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案工作者的素质
第三章 个案工作者的素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作为专 业工作者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督促 他们从不同途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 知识结构;而且让学生理解专业工 作者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关系, 以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教学难点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培养个案 工作者须具备三种知识能力,即 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为重要的学生套掌握专业的基 本技术和方法,自觉积累实际的 临床经验,能把个案工作的方法 应用到实践活动中。
(二)文化能力的功能
• 1、尊重 • 2、沟通 • 3、制定工作目标
课堂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一个能够对 别人的行为、态度和言语具有很强 文化能力的人吗?请尝试举例说明。
在专业工作中,个案工作者为什 么要具备文化能力,社工的文化能 力朱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三)如何提高文化能力
• 1、与人交往的经验。 • 2、接受个案工作的经验。 • 3、对于基本人性冲突有良好理
(一)学科知识 (二)制度知识 (三)技术知识 (四)经验知识
(一)学科知识
是指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的、 已形成独立完善的理论体系的知 识系统,除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 的理论和方法外,社会学、心理 学、文化人类学、行为学等,都 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
(二)制度知识
•社会制度的价值理念。 •社会制度运行的内在机制或内在动 力。
一个有效和社工专业人员须 在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 第一、健康的自我形象。 • 第二、敏锐的自我意识。 • 第三、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 第四、不断成长的意愿。
(三)做一个有活力的社工
1.工作员面临的压力 (1)没有得到广泛社会认可的职业
身份 (2)薪水偏低 (3)心理压力 (4)艰苦的工作环境 (5)非实质性的工作效果
2.如何投入专业并保持活力
(1)找到投身社会工作的理由 (2)保持活力,防止职业倦怠 (3)做个自我肯定的人。 (4)积极面对限制和挫折,避免
•个人和团体间所形成的各种互动关系的 过程。
•有关社区的内在过程、发展与变迁模式, 以及社区的服务机构与资源。
•社会服务的结构、组织和方法。
•个人的自我了解,以及由于个人情绪与 态度对专业功能所造成的影响。
(二)西伯龄
• 人格系统。 • 团体系统(家庭和非家庭) • 组织系统。 • 社区系统。 • 社会制度系统。(福利制度等) • 文化系统。 • 生态系统。 • 国家和政府系统。
床实践中运用具体技术知识的灵活 程度。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语言驾 驭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式的 选择和操作能力等。技术能力既是 理论知识的具体表现,也是经验知 识的浓缩和提纯。
(二)技术能力的功能
1、沟通 2.解决问题
二、文化能力
(一)文化能力的定义 文化能力是指社会工作者在
实践中对案主语言、行为、情绪、 心理、态度等背后存在的原因所 具有相当的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
•制定政策、法律的组织、机构(如各 级人大、居委会、村委会、工会及政 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的结构、功能 和程序。
•有关的司法和行政程序。 •具体的政策、法律条文。
(三)技术知识
1、定义 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可以直 接用来与案主沟通并解决案主问题 的工具或媒介知识。
2、内容
• 沟通技巧 • 语言知识 • 逻辑知识 • 调查方法 • 模式方法
二、个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一、巴特莱特和西伯龄等 人的观点
(一)巴特莱特 (二)西伯龄
(一)巴特莱特
• 人类行为与环境的知识。 • 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心理学。 • 表达内在感受的语言、手势和活
动的沟通技巧。 • 影响个人在团体内行为的团体过
程。
•影响个人、团体和社区的文化遗产,如 宗教信仰、精神价值、法律和社会制度。
同时,社会工作者应注意系统 的结构发展与成长、常态功能、偏 差功能与解组、问题的自然解决与 变迁、蕴涵于其中的社会工作实施 线索。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社会工 作基本知识。此外,西伯龄根据知 识的特性将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分 为专业知识、改良性知识(即促进案 主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操作性知 识和客观知识。
黄维宪等人将社会工作的基础知 识分成了两类。
第一类知识称之为因果和发展知识, 主要是指社会和行为科学所发展出来 的理论和原则,它使工作者可以对案 主的状况进行因果分析。
第二类知识称之为干预知识,主要是 指改变案主的行为和情绪时所需的原 则和程序。它大多依靠个人的经验积 累而成。
二、个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了解你自己:
• 你了解你自己吗? • 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怎么样个性的人? • 你深刻的剖析过你自己吗? • 你觉得你自己适合做社工吗? • 你觉得一名合格的社工应具备哪些基
本人格特质? • 你觉得做一名合格社工最应拥有的品
质是什么?
什么是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就是指个人在其 先天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 社会化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 些人格方面特殊的品质。这 些特质在不同的时间 和情 境中都保持某种行为形式和 一致性。
完美主义。 (4)不断给自己输氧。
第三节 个案工作者的精神素质
一、崇高的社会责任 二、丰富的人文情怀 三、稳定的心理状态 四、勇敢的挑战精神 五、社工的专业特质
一、崇高的社会责任
• (一)责任和社会责任 • (二)社会工作者的责任
二、丰富的人文情怀
• (一)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 • (二)社会工作者的人文情
解。 • 4、对个案工作理论有良好理解。
三、个案工作者的困境与应对能力
(一)初出茅庐的工作员面临的 困境
1.焦虑 2.固着于扮演专业角色 3.刻意扮演朋友角色 4.不清楚自己的角色 5.不知选用什么技术
(二)面对困境的应对方法
1.避免追求完美、坦诚面对自己所 受的限制 2.避免因案主而失落自己 3.与案主分担责任 4.不要欺骗自己 5.对一些棘手的案主的处理方法
怀
三、稳定的心理状态
• (一)何谓稳定的心理状态 • (二)保持心理稳定的实践
意义 • (三)如何保持稳定的心理
状态
四、勇敢的挑战精神
(一)何谓挑战精神 (二)挑战与越轨
五、社工的专业特质
个案工作者是专业的助人者, 他必须了解个案工作的理论,掌握 个案工作的方法与技术,有丰富的 经验。但是学者们一致认为,在整 个个案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 是工作者的学位、资历、理论和技 巧的纯熟,而是工作者本身的人格 特征和修养,这些直接对团体的形 成会产生影响。
人格特质的表现
1.个人是情感、思想和行动互动 的系统
2.自我认识和个人的成长经历
3.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 是什么?
4.你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吗?—— 个人的价值观与工作
第一节 个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第二节 个案工作者的实践能力 第三节 个案工作者的精神素质
第一节 个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一、巴特莱特和西伯龄等人的 观点
(四)经验知识
1、定义 经验知识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
主动的观察、体会、调查、参与, 或被动获得的经验和资料,而总 结出来的知识。它包括四个方面:
2、内容
• 生活阅历: • 实践经验: • 文化习俗: • 社会环境:
第二节 个案工作者的实践能力
一、技术能力 二、文化能力
一、技术能力
(一)技术能力的定义 技术能力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