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柳永词两首》教学课件(修改版)
《柳永词两首》教学课件(修改版)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 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 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 “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 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小令:58字以内
按字数 中调:59-90字
词
长调:90字以上
的
分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类
豪放派
按风格 (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柳永、周邦彦、晏殊、秦观、李清照)
柳永
门派:婉约派 特征: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凄婉 缠绵,俚俗自然,开创慢词(长调)
门派:婉约派 特征:我国第一位女词人生活年代兼跨两 宋早期清新明丽,晚期低回婉转,凄切哀 伤。
▲
▲
【点拨】这句话给我们展现了一派歌舞升平、百 姓富足的盛世景象,其中的“弄”和“泛”,给此 句增添了活泼之感,仿佛羌管与菱歌情不自禁的响 起、飘起在这样一个盛世之下,增加了文章的动感 和表达效果。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点拨】“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
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 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 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 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 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离别前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蝉——“寒”“凄切”
点出节令(深秋),蝉寒声凄人心悲。
长亭——“晚”
点出时间,本就是“天下伤心处”,恰又感 叹起“美人迟暮”,怎就一个“悲”字了得。
雨——“骤”
点出天气,送别之“泪”如雨骤,雨歇泪难 收。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 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 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 别离情景。
本词中哪句话交代了全词的主旨 整 体
和感情基调?
感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具体 鉴赏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意象:出现在作品中带有主观感情的物象。
李清照
苏轼
门派:豪放派 特征:北宋文学家、诗人 “唐宋八大家” 之一,“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旷 达豪迈,“豪苏腻柳”
门派:豪放派 特征:南宋爱国词人,“以气节自负,以 功业自许”,苍凉、雄奇、沉郁
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 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 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 子)。
写作背景介绍
这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 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 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 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 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 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 亲自前往见面。全词的性质决定了这首词大力赞美 了孙何治理之下的繁荣。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点
染
佳句赏析
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点拨】作者用“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 雪”表现了钱塘江的江潮来时波涛翻滚,排山倒海 的气势,用“卷”让人感受到那种宏伟的气势如风 卷残云一般,而用“推”就显得平板,没有力度。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俞文豹《吹剑录》
《望海潮》 《雨霖铃》源自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 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宋代婉约词派的 代表作家,为人放荡不羁,曾流落于汴京、 苏州、杭州,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歌伎填词作曲,词作流传甚广,终身潦倒。 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 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 七”或“吊柳会”。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 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 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 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 影响。有《乐章集》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 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写(分述)二 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讨论:分析《望海潮》
染 中哪些是“点”,哪些是
“染”,具体描述了钱塘
点 一派的景象?
东南形胜
自学概要
1、参考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2、这首词中哪些词语准确地概括了杭州的 特征?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 特征,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3、思考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讨论一:这首词中哪些词语准确地概括了杭州的特征?试
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这一特征的,抒发了他怎样
的感情?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景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惊 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民丰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赞 美 和
民乐 嬉嬉钓叟莲娃
艳
官愉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羡
总结主旨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 华,展现了一派物富民康、和谐安
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 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点染”
柳 永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 作雨淋铃。 相传:马嵬 兵变后,杨贵妃缢死, 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 北还,一路戚雨沥沥, 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 。 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 念贵妃,遂作《雨霖铃》 一曲,以寄恨焉。曲调 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 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 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 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 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