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开峡大桥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二○○年月日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二、工程概况三、工期及质量要求四、施工准备工作安排五、施工特点六、上部结构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图七、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质检体系八、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九、安全保证措施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十一、搞好友邻、民族关系十二、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十三、卫生防疫十四、综合治理十五、施工进度计划总体安排表十六、预制场平面布置图十七、机构组成表十八、悬索吊装系统主要材料设备汇报表十九、预制场钢龙门材料材料数量表二十、钢筋及混凝土施工机械汇总表二十一、吊装系统总体布置图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1.1《错开峡大桥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答疑及标前会议精神。
1.2错开峡大桥工程拱座、拱肋、立柱、盖梁、空心板梁。
1.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工程测量规范》、《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1.4重庆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重庆市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1.5公司在类似线路结构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经验。
1.6我司ISO9001质量体系《质量管理手册》及《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1.7现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上建筑、标线、地下管线、环境条件及工程材料条件等。
1.8投标单位现有的技术力量、资金能力、机具设备、施工管理水平、施工经验等综合生产能力。
2编制原则2.1采用成熟、可靠、先进、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法、方案及施工组织形式。
2.2施工组织设计要紧紧围绕业主招标文件的有关目标及特殊要求,突出解决招标文件明示、暗示的工程特点。
2.3施工组织设计要强调科学的组织管理,特别是施工组织计划以及施工部署要特别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本工程所涉及的各方面的有利及不利的影响因素。
2.4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
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2.5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按动静结合的原则,精心进行施工现场规划布置。
尽量压缩施工临时占地,严格组织、精心管理、文明施工,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2.6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及重庆市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工程建设施工强制性条文。
严格执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
2.7坚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工程优良率达92%以上,混凝土结构达到内实外光”的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及保证目标,做到本工程“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部工程项目达到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2.8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防护措施,坚持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实现“消灭重伤以上人身伤亡事故,消灭一切机械设备重大损失事故,消灭交通责任运输重大事故,消灭等级火灾事故,确保立交桥通行行人及车辆安全和施工范围内综合管网正常运行及安全迁移,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标准化工地,确保地上建筑(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的目标。
2.9坚持施工与环境协调的原则,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污水、废物对周围的影响。
二、工程概况1、本桥位于巫山县境内,整体式路基断面直线段,为路线跨越V形深谷(错开峡)而建,属河桥,全长103.04延米、桥宽8米、主跨为单跨75延米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左右两边引桥各为跨径8米的单跨简支空心桥,桥面至设计水位距离约37余米,桥位段未设计纵坡,桥面横坡为双坡,坡度为2%,桥位地质情况表层为第四系滑坡堆积物,下面是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中厚层灰岩。
2、本桥上部结构为:主跨为单跨75m箱形拱,矢跨比为1/5,拱上立柱为现浇。
两岸主拱桥台起拱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3、主要工程数量为:下部结构:拱座基础挖方1923m3,C30混凝土355.9m3,钢筋10564kg,钢板709.5kg;桥台挖方2255 m3,桥台台帽C30混凝土10.9 m3,台身侧墙M15浆砌块石353 m3,桥台基础M15浆砌块石225.2 m3;墩身系梁C30混凝土209.1 m3,钢筋41675kg,帽梁C30混凝土83.0 m3,钢筋15653.9kg,上部构造:主拱圈C40混凝土318.4 m3,钢筋88008.8kg,空心板梁C40混凝土223.8 m3,钢筋88008.8kg,钢板4069.4kg;防撞护栏C30混凝土63.9 m3,钢筋14410kg,搭板及枕梁C30混凝土35.6 m3,钢筋6962kg;桥面铺装C40防水混凝土82.9m3,钢筋10570kg,钢板288.2kg。
三、工期及质量要求总体而言,桥位处的地形地质情况复杂,基于施工现场场地紧张,方案设计考虑拱箱预制设在左岸,空心板梁预制场设在右岸。
本桥所属线路是巫山县二级公路,质量要求为优,工期要求紧,根据指挥部及监理咨询公司招标文件的技术规范要求施工。
四、施工准备工作安排为确保本桥工程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认真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生产与生活临时设施根据本桥工程及工期要求高峰期人员将达到200人,准备生活用房800m2,库房和操作间占地1000m2。
