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验证方案名称:压缩空气系统的清洁验证方案1.2 验证方案编号:MC-Y03-002
1.3 验证方案审批表
1.4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验证方案会签页
目录
1.引言
2.验证目的
3.验证使用文件
4.验证范围
5.验证条件
6.清洁灭菌的方法与检验合格的标准7.验证实施
8.清洁过程QA监控
9.验证实施时间进度安排及周期
10.验证实施过程的整理、验证报告的书写11.原始记录保存地点
12.附件
压缩空气系统的清洁验证方案
1.概述
×××××制药有限公司设有前处理车间、前处理提取、口服固体制剂三个生产车间,生产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胶剂、散剂、煎膏剂七个剂型。
根据工艺要求,生产车间共设4个用气点,温度要求均为常温。
用气点分别为:多功能中药灭菌、干燥制粒、高效包衣、铝塑泡罩包装等。
根据工艺要求,设计产气量为2.4m3/min,排气压力0.7MPa,所有单元设备的结构制作、材料及采用的管件阀门均采用304不锈钢,满足GMP的要求;整个系统全自动运行;工作流程合理,保证系统出气气质稳定,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气体质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药用气体的要求。
2.验证目的
验证压缩空气系统清洁消毒规程的效果。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要求压缩空气系统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
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
本系统的管道和阀门材料均采用304不锈钢,管道的连接应用氩弧焊接。
本公司的压缩空气分配系统材料均采用304不锈钢材料,连接采用氩弧焊避免管道接头的死角滋生微生物。
3.验证所需文件
臭氧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压缩空气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
压缩空气系统的标准清洁规程
4.验证范围
压缩空气系统的清洁验证
5.验证条件
5.1设备条件
5.1.1压缩空气系统为完好系统。
5.2人员条件
5.2.1在岗人员均经过GMP知识,微生物常识、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
5.2.2在岗人员均为经过岗位SOP、岗位安全操作法、工艺规程、卫生清洁规程等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过健康检查有健康证和持有上岗证的熟练工人。
5.3清洁剂和消毒物条件
5.3.1系统的长期使用会使管道表面附着微生物,影响压缩空气的质量。
而且大量的微生物对药品造成污染而影响其质量,所以定期对压缩空气系统进行灭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
我们选择臭氧灭菌,即将臭氧发生器接入压缩空气系统的管路或储气罐中,产生臭氧1小时后,让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使储气罐内的压缩空气达到一定的压力0.1MPa,使压缩空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充满系统的各个部位,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
5.3.2为中性,对设备无腐蚀。
5.3.3不含磷等有害物质,对药品、人体无毒害。
6.清洁灭菌的方法与检验合格的标准
6.1 清洁灭菌概述和方法
在压缩空气系统运行六个月后,为保障压缩空气的储存和输送质量,避免储罐和管道内壁表面附着微生物,要对储罐和管道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6.2臭氧灭菌的原理是: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
臭氧能与细菌等微生物发生生物化学氧化反应,臭氧在常温常压下自行分解为氧气和单个氧原子。
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微生物有极强的氧化作用。
臭氧消毒灭菌的优点:第一,具高效性。
以空气为原料,具有扩散均匀、包容性好的特点,且臭氧灭菌具广谱性,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等并能除去霉、腥、臭等有机异味;其次,具高洁净性。
臭氧氧化灭菌过程中,氧原子自然结合成氧分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第三,操作简便。
灭菌时,直接将臭氧出气管打入储罐或管道内,根据通过验证的灭菌时间,设置控制时间,操作使用特别方便,灭菌时间一般为1~1.5小时。
压缩空气是制药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关系到整个
制药工艺过程的成败,所以保证它的质量既是保证制药工艺过程的质量和成品质量,对它的清洁验证是必要的,也是关键的。
6.3影响压缩空气质量的另一主要因素是气体的输送系统的卫生保证能力。
考虑到最大可能地降低环境污染,选择臭氧对管道输送系统进行灭菌。
据有关资料记载管道灭菌所需臭氧浓度为100mg/m3,用空压机给贮罐内的进行产气灭菌,并使压缩气体中含足够浓度的臭氧,用此混合气体进行管道的充填,达到对管道灭菌的目的。
贮罐的容积是2m3,按灭菌时间1小时计,加上损耗产量100克/小时的臭氧发生器即可。
6.4测试方法
6.4.1向锥形瓶中加纯化水100ml,再加入20%KI溶液20ml,然后再加入纯化水250ml,盖塞后混匀。
6.4.2开启采样器,置换排气,再准确采取2L臭氧化气,充分混匀。
6.4.3取下瓶塞,加入1.000mol/L的H
2SO
4
溶液5ml,混匀后放置。
6.4.4放置10min后加0.5%淀粉指示剂1ml,混匀。
6.4.5待反应至浅黄色时,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10mol/L)滴定至无色。
6.4.6计算:
臭氧浓度(mg/L)=M×V×48.00×1000 2×2×1000
式中:M为Na
2S
2
O
3
克分子浓度;
V为Na
2S
2
O
3
消耗ml数。
6.5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6.5.1吸取菌液0.5ml于平皿内,分别摆放在靠近用气处的位置上,打开平皿盖,同时压缩空气阀,开启臭氧发生器60分钟。
6.5.2在灭菌停机后30分钟取出平皿,倒入15ml培养基,于30~35℃培养49小时,观察结果并记录于附表2。
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的同时做空皿对照(不经过臭氧灭菌,其余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