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策略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毕业考试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是使学生语文能力再提高的过程。
因此,复习承载着“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归类整理,系统提高;迁移运用,促进发展”的功能。
因此,我们的复习工作应该对照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合理计划、系统安排,有目的、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高效的复习,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益,力求每一个学生在毕业考试中都达到目标水平。
我们如果把平时的教学比作“栽活一棵树”,那期末的总复习就如同“育好一片林”。
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却要花一定的功夫。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毕业生进行复习,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归类整理,巩固提高,迁移运用”,过好复习这一关呢?
一、确定复习方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有一句话:“确定语文课程目标,与理解语文课程关于语文素养的总要求直接相关。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语文素养” :是指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
“语文素养”包括了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习惯),因此,语文的复习也应该不再是单纯线性的字词句段篇的技能考察或听说读写的能力测试,也应该构建立体的综合性的框架,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整合三维目标,尽量考虑以下因素,在整合中提高效率:
(1)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知识与能力,积累和运用
(2)双向互动,主导到位,主体参与。
(3)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因人施教。
(4)课型灵活,激发兴趣,讲究成效。
二、构建复习框架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小学毕业考试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试题难易适中、紧扣书本、联系实际。
本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原则,我们可以把复习内容基本分为七项内容扎实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词语、句子、阅读、习作、口语交际。
三、复习策略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
我认为,在总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
一是以学生为主。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要架起学生与教材之间沟通的桥梁。
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二是以课本为主。
现在有很多复习资料,具有新、全、活等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题量大,对能力要求高。
根据这些特点,复习时既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使他们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
因此,扎扎实实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是以课内为主。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
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是以练为主。
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原则,尽量做到内容全、习题精、方法活、时间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同时多练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见多识广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五是以能力为主。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
只有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产生和发展能力。
所谓“万变不离其中”,主旨抓住了,题型再变化学生也能灵活运用。
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诸如:概括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的能力,等等。
复习的方法是多样的,有效的、学生喜欢的就是好的方法。
但我认为,集中复习固然能起到回顾、整理、归纳知识的作用,平时学习中注意及时巩固、及时消化,也很重要。
把各知识点的复习、梳理分散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期末复习时再画龙点睛,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