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概要——口腔检查
(二)视诊
1、颌面部:观察面部是否左右对称,有无畸形、 包块、发红、窦道、瘢痕等。 2、牙: 着重查以下几项内容:牙的色泽及排列; 牙的数目和形态;咬合关系;张口度。 3、牙周组织: 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和质地有 无改变。 4、口腔黏膜: 按顺序全面检查口腔黏膜各部。 5、舌: 舌背有无裂纹、各种乳头分布,舌运动 的情况。
4、其它 挖器、刮匙、洁牙器、气冲、水冲、指套、牵引器、 蜡纸、蜡片、咬合纸、酒精灯、牙线牙胶条等。
口腔检查前准备
(三)椅位 (四)人员
第2节 口腔检查方法 一、一般检查法
(一)问诊 1、主诉 是患者最明显、最痛苦的主观感觉,也是患者就 诊的主要原因。询问内容包括最主要症状、部位和患病时 间。记录应简明扼要。 2、现病史 (1)发生情况:包括发病的时间、病因或因,症状的部位、 性质和程度。 (2)发展过程: (3)诊疗经过:曾作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效果如何。 3、既往史 有些口腔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以往的健康状况 和生活习惯有关。 4、家族史
(三)探诊
1、龋齿 检查龋洞深浅,有无探痛。 2、牙周 探测龈表面松软或坚实感;检测牙周 袋深度;龈下牙石部位及数量等。 3、窦道 指一端有开口的通道,有时也称瘘管。 注意检查窦道方向,以便找出患牙。
(四)叩诊
一般均采用镊子末端,主要检查牙根尖部炎症。 应从两则正常牙位开始叩诊,逐渐至可凝患牙, 叩诊时力量应均衡力求取得客观结果,避免主观 诱导。
(二)器械:口镜、探针、镊子
1、口镜 口镜头+柄 平面(真实)、凹面(放大) 用途(1)反映影像 (2)反射、聚集光线 (3)牵引、推压 (4)叩诊 (5)咬诊
口腔检查前准备
(二)器械:口镜、探针、镊子
2、探针 尖头:双头、半圆形+双曲形、尖锐 用途(1)检查缺陷 (2)探测患牙感觉、敏感 部位 (3)探测软组织感觉 (4)检查充填情况 (5)检查牙石分布 (6)粗估牙周袋深度 (7)探测窦道、瘘管走行 (8)向龈沟、牙周袋、盲袋、窦道上药 (9)分离牙龈、勾出松动牙
口腔检查前准备
(二)器械:口镜、探针、镊子
2、探针 钝头(牙周探针):圆柱形、单端、钝头 毫米刻度、每格1mm,共10mm,4mm和6mm处无 用途:专用于探测牙周袋的位置和深度
口腔检查前准备
(二)器械:口镜、探针、镊子
3、镊子 反角形、尖端闭合 用途(1)测牙松动度 (2)夹除腐物与异物 (3)夹取敷料、棉球 (4)夹(蘸)取药物 (5)触诊牙龈 (6)叩诊
张口度的检查
张口度
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常张口度
3.5~4.1cm 自身食指、中指、无名指合拢时三指末节的宽度
张口度的检查
分级
轻度张口受限:二横指,约2~3cm 中度张口受限:一横指,约1~2cm 重度张口受限:不足一横指 完全张口受限:牙关紧闭,关节强直 张口过大:超过4.5cm
(七)牙松动检查法
用镊子夹持前牙切缘或夹抵住后牙牙合面窝沟,轻轻 向颊(唇)舌(腭)向或近远中摇动。常用的牙松动记录方法 有两种: 1、以牙冠松动方向计算 Ⅰ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松动。 Ⅱ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松动,伴有近远中向松动。 Ⅲ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松动,伴有近远中方向运动 和垂直方向松动。 2、以毫米计算牙松动的幅度 Ⅰ度松动:牙松动在0.5—1.0mm之内. Ⅱ度松动:牙松动在1.0—2.0mm之内. Ⅲ度松动:牙松动在2.0mm以上. (八)嗅诊 用嗅觉协助诊断。例如牙髓坏疽和坏死性龈炎 均有腐败性恶臭;牙周溢脓及多龋者,口臭也较明显.
二、特殊检查法
(一)牙髓活力测验
正常牙髓对温度和电流刺激有一定的耐受量,当牙髓有病变时, 刺激阀会发生改变,此时牙髓对外界刺激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感觉反 应。
1、温度测验 利用低于20℃或高于50℃的温度刺激测验牙髓反应, 以判断牙髓情况。牙髓炎症时,耐量限度缩小,较为敏感; 牙髓退变或坏死时,则对温度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测验 时需与对侧同名牙或邻牙对比。 (1)冷诊法 常用冷水使局部温度下降作为测试手段。 (2)热诊法 一般使用热牙胶测试。 2、电诊法 以牙髓电测验器检查牙髓神经末梢对电刺激的反应, 有助于判断牙髓反应阀值的改变。
学习目标
1、说出口腔检查的方法及步骤 2、学会使用口腔检查器械 3、初步学会一般检查方法 4 、说出特殊检查的方法及其临床 意义 5、能书写完整的口腔门诊病历
口腔检查前准备
(一)环境
宽敞、整洁 安静、明亮 适宜温度(20-24℃)湿度(55-60%) 布局合理 定期消毒:紫外线或0.5%过氧乙酸
口腔检查前准备
(四)叩诊
一般均采用镊子末端,主要检查牙根尖部炎症。 应从两则正常牙位开始叩诊,逐渐至可凝患牙, 叩诊时力量应均衡力求取得客观结果,避免主观 诱导。 记录:-,+,++,+++ 分类:垂直叩诊:根尖周炎症 水平叩诊;牙周膜一侧炎症
(五)触诊
医师用手指或借助器械触扪可凝病变部位,了解病变范围、 形状、硬度、活动度等为触诊。 1、颌下、颏下、颈部淋巴结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淋巴结大小、数目、 硬度、压痛、粘连等情况。 顺序: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面颊部-颌下-颏下-颈部 意义:炎症和肿瘤的诊断 方法:头低向前或偏受检侧,肌放松 唇舌:拇指、食指置于病变二侧(双指双合诊) 口底:一手食指口内,另一手拇指、食指口外(双手双 合诊) 颊部:视病变大小 2、颞颌关节(关节动度):耳屏前、外耳道 3、牙周组织 可令患者作叩齿动作及咬合运动,医师将食指触诊于 可疑病变牙的颈部与牙龈交界处。手感震动较大时提示可能有创 伤性咬合关系存在。
(六)咬诊
检查单个牙或一组牙有无早接触和咬合创伤时,可用
咬诊。方法有下列几种: 1 、空咬法 嘱患者咬紧上下牙,或作前伸、侧向咀嚼 运动,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观察牙有无动度。 2、咬实物法 嘱患者咬棉签或其他实物,感痛者,表 明牙周组织有病变,或牙有隐裂存在。 3、咬合纸(脱色纸)法 将咬合纸置于上、下牙列之间, 嘱患者作正中、前伸、侧向运动,从牙上所染色迹确定 早接触的部位。 4 、咬蜡片法 ,嘱患 者作正中咬合,待蜡片冷却后取出。蜡片上最薄处或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