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要求高了。 2003年3月9日,胡锦涛在第13次中央人口资源 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 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必然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任务 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 要努力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积极应对 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 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正是为了完成新时期的新使命,中央决定将原 国家计生委更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目前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也就是30岁 以下的人口,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行全国 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人口,都是在改革 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的开放、 民主、法治、权益和隐私意识都比他们的上一 辈要强得多。 传统的管理手段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 传统的服务水平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满足劳动力供给需求”
“提高家庭经济与社会地位”
“壮大家庭势力与提高家族威望”
为了满足这些多元化的需求,人们自然会采取各 种办法,千方百计地实现既定的目标,于是: 多生,但会使总人口数量失控
多生男孩,但会使性别比失调
国家从宏观看,不能坐视不管,于是,政府干 预,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
利益导向政策一定要:
第二部分:利益导向机制
1:利益导向机制的一些思考
2: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特征
3: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1:利益导向机制的一些思考
理论假设:个人和家庭的决策是理性的,目标是利益 最大化。 在目前情况下,这一理论假设是成立的,因为多生孩 子+生男孩子是有益的。因为孩子有效益,例如:
“养儿防老” “传宗接代” “感情满足”
第四:国际社会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理念变了。
国际社会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理念变了:三次人 发大会:布加勒斯特、墨西哥、开罗
1994年开罗人发大会: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生 殖健康、生殖权利; 1994年开罗人发大会后,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这 两个在传统上分属不同领域的概念走到了一起, 各国计划生育的内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应 地,中国也要重新认识计划生育的内涵和外延。 2004年是开罗人发大会的十周年(ICPD+10),中 国将对过去十年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
所谓前瞻性是指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既要
解决当前问题,又要着眼于未来,因为人口再生产具 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说,每个人从胎中孕育开始,直 到生命终结,始终对家庭和社会有影响。因此,人口 和计划生育政策要早作准备,避免出现“先出生, 后计划”之类的后果。
• 所谓稳定性是指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
要瞻前顾后,具有政策上的有连续性,不 能大起大落。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看,中 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都是很敏感的。 虽然目前中国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但 是中国的人口转变并非完全靠社会经济的 发展实现的自然转变,在低生育水平的背 后仍然有许多不稳定因素,任何外部环境 的变化和政策的失误都可能引发生育水平 的波动。
④利益导向可分为两大类直接奖励和间 接奖励形式,作法、方式、手段、载体 的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性; ⑤利益导向重在能起导向作用;
⑥利益导向的作用和目的主要是借助物 质利益杠杆作用,诱导人们主动自觉按 现行政策规范自己的生育行为;
⑦利益导向机制中的奖和罚要对称。
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奖励优惠措施落实情况%
4:政府的职能在转变。
过去:政府追求权力无限,是公章和指令政府。其 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权力无限,意味着责任 无限。
趋势:无限政府、无限责任→有限政府、有限责任;
措施:“职权法定、依法行政”。行政诉讼法、处 罚法、复议法、许可法都是为了规范政府行为,限 制政府乱用权力,逐步过渡到大社会、小政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