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分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20304050607080溶解度/g3*******.5110138170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答案】A【解析】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A、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错误;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25: 34,正确。
故选A。
2.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丙是盐酸C.戊是氢氧化钙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如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D.物质形成溶液的pH:【答案】B【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
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
选B4.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 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答案】D【解析】A.溶液的pH 小于7,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 大于7,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pH 等于7,溶液呈中性。
向pH =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 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 等于7或pH 大于7;B. 向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 大于7;随酸 的加入,pH 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 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 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
选D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5.某同学将mgMg 、A1、Zn 、Fe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 g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则m 的取值范围是A .2.4≤m ≤6.5B .2.4<m<6.5C .1.8≤m ≤6.5D .1.8<m<6.5【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将mgMg 、A1、Zn 、Fe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 g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该不含结晶水的固体是由金属离子(Mg 2+、A13+、Zn 2+、Fe 2+)和Cl -组成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不含结晶水的固体中含有Cl -的质量为(m+7.1) g-mg =7.1g 。
则该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7.1g ÷35.536.5=7.3g 。
假设分别为四种金属单质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则 223212Mg +2HCl =MgCl +H 2Al +6HCl =2AlCl +3H 2473542197.3g 7.3g x x ↑↑122454==737.3g2197.3g x x 12=2.4g =1.8g x x222234Zn +2HCl =ZnCl +H Fe +2HCl =FeCl +H 657356737.3g 7.3g x x ↑↑346556==737.3g737.3g x x 34=6.5g =5.6g x x由计算可知,若为四种金属单质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时,m 最大值为6.5g ,最小值为1.8g ,而该物质为混合物,故m 的最大值应小于6.5g ,最小值应大于1.8g ,故选D 。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答案】B【解析】A 、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错误;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 2+2NaOH═Na 2CO 3+H 2O ,错误;D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
故选B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 2跟8gO 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 2OB .用含Fe 2O 385%的赤铁矿160t ,理论上可生产100t 含杂质4. 8%的生铁C .各取10g 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 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D .将l0gCuSO 4·5H 2O 与90gH 2O 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 4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 、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关系4:32:36=1:8:9,则1gH 2能与8gO 2完全反应生成9g 水,反应后氢气有剩余,错误;B 、160t 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60t ×85%=136t 。
设136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
x=95.2t可炼得含杂质4. 8%生铁的质量为:95.2t÷(1-4.8%)=100,正确;C、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与金属的活动性没有关系,错误;D、l0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10g××100%=6.4g。
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4%,错误。
故选B。
8.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B.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D.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灼热氧化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aCl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l3、 CaCO3、NaOH、Ba(OH)2、 BaCl2、 Na2SO4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
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2SO4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3种情况【答案】C【解析】【分析】FeCl3溶液呈黄色,其沉淀为红褐色,而实验中得到的是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所以一定不存在氯化铁;根据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生成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钡,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可以产生碳酸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根据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淀不可能为硫酸钡,故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