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缩空气系统验证方案计划计划

压缩空气系统验证方案计划计划

压缩空气系统验证方案
设备名称:压缩空气系统
设备型号:ZT22-7.5
设备编号:JD-0204-004
制造厂商:
安装位置:
验证方案编号:
目录
一、概述 (4)
二、目的 (4)
三、范围 (4)
四、压缩空气的组成及流程 (4)
五、验证依据和文件 (5)
六、人员职责及人员培训 (5)
七、风险评估 (6)
八、验证计量确认 (9)
九、性能确认 (9)
十、偏差处理 (11)
十一、变更控制 (11)
十二、验证结论 (12)
十三、再确认周期 (12)
十四、验证结论 (12)
验证方案起草审批方案起草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验证小组名单及职责
1.概述
本压缩空气系统是按照GMP要求设计、安装的压缩空气气源,由两台阿特拉斯·科普柯ZT22-7.5型固定式螺杆压缩机、一台冷冻式空气干燥机、一级P级精密过滤器、二级S级精密过滤器、一个1.5m3的缓冲罐和无缝钢管输气管道组成。

其基本流程是:将自然空气经固定式螺杆空气压缩机压缩,经缓冲罐、一级P级精密过滤器,再使用冷冻式干燥机将其除湿干燥,然后通过二级S级精过滤器得到无油、无水、无尘的压缩空气,经过无缝钢管输气管道,输送至车间各用气点,与药品直接接触各用气点再经0.01μm过滤器过滤,压缩空气符合药品生产要求。

2、目的
确认系统生产的压缩空气性能达到使用标准
3.范围
对本厂区内接触药品内包材的压缩空气用气点进行性能确认。

4.压缩空气组成及流程
4.1压缩空气系统设备一览表
4.2净化区压缩空气用气点一览表:
5、验证依据及文件
5.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5.2空气压缩机标准操作规程
5.3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6.人员培训确认
6.1人员培训
6.2.1确认目的:确认所有参与本次验证的人员是否接受了本次验证方案的培训。

6.2.2合格标准:所有参与本次验证的人员均已接受了本次验证方案的培训。

6.2.3确认记录:详见附件1,“验证方案培训记录”。

7、风险评估
7.1风险初步识别
初步分析有以下原因造成压缩空气质量风险点:
1、压缩空气湿度偏高。

2、压缩空气悬浮粒子不符合要求。

3、压缩空气含菌量偏高。

7.2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确定的风险标准,对已经识别并分析的风险进行评价,即通过评价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从而确认风险的等级,以便于最后做出是否对该风险采取措施的决定。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针对不同的风险项目,选择不同的分析工具。

风险评估的结果既可以是一种风险的定量评价,也可以是风险范围的定性描述。

定量表示风险时,可以使用概率数值。

定性表示为风险的范围的“高”、“中”、“低”
应当尽可能详细地做出限定。

失败模式效果分析(FMEA)就是定量表示风险评估的结果,风险优先指数按下式计算:
RPN = S × P× D
式中:S为危害的严重度;P为危害的发生概率;D为危害的可检测性。

风险优先指数(RPN值)的评估准则如下表:
风险评价准则(RPN= S×P×D)
7.3风险控制
包括为了降低或接受风险所做的决定,目的在于将风险降低到一个可接受水平,包括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风险控制应考虑控制投入与风险的重要性相适当,如通过效益成本分析,去了解风险控制的最佳水平:
A.风险是否超出了可接受的水平?
B.如何降低或消除风险?
C.利益、风险和资源之间的恰当平衡点在何处?
D.对确定的风险加以控制的结果,是否会引入新的风险?
7.3.1高风险水平(RPN>16或严重程度=4)
此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

对于严重程度为4的高风险水平,必须将其降低至RPN ≤8。

7.3.2中等风险水平(8≤RPN≤16)
此风险要求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所采用的措施可以是规程或技术措施,但均应经过验证。