有山中泉水可做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因吊装时用电量大拟安装250KVA变压器一台。
高压接地电网需架设300m高压支线;现场备用一台250KVA发电机。
配备的一台250KVA发电机作灌注砼备用。
清理附近的场地,对场地进行平整压实并硬化,使砂、石料有堆放地,备足总数20%的砂石料、水泥。
搭设临时工棚,存放水泥、小型设备等。
搭设工棚作为民工宿舍。
组织一批技术熟练的技工,普工按一定比例搭配,在进场前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教育。
五、施工特点根据我公司的技术力量,施工经验及招标文件的技术规范和总工期要求,基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力求组织流水作业施工,预制构件时采取多个工作面平行作业,力求保证拱桥施工的关键步骤—吊装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由于吊装工程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因此要求有充足的时间和技术力量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吊装施工。
拱上墩柱系梁的浇筑及空心板梁的安装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所要求的加载程序施工。
六、全桥整体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在预制场地及时得到提供的前提下,下部结构按照先起吊0#台岸,后起吊3#台岸,预制场三个工作面拱箱预制场、空心板梁预制场基本同时铺开工作面,平行作业,保证能按期顺利吊装施工。
全桥整体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图规划如下:各主要部分分项工程工艺框图:a)基础工程b)预制件制作施工c)吊装工程施工七、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质检体系7.1下部结构施工7.1.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施工采用机械明挖基础,尽量安排在少雨季节开挖,以免雨水影响基坑边坡稳定及基坑积水,在基坑明挖之前应做好基坑四周的排水工作,按进度计划准备好劳动力、机具和材料,开工后应连续不断地快速施工,避免当地气候变坏影响基础稳定。
基坑轴线,边线及各桩位的放样力求一次准确,误差要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避免误差累积,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核检验无误。
明挖基础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不得超挖。
机械开挖只挖至基础底设计标高以上20—30cm。
7.1.2拱座基础施工a)、测量:基底验槽合格后,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拱座和桥台轴线、边线,并安装基础模板。
b)、立模:拱座模板采用钢模板,一次成形,钢模尺寸为1.5m×0.3m×0.05m。
模板长5.46m,宽8.6m,厚4.2m。
为了防止模板受到混凝土内应力的影响而变形,保证拱座基础的线形与美观,在模板纵向每50cm加竖向钢管一根,横向因为高度只有一米,所以就在上中下各加一条横向钢管。
外侧模板均采用钢管加固,并用顶托支撑。
模板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严密,严禁使用废机油。
c)、混凝土浇筑:拱座基础采用C30混凝土现浇而成。
砼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当混凝土运输到现场时,检查其坍落度、均匀性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砼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当混凝土基础表面硬化以后,要对主拱圈部分表面进行凿矛,以便拱座基础与主拱圈更好的相结合。
混凝土拱座基础分段浇筑时,多做一组试块。
当混凝土达到2.5MPa 时,则进行拱座基础模板的拆除。
7.1.3桥台施工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基槽土石方开挖→人工检底、验槽→钢筋制安→模板→隐蔽检查→浆砌块石砌筑→台背回填。
a)测量放线根据监理复核后的施工平面控制网,使用全站仪正倒镜极坐标法定出。
根据监理复核后的施工高程控制网,测设临时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的依据,使用DSZ2水准仪往返测,误差不大于2mm。
根据已测定控制线,用DSZ2水准仪抄测现状地面标高,用抬杆法测定现状地面横断面,将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复。
根据设计标高,计算基槽土石方挖方量,确定施工机具及所需时间。
按照设计桥台几何尺寸及开挖深度,在现场用白灰放出基槽开挖边线。
b)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捡底成形。
基槽放坡应根据土质情况确定,保证临时边坡稳定,一般情况下按1:0.75-1:1进行放坡,若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发现地质情况异常,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待作出回复后再进行施工。
在基槽开挖前及过程中,均应作好降水、排水工作,如采用截水沟及集水井方法,避免地表水流入基槽内浸泡地基,影响地基承载力。
基槽开挖到位后,及时报请有关人员验槽,合格后及时封闭,避免基底破坏,及时进行桥台砌筑施工。
在开挖过程中及基槽开挖完成后的桥台砌筑施工中,作好临时边坡防护,防止坠物伤人。
c)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挂线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面线可大致适顺,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d)桥台的底部、顶部和墙面外层,应保证外观质量。
e)台址处的基坑在台身砌筑一定高度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外倾斜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台身稳定。
f)砌体必须分层坐浆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
g)台背应采用透水性材料(如砂砾石或石屑料)回填。
台后回填土应边砌筑边回填,待砂浆硬化后进行分层夯实,尽量用人工夯实,注意墙身不要受回填的影响。
填料容重控制在18KN/m3。
h)砌筑过程中应放样准确,砌筑平顺、咬合紧密,嵌缝饱满,勾缝密实,各项工程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等均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
7.1.4 桥墩及腹孔墩施工a)墩身系梁钢筋及台帽钢筋制作安装墩柱钢筋采用提前在现场加工房制作,运至施工现场就位绑扎成型。
钢筋制作过程中做到下料尺寸准确,尽量采用闪光对焊和机械连接制作,现场骨架连接采用搭接或绑条焊,接头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