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城市化影响因素浅析及对策研究王东芳(宝鸡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与环境学院陕西宝鸡721013)摘要:本文描述了延安城市化的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位优势、资源、人才、“十一五”的建设对该区域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地形条件、周围城市群、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作用,结合区域实际提出了加快延安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对策。
不仅对于加快延安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对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字: 城市化延安市影响因素对策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Yan'an Cityand CountermeasuresWang Dongfang(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Sciences, Shaanxi Baoji 721013)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Yan’an, and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resources and talent, "Eleventh Five-Year" buil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area and terrain conditions, the surrounding urban agglomeration, infrastructure , the restraining effect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regional actual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Yan'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Guiding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speeding up the Yan'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urbanization,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of urbanization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Keywords: Urbanization Yan'an City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重构的过程,主要反映在: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变为以非农业为主的过程,城乡社会结构出现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稳步上升的过程,文化景观表现为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的过程[1]。
世界上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国家城市化发展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西方, 发达国家的人口城市化率已达到80%。
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只有40%[2]。
(你查查资料和最新报道我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51%,城市化率也应该比40%高吧而且你用的是2003年的参考数据就不准确)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在不断加大, 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都较以前大幅增加[3]。
目前关于该市城市化进程的研究较少,大多倾向于构建城市群的研究,而延安市又多被划分到中原城市群之外,加之该市本身的一些制约因素,因而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
1 研究区域的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延安,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
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中南部北连榆林地区,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
面积:总面积37029平方千米,行政区划:现辖宝塔区、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县、子长县、延川县、延长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黄龙县、宜川县共一区十二县。
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天然次生林163万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槲寄生、牛蒡子、柴胡为主的中药材近200种;有豹、狼、石鸡、杜鹃等兽类、鸟类100余种;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生作物品种多,具有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的良好条件。
除小麦、玉米、谷子、荞麦、黄豆、绿豆、红豆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蔬菜、花生、瓜类、薯类等经济作物(你妹的,就是百度百科,这里可以简要介绍一下。
这些鸟类动物跟城市化有毛关系,我们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不是狩猎社会)。
1.2 人文地理概况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之名,始出于隋。
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
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期的区域政治中心促进了延安的城市化,可以简单论述一下这两者的关系,或者把这一段改为简述延安从古至今城市化进程,这由表一可以看出1982年之前延安市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缓慢。
在内战中延安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新中国城市初期,一切百废待兴,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延安市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萧条,城市发展速度缓慢。
在文革十年期间,城市发展甚至有降低趋势,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1982—2000年,城市化水平稳步低速上升, 将近20 多年时间内城市化水平提高了约17%, 国家正确的决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促使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2000年之后,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例如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等,另一方面,近几年延安市石油、煤炭工业发展迅速。
据延安政府文件预测, 今后几年延安都会保持快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将会继续高速增长。
(这段写的真好,鼓掌)2.2城市化表现表2延安市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带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产业结构变化(表2)来看,以2004 年到2011年稳定发展的阶段为例: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较去年的增长对比,第三产业增长较大, 且产业结构也逐年发生变化,由2004年的12:68:20发展为2001 的7.8:73.2:19. 表中数据正好符合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规律.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同。
50 多年来延安产业结构变化,明显.解放初期, 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 约为50%,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 第二产业大幅度上升, 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之前所占比例缓慢下降.这一时期延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与国家积极推动城市进行工业化转换, 促使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形成“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的政策有关.改革开放之后, 20 多年间产业结构也有较大的变化, 第一产业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原来比例很高的第二产业开始较大幅度下降, 而第三产业快速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 第一阶段佳木斯工业快速发展, 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第二阶段佳木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没有大幅度提高所以城市化进程也较慢.改革开放后, 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延安市化发展的速度.3 历史机遇和积极因素延安市面临重大战略机遇期。
首先,跨入新世纪,我国社会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阶段。
中央对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思路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新理念、新目标的提出,在大的政策环境和战略部署上为延安市这个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其次,“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
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我们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方面争取更大支持;国家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开发,有利于深化和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国家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战略,支持西部地区建成一批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我市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化工强市提供了难得机遇。
国内经济结构深刻变革,产业分工加速调整,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为我市可持续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在多年快速发展蓄积的潜能和物质基础上,我们有条件乘势而为、加快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未来五年,全市将呈现结构转型、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民生提升的总体特征,进入新一轮持续上升周期。
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一些大事实事,努力使“十二五”成为我市加快发展、持续发展的关键期,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期,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期,社会民生事业的提升期,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3.1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中南部北连榆林地区,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
公路四通八达,北通包头,南达西安,东连山西,西接宁夏、甘肃,还有至延长、宜川等各县及市内各乡的支线多条。
民航与北京、西安、榆林相通。
延安火车站共有37次列车。
其中动车组7趟,普通列车30趟,始发车5趟,途径列车25趟,终到站列车7趟。
西延动车开通后,从延安到西安只用2.5小时,进一步加快了陕北能源经济发展步伐,也方便了老区人民的出行。
3.2 矿产资源丰富在延安市广袤黄土的深处,蕴藏了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
延安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3种,其中石油储量4.3亿吨,煤炭储量71亿吨,天然气33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万吨,为延安工业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延安市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大陆第一口油井位于我市延长县,石油开发已有百年历史。
煤炭工业已成支柱产业。
3.3 人才资源优势延安市区有延安大学、延安师范、延安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延安卫校以及延安农业学校等,其中,延安大学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