7.3.3低风险水平(RPN≤7)
此风险为可接受风险,无需采用额外的控制措施,为风险管理关闭的接受终点。

7.3.4实施降低风险措施时可能会给系统引入新的风险,或使其它现有风险的严重度增加。

因此,有可能适当再次进行风险评价,以确定和评估在降低风险处理后出现的任何风险变化。

7.3.5风险接受
在实施了降低风险的措施后,对残余风险做出是否接受的决定。

对于某些类型的风险,即使最好的质量风险管理手段也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后(付出的成本、效果、残余风险的危害性、残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做出接受风险的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已采取了最佳的质量风险管理策略并且质量风险也已经降低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不需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7.4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
7.4.1. 压缩空气湿度偏高。

7.4.2. 压缩空气悬浮粒子不符合要求。

7.4.3.压缩空气含菌量偏高。

8.验证计量确认
确认验证使用的仪器、仪表经过校验且合格。

仪器仪表校验确认记录
9.性能确认
通过对压缩空气含水、含油、微粒数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确认该系统能够制备出至各使用点符合要求的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系统连续进行三个周期,每10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检测一次,共检测三次。

(1)含水量测试
将压缩空气通进无水变色硅胶内,观察1小时,检测压缩空气内是否含水。

硅胶不变色即为合格,详见(附表1)。

(2)含油量测试
取洁净滤纸一张,使压缩空气出气口对准滤纸中央进行放气,放气时长约10分钟后观察,滤纸上是否有油迹,若滤纸无油迹,检测即为合格。

详见(附表2)。

(3)尘埃粒子的测试
按照“尘埃粒子计数器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压缩空气的尘埃粒子数,见(附表3)。

压缩空气的尘埃粒子数测定装置如下:
其中:1. 被测气体 2. 进气调节阀 3. 出气调节阀
4. 500ml抽滤瓶
5. 集气斗
6. 采样管
7. 尘埃粒子计数器
A.测试条件: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B.测试方法
按图1装置与被测气体连接,连续通入气体30分钟后,按图1所示,开始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压缩空气中的悬浮粒子(≥0.5μm、≥5μm),共采样10次并分别记录;检测结果按附表3“尘埃粒子数测定记录”的要求进行填写,打印数据条可以黏贴表格背面。

C.技术要求和判断标准
不低于D级静态下洁净区空气的洁净要求(≥0.5μm,≤3520000;≥5μm,≤29000 )。

(4)压缩空气含菌量测试
按照“微生物限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微生物数,数据见(附表4),压缩空气系统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如下:
A测试条件: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B测试方法:
按图2取样装置所示,所用的抽滤瓶、胶塞、管子等装置组装成套,并在抽滤瓶内预置100mL生理盐水,然后经过121℃高压灭菌30分钟,取出干燥后备用;在压缩空气系统运行30分钟后,接通压缩空气与取样装置,控制气体流速,让压缩空气缓慢通入灭菌生理盐水并搅动10分钟,停止通气,断开与取样点连接,并用已灭菌的胶塞密封。

按“微生物限度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立即送样检测抽滤瓶内生理盐水中微生物含量;并以使用的灭菌生理盐水作检测对照,检测结果按附表4 “微生物检测记录”的要求填写。

其中:1.被测气体 2 进气调节阀 3. 过滤膜 4.胶塞 5.出气口(关闭) 6 250ml抽滤瓶 7 灭菌生理盐水
C.技术要求与标准:压缩空气微生物菌落数<10个/ml。

10 偏差处理
验证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偏差均应详细记录,并按《生产偏差处理制度》(SMP-S-QT-00504)进行处理。

11、变更控制
验证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关于本确认方案、设备、试剂、场所、人员的变更,均应
进行评估,并按《变更控制管理制度》(SMP-Z-QT-03202)进行控制。

12、验证结论:
验证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做最终的验证结论,结果见下表中的验证结论。

13、再确认周期
12.1 每年内进行一次再验证。

12.2 任何发运过程中重大变更、重大偏差,均应进行再验证。

14、验证最终批准
批准人:日期:
附表1
压缩空气系统空气含水量检测记录
附表2
压缩空气系统含油量检测记录
附表3
压缩空气系统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
附表4
压缩空气系统微生物数检测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