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制度PPT课件
➢明清
--科举考试大体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 级。明清的考试规则更为严密,八股文,内容限于 四书五经。
•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
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 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 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 八股文是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
确立公开考试竞争制度,择优录用公务员。
将政府公务员区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两类公务员所要求 的文化程度和晋升基础各不相同。
对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相互之间可以转调和提升。
.
12
➢1855年发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枢密院令,
对贯彻“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原则做了具体 的规定,成立三人文官事务委员会。
➢1870年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
制科即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 特科,随时设科,名目繁多。最常见的有贤良方正
科、直言极谏科、博学宏辞科等。
.
4
.
5
➢宋代
--科举制度进一步得到发展,扩大了应试者的范 围和取士的数量,考试的规则也更加严密,并且开 创了“殿试制度”,实行糊名和誉录,还建立了防 止徇私的新制度。“冗官”制横行,“冗费”沉重, 致宋衰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录用考试由用人单位分散举
行。
➢战后,1945年设立国立行政学院,统一举办中央各
部高级公务员的考试,其他各职类仍由各部组织临 时考试委员会举行录用考试。地方政府公务员的录 用考试由地方公务员管理中心统一举行。
.
19
4.德国
德国是西方最早实行考试录用官员制度的国家。
➢ 173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制定了任用法官必须经过竞争考试
文官事务委员会及格证书者,一律不准担任任 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 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 竞争考试录用。
➢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此形成。
.
13
2.美国
➢美国联邦建立早期,政党制尚未完全形
成,任用官员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个人的品格,当时主要要求个人的政 治信念同总统保持一致。
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 1300多年。
.
2
.
3
唐朝
科举制度趋于完善,分为常科和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 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
秀才:最常见、最基本
明经:通晓经学
进士:科举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 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 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
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 能中进士便是功名的尽头,不能重考以求获得更
高的名次。能够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就 是“连中三元”。
.
9
.
10
.
11
2.考试录用制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1.英国
➢“恩赐官职制”
制
“政党分肥制” 考录
➢1854年《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公务员制度虽然已具
雏形,但发展相当缓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公务员制度有了长
足的发展。
1946年10月法国颁布了第一部《公务员总章程》。 1959年2月法国制定了新的《法国公务员总章程》。 1983年和1984年法国又制定了新的公务员法。
.
18
➢法国公务员的录用也实行竞争考试制度。
7.公务员录用制度
.
1
一、考试录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考试录用制度的历史沿革
➢考试录用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从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官吏的选拔任用经历了分封制、
世袭制、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等阶段。
➢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
➢ 科举——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
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
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
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
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 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
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
的制度。
➢ 1737年这一制度扩大到其他官员的挑选上,规定凡与司法行政
有关的各种官员都必须考试录用。
➢ 1743年腓特烈大帝颁布命令,规定所有到政府部门工作的大学
.
15
.
16
3.法国
➢法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分前
后两个阶段。
➢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改革旧官吏制度,初步确
立了公务员制度。
(1)建立行政等级制,等级和收入相联系; (2)实行严格的纪律; (3)颁布了某些适用于所有公务人员的规章制度; (4)公务员的录用与教育制度紧密结合,具有不同 教育程度的人,通过不同等次的任用考试,录用为不同等 级的官员。
称为贡生。
.
8
• 会试和殿试 • 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于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
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春 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 阁大学士主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取中 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
• 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
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 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 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 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 探花,赐“进士及第”。
股、后股、束股
.
6
.
7
• 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
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
称童生。
•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照例每
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
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
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
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
➢随着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政党分赃”
成了政府任用官吏的原则。
.
14
➢1853年和1855年,美国国会仿效英国,先后通
过了两个法案规定公职人员的任用必须经过考 试。
➢1871年美国总统格兰特仿效英国成立了文官事
务委员会,负责改革事宜。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史称
《彭德尔顿法》) ,美国现代公务员制度正 式建立起来,并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