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2.0

比较文学2.0

流传学doxologie渊源学crenology形象学imagologie媒介学mesologie比较文学变异学:the variation studie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译介学medio-translatology类型学typology创造性叛逆creative treason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接受学acception1,比较文学发展的3个理论阶段:欧美亚3,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包括哪些方面: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

2,“东海西海,南学北学”由谁提出:钱钟书《谈艺录》3,媒介学3大特点:可见性、实证性、流动性4,变异学重要特质:追求同源中的变异性5,母题研究对象:人物母题(典型形象)意象母题(自然环境)情境母题(社会环境)6,比较文学的发端:19世纪的欧洲7,当今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影响关系研究方法、平行类研究方法、变异研究方法1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作者:波斯奈特12,文学跨文明比较文学方法:“美人之美”法“求同存异”法“双向阐发”法1,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代表人物:巴登斯贝格、梵.第根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代表人物:季羡林2,流传学:流传学也叫声誉学,最早法国学者。

研究一国文学流传到国界之外而产生影响得事实,主要探讨它在国外所产生的接受、声誉、变动方面的史实关系及其意义。

3,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研究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某些七点不明确的文学现象的域外来源问题。

研究目的:以具体历史材料探索一种文学现象的国外来源,追本溯源的还原两者之间发生历史事实的真实状态。

4,媒介学:媒介学,属于比较文学范畴,是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它是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文学关系的中介过程的研究。

研究建立在文学交流媒介史实大量存在的基础上,现有文学流传中种种没解作用的发生,才有媒介学研究的产生。

5,比较文学变异学:变异学是指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现象在影响交流中呈现出的变异状态的研究,以及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相互阐发中出现的变异状态的研究。

6,文学他国化:文学的他国化是指一国文学在传播到他国后,经过文化过滤、译介、接受之后的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体现在传播国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在根本上被他国所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现象称为文学得他国化。

7,主题学: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做平行研究。

8,比较文学:法国学派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实际上是否定平行研究,将比较文学限定于实证性的国际文学关系是研究,将比较文学限制为微血管细。

美国学派在批判法国学派的基础上拓展了比较文学领域,开始倡导平行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在此之后,比较文学的名与实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学者倡导展开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学的对话与比较,提出了实质性与变异性的比较文学可比性观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比较文学的定义。

1,文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科学性与审美性;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实证性与非实证性;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同源性与变异性2,何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存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具体来讲,可比性主要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

3,流传学/渊源学研究主要内容流传学P71某一位诗人与作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在国外的流传及其产生的影响;文学作品在国外的流传影响声誉;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在国外的流传;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在国外的流传。

渊源学:笔述渊源:作家以及与他相关的历史文献里查找资料而得到说明,以“自述”和“他述”文字实录作为渊源存在和证据;口传渊源:国外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让本国作家以艺术事实的方式呈现出来;印象渊源:某一位作家到国外旅游或旅居、留学与游学所获得的种种印象,以文字方式保存在作品里的现象;直线渊源=孤立渊源:作为终点接受者的作家是个体,而作为起点传播者的作家也是个体;曲线渊源:接受者与传递者之间存在诸多中间环节,要寻找作家与作品的外来渊源,必须反复追寻与探讨才可发现;集体渊源:作为接受者的作家所接受的国外文学影响具有多源性,其文学成就的取得和来自不同方向的传递者都有关系。

P864,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意义(1)变异学使比较文学有一种宏大的视野,去除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成为全世界比较文学普适性学科理论;(2)世界文学和总体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和理想,而要实现这种理想,需要我们总结出一种建立在文化异质性和变异性基础之上的融合与创新的机制,而变异学就是这一种机制;(3)世界文学显然不仅仅是多样的统一,而是异质文明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不断生出变异文化的新枝。

5,母题和主题的区别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母题是一个基本的叙事句,主题则是一个复杂句式;主题是在母题归纳之下进行的价值判断,因此,一般来说,母题是个常项,而主题则是变量;母题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主题则是无限的。

