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分析 挥发油

中药分析 挥发油

2020/3/24
含量测定
• 许多常用中药中都含有挥发油,中草药中 的挥发油一般在1%以下,亦有少数达10%以 上,如丁香中含挥发油可高达14~21%。
• 挥发油中所含成分相当复杂,一种挥发油 常含有几十种到一、二百种成分,但其中 往往以某种或数种成分占较大的量。
2020/3/24
• 含量测定包括总挥发油和单一成分的测定 • 总挥发油测定:
用 而显荧光或呈色)、香草醛-浓硫酸( 使萜类显不同颜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使薁类化合物呈蓝色)
2020/3/24
2、气相色谱法(挥发油容易气化)
①非极性固定液:饱和烃润滑油、甲基硅酮 (SE-30)、三氟丙基甲基硅酮(OV-210 )
②极性固定液:聚乙二醇类、己二酸酯 ③担体:硅烷化白色硅藻土。担体上不应有
2020/3/24
理化性质
• 常温液态 • 具有特殊气味 • 具有挥发性 •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密度比水小(仅少数比水大,如丁香油、
桂皮油等) • 易氧化变质 • 大多数挥发油具有光学活性
2020/3/24
(一)化学反应法
• 萜类中多有双键,能与溴、氢卤酸等起加 成反应
• 不饱和萜类可被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铬 酸等)氧化,生成不同产物
2020/3/24
牡荆油胶丸挥发油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取本品100 丸,加醋酸溶液(1→10)500ml,照挥 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测定,所得油量按相对密度为0.897 计 算,即得。(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473页) 测定法 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取 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 0.01g), 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 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 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 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 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 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 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气质联用(GC-MS): 具有测定未知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快速定 性和推断分子结构的高鉴别能力,特别适 合做多组分混合物中未知组分的鉴别; 还可修正色谱分析的错误判断,利用多离 子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部分分离甚至未分 离的色谱峰,以增加定性鉴别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2020/3/24
气-红联用(GC-FTIR)原理与GC-MS相同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法作为气相色 谱的检测器,同样具有分离分析的双重能 力,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用蒸馏法测定,可分别 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和1.0以上的挥发油 含量。(按药典附录方法) • 单一成分测定: 首选气相色谱法 其次 HPLC,TLCS,GC-MS 关键是分离,色谱法是挥发油成分分析的主 要方法
2020/3/24
1.气相色谱法
方法:一般气相色谱 闪蒸气相色谱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
件稳定性的影响较大
2020/3/24
• 供试品前处理 • 原料药材:粉碎后,直接水蒸气蒸馏,所
得挥发油用乙醚、石油醚提取 • 制剂:有机溶剂提取
2020/3/24

2.高效液相色谱法
挥发性成分有些具有紫外吸收,如芳香族 化合物类(桂皮醛、丹皮酚、丁香酚、茴 香脑等),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
闪蒸气相色谱法——将样品置闪蒸器内,在 一定温度下,挥发性成分气化,被载气带入色 谱柱进行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在热力学平衡的蒸气相与 被分析样品同时存在于一个密闭恒温的样品瓶 中,测定恒温后样品瓶蒸气相中挥发性成分的 含量
2020/3/24
• 固定液——聚乙二醇类、聚酯类、硅氧烷 类和阿皮松类等,大多采用极性固定液
单萜:极性固定液(沸点接近) 倍半萜:极性、非极性固定液 含氧萜类衍生物:如含醇、醛、酮、酯等挥
发油类成分,极性固定液聚乙二醇和聚酯 类分离效果较好
2020/3/24
• 色谱柱:石英毛细管柱 •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 定量方法: (1)测定已知成分,含量较高且分离度好,
多用内标法 (2)有未知成分,不加校正因子的归一化法 (3)外标法 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
2020/3/24
挥发油含量的计算 含量(W/W %)=
VO ××D1O 00%
WS
2020/3/24
2020/3/24
2020/3/24
3.薄层扫描法
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定量较少。 因为挥发油成分复杂,薄层分离困难,往 往很难达到定量要求,仅用于主要成分含 量高的挥发油的制剂分析;再者大多挥发 油成分都需显色后才可测定,操作复杂, 引入误差机会较多
2020/3/24
4.GC-FTIR和GC-MS联用技术
气相-红外(GC-FTIR)和气相-质谱(GCMS)联用技术不但可用于挥发性成分的鉴 别,而且也可以对其中成分进行定量,具 有方法简便、快速等优点. 特别是在没有标准品而需要定性未知物时 ,可从谱库检索中得到特征官能团有价值 的信息对化合物进行定性,用归一化法进 行百分含量计算。
挥发油类成分分析
讲解人:陶宇 制作人:汪鑫霞 刘伟平 龚楚婷 石玲玲
目录
• 结构特征 • 理化性质 • 鉴别(化学反应法、色谱法) • 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
谱法、联用技术)
2020/3/24
• 脂肪族化合物较多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和水 果中,包括烃、醇、醛、酮和酯等,例如 鱼腥草中的甲基正壬酮(methyl-nonylketone)、松节油中的正庚烷(n-keptane)、 桂花中的正癸烷(dacane)等。
2020/3/24
常见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
• 薄荷醇(menthol) - GC • 丁香酚(eugenol) - GC • 龙脑(borneol)- GC,TLCS • 樟脑(camphor) - GC • 桂皮醛(cinnam-aldehyde) - GC,
HPLC,TLCS • 桉油精(cineole) -GC • 丹皮酚(paeonol)- HPLC,GC,UV,TLCS
酸、碱、铁离子等杂志存在,否则萜类成 分易引起变化。 ④柱温:根据挥发油不同成分沸点不同选择 不同柱温,现多采用程序升温。
2020/3/24
挥发油中各化合物常用对照品对照法进行 鉴别,即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供试品 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tR),以确定某组分 的存在与否。
2020/3/24
3、联用技术
CH3CO(CH2)8CH3 CH3(CH2)8CH3 CH3(CH2)5CH3
甲基正壬酮 正癸烷 正庚烷
2020/3/24
• 挥发油的组成除了上述三种物质外,还有 一些其它化合物 如:当归、川芎、和藁本等药材中的藁本 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甘菊中的薁类化合 物兰香油薁,大蒜中的大蒜辣素,芥子中 的芥子油等。
• 多数挥发油能在浓硫酸(或浓盐酸)存在 下与香草醛形成各种颜色产物
• 缺点:专属性不强(中药制剂成分复杂, 干扰因素多)
2020/3/24
(二)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 ①依据:挥发油极性大小 ②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硝酸银 ③展开剂:石油醚、正己烷、混合展开剂 ④显色剂:10%硫酸乙醇(萜类经脱水等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