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和控制方法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和控制方法

风险管理 基础知识和控制
方法
1
基本概念
2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
3
危害辨识评价控制的方法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 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 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 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 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
危害辨识评价控制的方法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风险进行识别、 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 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 管理方法。
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1、危害辨识方法
01、经 验 分 析 法
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 分析、判断能力和经验。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2、风险评价方法
2 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要对危险源的构成进行综合计 算,进而确定其风险等级,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管理 决策支持技术。
类比法:利用以下相同或相似信息来进行类推、分析、评价: —工程系统; —作业条件的经验; —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1、危害辨识方法
02、工作任务分析法
岗位分析;确定岗位类别;列出岗位所有作业内容; 界定各作业的执行步骤;分析每一步骤的可能危害; 流程分析;将生产流程分成许多单元; 针对每一流程单元,分析可能的偏差及危害。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Hale Waihona Puke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第二类危险源
——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 ——有害物质
危险源客观存在,不能完全消除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第二类危险源举例
高处作业的势能; 带电导体上的电能; 行驶车辆的动能; 噪声的声能; 激光的光能; 高温作业及剧烈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1
基本概念
2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
•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
•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类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2、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 全过程”,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 其目的是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有重点地进行风险控 制。
1 定性评价方法
2 定量评价方法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2、风险评价方法
1 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风险评价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 察及对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 的一类方法。
1
管线
2
阀门井
检查内容
①埋地管线走向是否清楚; ②埋地管线的防腐情况是否良 好; ③是否有违章占压得情况;
①是否有积水; ②是否有锈蚀严重现象; ③在安全范围内是否有电缆等 易引燃燃气的物资;
…..
……
检查方法 是/否 备注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1、危害辨识方法
04、系统安全分析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 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 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 事故树(FTA)等。
常用危险度来表示危害性 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
R=f(F,C)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2、风险评价方法
1 定性评价方法
主要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其缺点是评 价结果不能量化,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和实践数据 的积累。对同一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 不同的评价结果,思想难以统一。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类。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第一类危险源致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类危险源注释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行为偏离了规定的目标, 或超出了允许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表现为物的故障。故障(含 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 (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 功能)的现象。 (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迟早都会发生;故障的发 生具有随机性、渐进性或突发性,故障的发生是一种随 机事件。)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1、危害辨识方法
02、工作任务分析法
可能产生偏差的五个方面: 人(培训不够、防护不当、个人身体原因、精神原因) 机(正常、异常、紧急三状态下的噪声、失控等) 料(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感染性) 法(方法不当、操作不当) 环(过分拥挤、通风不好、光线太暗或过强、温度太高或太低等)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 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 事故。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1
基本概念
2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
3
危害辨识评价控制的方法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
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1、危害辨识方法
03、安全检查表法
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 问题清单。结合流程,依据专业经验、标准或法规设计检查 表,查找安全卫生危害。 优点:可帮助缺乏经验的人员执行分析 缺点:识别的危害完全依赖检查表的设计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检查表(例)
序号 检查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