6,文学与音乐、绘画、哲学等的关系P256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同:功能,表达人的情感,陶冶性情;都是时间的艺术,文学是通过阅读诉诸联想的语言艺术,音乐是诉诸听觉的声音艺术;从起源上看,文学与音乐几乎是相伴而生的;音乐与文学同等重要异:从文体上看,不同的文学形式与音乐的关系是有差异的。

一般而言,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比小说、散文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从历史上看,不同的流派与文化中,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也是有差异的;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文学与音乐关系更为密切,具有浓郁的音乐精神。

中国传统文学的正宗文体是诗歌,后人将中国诗这一文体命名为诗与歌的连称,就表明了文学与音乐的血肉关系。

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同:与绘画相似的一面是形象性异:从起源上看,绘画的历史要早于文学;从功能上看,音乐偏于表现,绘画偏于再现;在历史上,中西在漫长的古典时代都强调诗与画相互交融的艺术共性。

现代诗画的交流是双向的。

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哲学是不分家的,是相互融合的。

文学是哲学的载体,哲学是文学的骨架。

书上无具体定义中国小说较之西方小说情节更加曲折,故事更为完整。

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是中国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

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就具有曲折生动的特点。

唐传奇中许多名篇的布局,异常宏伟,严谨而巧妙,故事情节发展富于戏剧性。

明清的长篇小说内容参差错落,波澜起伏,错落有致,结构缜密,浑然一体。

一、时空高度浓缩的情节结构《红楼梦》的情节故事显得非常集中紧凑。

从表现时间来看, 自林黛玉进贾府时始, 至贾宝玉出家时止, 总的时间度也不过就那么10 年。

从表现空间来看, 《红楼梦》展示的人物活动几乎从来就没有超越贾府这个基本舞台。

二、以场景展示为主的叙事结构小说中的场景描写, 是保证情节戏剧性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

情节的戏剧性是社会矛盾复杂性的集中体现———集中于一个场景之中。

《红楼梦》的叙事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其一, 场景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概要, 在小说叙事文本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其二, 尽管是按时序来安排情节, 但概要中时序模糊, 时间概念不突出。

其三, 通常在场景与场景之间起着‚期待和联络功能‛的概要有的被省略取代, 小说叙事在时序上出现断层。

三、重剪裁、巧构思的叙述技巧《红楼梦》并非是一部完全以故事取胜的小说。

严格地讲, 它讲述的只是一群贵族男女在大观园内的闺阁生活。

一般来讲, 家居日常生活乏昧而又琐碎, 不经过浓缩和剪裁, 是很难有“戏”可言的。

情节单元的取舍与组合便成为成败的关键。

在这方面《红楼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一、螺旋的结构而上升发展,推动故事的进程。

文本赋予了“我”的话语,以“我”为大的外延。

“我”与阿尔芒认识后,阿尔芒以回忆重组的方式向“我”讲述他与玛格丽特相遇、相知、相恋、离别,至玛格丽特死后的过程。

叙述了他在场发生的事,其中有他不在场通过别人而了解的事。

大环节之中扣上了一个以阿尔芒为叙述者的“我”的故事。

叙事角度发生了变化。

二、插叙手法文中穿插着“我”这个最初的时隐时现的叙述者,这个“我”对这个故事没有任何的评论及添加,“我”是阿尔芒的听众。

文本中“我”这个叙述角度的变化使得看似简单的爱情变得富有意义。

回忆重组,书信结合加深结构的严谨性。

“我”的不断出现步步推向故事的高潮,蒙太奇的手法将片段情节再构为更大的系统结构。

中国传统小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但性格单一,少变化,缺乏主体感。

西方小说则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强调挖掘人物内心的潜意识,善于写出丰满、变化、主体感强的人物性格.•《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红楼梦》批判的是封建社会的黑暗。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百科全书,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人间喜剧》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