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澳大利亚馆360°环幕剧场
02、03波兰馆将剪纸元素贯穿规划、建筑和展示
04荷兰馆八字形步道上富有荷兰建筑特色的微缩景观
工陶瓷
二、展示形式的创新
上海世博会相比前几届,在展示形式上有了更丰富的创新。
大部分展馆都探索了新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几乎每个馆都有展示形式上的亮点。
但笔者认为,这些形式创新所围绕的关键点是参观者的体验,展示所关注的应当不仅仅是参观者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就需要在形式上找到与参观者交流和沟通的切入点,从受众的角度寻找到创新的方向。
瑞士馆将缆车作为参观者体验整个展馆的最佳手段,参观者可以惬意地闭起眼睛,像风筝一样“飞”到馆顶。
从馆顶俯瞰下方,参观者不仅能观看到由360°环绕幕墙播放的瑞士风光,更有意思的是还能够触碰到馆顶种植的各种美丽的花草。
想像蓝天下,一望无际的欧洲草原、冰凉清澈的湖泊、积雪覆盖的皑皑山峰及无边无际的花海,宛如身临其境般来到了滑雪胜地瑞士。
缆车的形式对传统上游客参观展馆的方式进行颠覆,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元素融为一体。
德国馆内加强参观者互动体验的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
在那里,参观者可以与展厅内的直径达3m ,重量达1.5t 的金属球进行互动,由40万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金属球会随着人群的动作及呼声作出各种回应,哪里的动作及呼声越大,金属球就会向那里偏移,发光二极管也会随之形成不同的图案,其中就有孩子们的笑脸、欢舞的人群和蓝色的地球。
通过互动体验的展示形式,参观者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展示的主题——和谐城市。
在展示形式上有所突破的展馆还有意大利馆,它在展示形式上最大的创新是将展示从平面转移到立面,通过构筑在墙面和顶面上的“乐队”、时装、椅子等展示内容将意大利的文化和特色展示给参观者。
新西兰馆则将展厅以露天的形式进行展示,室外的阶梯花园、毛利人热情的舞蹈可以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西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和谐的人文环境。
而墨西哥馆却恰恰相反,是世博园中惟一一座藏身于地下的展馆,展馆上方是一片由“风筝
”
组成
的色彩世界。
024
三、展示技术的突破 历届世博会展示设计的创新都离不开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技术突破。
本届世博会同样体现了科技的最新发展,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舞台。
各大案例馆是科技创新成果最集中的载体。
作为零能耗生态住宅发展项目的伦敦案例馆,不仅在建筑上通过节能设施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而且在室内装修上也使用了最环保的产品,装修材料和有毒物质的排放量受到严格控制,其选用的植物胶水甲醛含量几乎为零,碳排放量低于普通化学胶水。
馆内的展具展品也充分体现了零碳环保的理念,在一楼零碳会议厅里,造型各异的“椅子”不少是马桶、洗手池、轮椅、算盘等生活废品经过精心设计转变而成的。
汉堡案例馆内展示设计亮点是贯穿于各个楼层的一棵三维“愿望树”,它是创新的参观引导系统,多媒体和手动触摸屏等各种互动模块让参观者充分参与,领略汉堡居民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愿望,以及汉堡针对这些愿望的回应。
宁波案例馆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民间元素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宁波滕头村是惟一入选上海世博会的乡村实践案例。
展馆独具江南民居风格的外墙是用多地搜集来年龄过百的50多万块废瓦片堆砌的,展馆内墙的水泥墙面上凸显的竹片纹理是宁波工匠用独有的竹片模板制作技艺制成的。
展馆第一展厅引入了特殊的音效模拟自然之音,第二展厅则引入了视觉互动,参观者通过点击电子相册可“走进”感兴趣的宁波人家,展馆二楼主厅正中是自然体验区,模拟了绿树成荫、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色,特别是展厅顶部每隔5分钟喷出的水雾,带有水蜜桃的芬芳,不仅满足了参观者视觉、听觉、触觉的需要,也添加了嗅觉这一展示设计中很少使用的体验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作为手段是为展示设计服务的,每种新技术的应用无不是为了使主题更为凸显、理念更为丰富、参观者更好地体验。
历届世博会都有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始终是围绕以上这几点展开
的。
注现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