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2.529.1 路基沉降观测流程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3-1-26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2.5.2.9.2 监测测试项目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监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
路堤本体沉降监测、过渡段不均匀变形的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软
土及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桩网结构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内
容。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①基底沉降监测:每100〜1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个沉降板。
路堤填筑前,人工开
挖于线路中心线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
②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一般每5〜50m设一个监测断面,共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需加密。
③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观测,且需加密。
④松、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选择代表性地段,两侧坡脚外
约2.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
2.5.2.9.3 沉降观测控制标准
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 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0.5cm ,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2.5.2.9.4 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测量精度一般需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越低,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高。
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米取措施。
(1) 监测精度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土 1.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
低于8mm/30m横部面沉降测试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0.1mmo
(2) 监测频度
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
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
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2.5.2.9.5 监测元器件的埋设
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cm。
本标段共设路
基面观测桩739个,路堤外地面上位移观测边桩1478个,基底沉降板374个,过渡段剖面沉降管110个。
⑴沉降监测桩埋设:桩体选择直径2.0c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沟,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
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⑵沉降板埋设:由底板、金属测杆及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 X 50cm,厚1cm,按照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
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
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
高量。
⑶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及垫层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垫层顶面,槽底回填0.2m 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碾压面平齐。
⑷位移监测桩:采用$ 28mm长0.6m的钢钎。
待路堤开挖至设计埋桩位置后,将位移监测桩打入至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5m,桩周上部0.2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
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初始读数。
位移监测桩采用全站仪进行监测。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