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塞溶栓治疗(最新课件)

脑梗塞溶栓治疗(最新课件)


2020-11-19
16
脑出血的相关因素
• 溶栓后发生PH的病死率为37%~60%,平均50%〔4,11,13〕,接近一般脑出血者;HI的预后一般良好。据 目前资料,及时采用基因重组性t-PA溶栓,脑梗死患者是净获益的,即病死率、致残率均下降,远大于溶 栓风险,如脑出血等。基因重组性t-PA已为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神经科学研究院接受和推荐,成为美国 药物联邦委员会唯一确认的治疗卒中的有效药物。
10
脑出血的相关因素-药物剂量
• 一般认为,t-PA<0.95 mg/kg时并发严重PH的危险性较低〔4〕,随剂量增加出血率增加〔8〕。链激酶静 脉用量为(1.5~15.0)×105 U,动脉用量(0.06~2.50)×105 U,尿激酶静脉用量宜为25万~250万U(国 内),动脉用量(1.8~12.0)×105 U,超过上述剂量,脑出血的发生率就会明显增加。总而言之,溶栓治 疗引起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使用t-PA高于尿激酶或链激酶
2020-11-19
5
选择性动脉内溶栓
• 选择性导管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技术,需要昂贵的造影设备及训练有素的介入及神经专业医师的配合,又 由于受一定时间窗的限制,故其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综合国内外的资料,动脉溶栓的效果似乎更 好。
2020-11-19
6
溶栓治疗的严重并发症—脑出血
• 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危险的并发症,可分为脑实质出血(PH)和出血性梗死(HI),国外在这方面做了大 量的工作。3种药物的总出血率,HI为10%(158/1 573),PH为5%(81/1 781)〔5〕。链激酶并发HI平均为 25%,PH为10% ;尿激酶并发PH为3%,HI为5.3%;t-PA并发PH为8%,HI 为23%
2020-11-19
15
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其他
• 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可能更易发生出血。另外,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升高可能与一些患者 发生PH有关〔3,11,13〕,但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关系尚不明确〔4,9〕,因此,对合并抗凝治疗者 应密切观察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11〕。溶栓后使用甘露醇对改善脑水肿是有效的。有研究表明,治 疗前早期CT检查已有低密度改变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危险性将增加〔6,14〕,所有拟行溶栓治疗的患者 宜先作头CT检查,除外脑出血,对已出现缺血性改变或有陈旧脑梗死灶者不宜溶栓治疗。
2020-11-19
脑梗塞溶栓治疗
1
溶栓药物
• 链激酶 • 尿激酶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酶(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2020-11-19
2
链激酶
• 用量(1.5~15.0)×105 U,欧洲多中心合作组(MAST-E)、澳大利亚多中心合作组(ASK)及意大利多中 心合作组(MAST-I)研究结果显示,于发病4~6小时内静脉给予链激酶治疗,均因颅内出血,使急性期患 者病死率增高,导致试验提前终止。因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链激酶不宜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2020-11-19
7
溶栓后出血的可能机制
• 缺血后血管壁的损伤; • 继发性纤溶及凝血障碍; • 卒中后期血流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致再灌注后出血
2020-11-19
8
脑出血的相关因素
• 时间窗 • 药物剂量 • 合并用药 • 年龄 • 高血压 • 其他
2020-11-19
9
脑出血的相关因素-时间窗
2020-11-19
12
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合并用药
• 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中心(ECASS)研究发现,尿激酶动脉溶栓合并肝素可能提高溶通率,但也增加了出 血的危险性,剂量越大出血越重。在心肌梗死溶栓后给予肝素预防再梗死,颅内出血发生率较单用溶栓剂 并无显著增高〔13〕。我们经过临床应用、观察,认为溶栓合并肝素对预防再梗死是必要和有效的,但应 控制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限。另据Levy等〔4〕观察,治疗前是否应用阿司匹林与颅内出血无关。
2020-11-19
3
尿激酶
• 用量(6.0~34.5)×105 U,国内多以25万~250万U静脉滴注。国外研究及评估均较少,可借鉴的经验不多, 初步看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酶疗效接近,价廉物美,无抗原性,可一次较大剂量注射。
2020-11-194来自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酶• 为主要溶栓药物,用量为10~100 mg。Overgaard等〔2〕在2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8~355分钟,1小时内 静脉滴注100 mg t-PA,并做血管造影(DSA)检查,88%的病例得到完全或部分再通,且均有很大程度的 功能恢复。Mori等〔3〕报道31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病6小时内静脉滴注t-PA,发生中等量脑实 质出血2例(6%);另有报道,6~8小时溶栓者出血高达53%〔4〕,因此目前多以6小时为治疗的时间界限。 3~6小时内应用基因重组性t-PA,出血发生率<10%
• 国内外的意见基本一致,即溶栓应于6小时内开始。Levy等〔4〕报道,6小时开始治疗者出血发生率为25%, 6~8小时开始治疗者为53%。3~6小时内应用基因重组性t-PA,出血率<10%〔5,6〕。动、静脉溶栓的出 血率相似〔11〕,但国内报道的动脉溶栓出血率明显低于静脉溶栓〔7〕。
2020-11-19
2020-11-19
13
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年龄
• 对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表明,并未发现高龄(80~86岁)患者PH的发生率肯定增高,溶栓的方法和60岁以下 患者相同〔4,9〕,也就是说年龄并不影响治疗方案和效果。
2020-11-19
14
脑出血的相关因素-高血压
• 高血压将增加出血的危险性,此点已基本达成共识,当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 压>100 mmHg时,发生PH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2020-11-19
11
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合并用药
• von Kummer等〔6〕在对3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滴注t-PA溶栓的同时,静脉注射肝素5 000 U,后维持活 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正常的2倍,结果9例(28%)发生HI,3例(9%)伴大块PH并死亡,其中2例尸检 证实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致大面积脑梗死。t-PA 100 mg合用肝素并不明显增加PH的发生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