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两则关于道德认识的小故事
故事1: 头戴帽子,身穿裙子,三个女孩在海边玩耍,她们分别来自 中国、美国和日本。一阵海风吹来,中国女孩两手去抓裙子;美 国女孩两手去抓帽子;日本女孩一手去抓裙子,一手去抓帽子。 提示:中国是东方道德传统的代表,耻辱意识强,在义与利 上,重视义。美国恰恰相反,重视利。日本既吸收了中国传统道 德的精华,又很好地借鉴了西方道德传统的优秀成果。 故事2: 两个饥饿的中国人从主持那里得到一个面包的恩赐,二话不说, 两人对半分着吃。两个饥饿的美国人从主持那里得到一个面包的 恩赐,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反正两个人分着吃都吃不饱,不如 我们打个赌,谁赢了谁就享用这个面包”。 提示:中国人重视结果的公平,美国人更重视机会的公平。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二)道德情感 如果以道德情感产生的诱因、道德情感和道德 认识的关系为指标,那么道德情感形式可以分 为三个层次: 第一种是直觉的情绪体验,它是由对某种情境 的感知而引起的,对于道德规范的意识往往是 不明确的; 第二种是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第三种是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
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
道德情感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道德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张三捡 到被人的钱于是准备把钱还给失主。 道德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张 三在路口等了许久没见有人来找钱包,他又想干脆把钱包交给警察叔叔好了。这是道德意志;去派 出所的路上他看见一家游戏厅忍不住进去玩了一会,没想到张三连捡到的钱也输光了,从游戏厅出 来张三十分的懊悔。这是道德意志不坚定的结果。 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动。案例 2中老师把全班42名学生各任命为班干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官衔”,其中中队长就有12名, 负责收作业的小组长25名,还有专门负责关门的“门长”,负责关灯的"灯长"。 这其实老师想让 每一位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
(一)道德情感的内容
义务感是个人对所负社会道德任务的认识和体验。义务感 有促使个体在活动中积极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 责任感是个人力求完成自己的道德任务的行为倾向的内心 体验。义务感和责任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羞耻感是个人的道德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种谴责 自己的行为或动机的道德情感体验。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四)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1.联系
品德的内容来源于道德 个人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四)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2)道德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3)道德的内容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
(4 )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和调节是通过外在舆论的压力来实现的;品德对人的行为的 约束和调节是通过内心驱使来实现的。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品德?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如何?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5.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6.影响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与练习
7. 品德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种类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二)道德信念的产生
2.道德信念的培养 (1)教育者言行一致 (2)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促进道 德认识的内化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三)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1.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趋势 2.由注重行为效果向注重行为动机发展的趋势 3.由评价他人向自我评价发展 4.由片面向全面发展的趋势 5.由外部向内部发展的趋势
二、学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
(一)品德不良形成的客观环境因 素 1.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 2.不良的学校环境 3.不良的社会环境
二、学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
(二)学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心理因素
1.道德认识水平发展低下 2.道德情感的匮乏 3.道德意志的薄弱 4.道德行为的不良习惯
二、学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三)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组织、调 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 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四)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道德意识 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 德意义的行动。
第二节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LOGO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 5 )道德是社会学与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二者研究 的范畴不同。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极为复杂,为了便于分析, 心理学上一般认为品德包含四个基本的心 理成分: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 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的概念、 原则、信念、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 念去分析道德情景,对人、对事包括对自 己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㈡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由国家 政权保障执行的行为规则,由执法机关监 督执行。 法律总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 级专政的工具,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 守法者不一定是道德高尚者,违法者不一 定是道德低下者。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三)什么是品德 品德是指个人的道德面貌,它是个人 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 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也称作 道德品质。 在我国品德还可以称为德行或品行,操 行等。
讲完这个故事,研究者要求儿童回答一些问题: 海因兹是否应该被判刑?为什么?
一、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阶段 第六阶段:普通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LOGO
一、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道德是由种种规则体 系构成的,道德的实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二是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道德 的基础。
一、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 故事1: 一个男孩约翰听到妈妈叫他去吃饭,就过去开餐 厅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 一个盘子,盘子里有15只茶杯,结果撞翻了盘子, 打碎了15只杯子。 故事2: 一个男孩亨利趁妈妈外出,想偷吃橱柜里的糖果, 由于糖果放得太高,他爬上椅子后还是够不着, 结果碰翻了杯子,杯子掉到地上碎了。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LOGO
案
例
案例1: 张三是小学6年级学生,有一天他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心想这个钱包要还给主人。张三在路口等了许久没见有人 来找钱包,他又想干脆把钱包交给警察叔叔好了。去派出 所的路上他看见一家游戏厅忍不住进去玩了一会,没想到 张三连捡到的钱也输光了,从游戏厅出来张三十分的懊悔。 案例2: 据某报报道,最近在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二年级(5)班发 生了一件稀奇事:全班42名学生各个都当上了班干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官衔”,其中中队长就有12名,负 责收作业的小组长25名,还有专门负责关门的“门长”, 负责关灯的"灯长"。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 1.直觉的情感体验 2.形象的道德情感 3.理性化的道德情感体验
三、道德意志的形成
(一)果断性 (二)自觉性 (三)坚韧性 (四)自制性
四、道德行为的形成 (一)道德动机的激发 (二)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三)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三节 良好品德的培养模式
主要内容
品德的界定及心理结构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良好品德的培养模式 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
第一节 品德的界定及心理结构
LOGO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㈠什么是道德 1.关于道德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1)道德的起源 (2)阶级的起源 (3)道德的沦丧 (4)道德的重建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㈠什么是道德 2.道德的心理学概念 道德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 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以 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 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 关系和行为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 活动的总和 是由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各种行为 规范的总和。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是 否符合准则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是人们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 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绪体验。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道德情感的形式; 一个是道德情感的社会性内容;
一、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 2.他律阶段 3.自律阶段
一、道德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论
海因兹的老婆患了癌症,医生说只有本城的一家 药店的药才能救她。海因兹四处借钱一共凑得 1000元钱,可药店的老板却把成本只有200元 的药卖2000元。海因兹只好跟老板说他的妻子 要死了,请求他便宜点或赊账给他,老板不同意, 并且说他卖药就是为了赚钱的。走投无路的情况 下,海因兹夜里撬开了药店的门,偷走了他妻子 需要的药。
二、品德不良的转化
(一)醒悟阶段 (二)转变阶段 (三)自新阶段
案例分析
本章开始所列的案例案例讲的是个体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方式等基本心理成份的相互转化。 如本章第一节所述个人的品德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中,体现在当个体的行为可能影响他人的利益 时个体所作的行为选择中。随着品德的发展,个体可能学会体谅别人,自制和利他。 良好的行为是与个人的道德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