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
1 .文学艺术的特点
建构性:是劳动分工后人们所建构的观念体系, 是人们与现实的一种想象性关系。
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一定利益集团的心声, 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异质性:不同意识形态之间乃至同一意识形态内 部存在着矛盾因素,且并存于同一社会阶段。
2 .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
理论掌握
宗教掌握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无产阶级文学 及19世纪文艺实践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无产阶级文学
(二)马克思恩格斯与19世纪欧洲文坛
恩格斯将米德的诗歌《蒸汽王》
译成德文。 恩格斯将海涅的《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译成散文。 恩格斯赞扬了德国优秀画家许 布纳尔反映西里西亚织工生活 的画。
•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 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文学家、 思想家,他除了诗歌、小说和 戏剧创作外,在文艺理论、哲 学等方面,也都有卓越的成就。 • 主要著作:《少年维特的烦 恼》、《浮士德》、《歌德谈 话录》等。
约翰· 沃尔夫冈· 冯·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
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 “社会”特别是巴黎“上 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 义历史,他汇集了法国社会 的全部历史。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 Honoréde Balzac 1799—1850
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 领袖。 主要著作:《卢贡-马卡尔家族— —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 史和社会史》 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从事文学创 作,按生物学定律描写人,无动 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一切方面。
马克思:《资本论》
2.文学活动的性质是创作个体和社会群体的统一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
3.文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学把人作为一个生命整体来把握。 文学以特有的方式表现人的性格、命运、思想、
艺术生产为艺术消费:
提供文学作品;创造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规定消费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方式。
艺术消费为艺术生产:
提供“想象的对象”,即读者,艺术作品 也只有在艺术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作品。
文化工业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阿多诺
与霍克海默提出的概念,用以批 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 品化及标准化。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 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2 .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带来灾难 3 .国际性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 4 .各种社会思潮的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
密尔顿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 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 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
而在书商指示下编写书籍的无 产者作家,“因为他的产品从 一开始就从属于资本,只是为 了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的”, 他就是生产劳动者,因为他是 “生产资本”。
马萨乔:油画《失乐园》
• 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 • 主要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机 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 •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 机械复制时代使原本“独一无二”的 传统艺术丧失了“光韵”,最终导致 了“传统的大动荡” 独特的艺术生产论:艺术技巧(技术) 是艺术生产力的代表
让· 鲍德里亚 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
日常生活审美化
英国学者费瑟斯通提出的概念。
指那些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
界限的艺术亚文化。
指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 指充斥于当代社会日常生活之经
纬的符号与影像之流。
四、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
1.文学体现了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精神 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 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开始 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 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了。”
英国小说家。 主要著作:《鲁滨孙飘流记》、 《鲁滨孙的沉思集》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 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 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
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 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 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忏悔录》 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 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
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 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法哲学原理》、 《历史哲学》、《美学》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但是,困难不在于理解希
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 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 难的是,它们何以仍然能 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 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 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2 .马克思恩格斯“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具体内 涵
美学观点:遵循艺术掌握世界的规律,并重视作家 的审美心理和创造精神。 史学观点:即重视文学的社会历史性质,主张将文 学作品臵于特定时代和社会联系中,从历史和阶级的 角度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及作家的态度。
3 .“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辩证统一
黑格尔:《美学》
不涉及美学的历史的批评, 以及反之,不涉及历史的美 学的批评,都将是片面的, 因而也是错误的。
别林斯基:《关于文艺批评的讲话》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是以
唯物史观为基础。
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 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 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
——恩格斯:《诗歌和散 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3.艺术生产论
艺术生产与资本的关系 “艺术生产”的两层含义 资本主义生产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相敌对 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巨大的历史进步
广义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 的一种,它既有作为一般生产的普遍性,受生 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又有作为精神生产的特 殊性。 狭义的艺术生产:特指在资本主义时期,作家 艺术家“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 ,艺术生 产为资本创造价值,艺术品具有商品的属性。
霍克海默 Horkh论家 • 主要著作:《启蒙的辩证 法》、《否定的辩证法》、 等 • 阿多诺否定性文论:通过文 艺来彻底否定和抗议资本主 义的异化现实。
阿多诺Adorno
1895 ~1973
消费社会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提出的概念。 消费既不是由我们所吃的食物、穿的 衣服、开的小车来定义,也不是由视 觉、味觉的物质形象和信息来定义, 而是被定义在将所有这些作为指意物 (signifying substance)的组织之 中。消费是当前所有物品、信息构成 一种或多或少连接一体的话语在实际 上的总和。
实践—精神掌握
艺术掌握
理论掌握主要通过将现实表象上升为抽 象,以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的思维 形式建构理论体系,具有逻辑性和抽象 性的特点。
宗教掌握是一种构造、相信并崇拜超自 然、超社会的神秘力量和神秘世界的意 识活动,它主要通过教义、故事或形象 等方式诉诸人们的心灵。
实践—-精神掌握是一种以付诸实践为目标 的精神活动,它直接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 践之中,具有经验性、具体性的特征。
艺术掌握是一种通过人的审美感受和审 美体验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加工成艺术形 象的精神活动。作为对现实的一种占有 形式,艺术掌握面对的是人和人的社会 生活。
艺术掌握的特征
充满主体精神,想象和激情是其思维基本
形式。 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 追求艺术成果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 对美的追求,它将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将 人及其社会生活对象化和形式化。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
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 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 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但丁 Alighieri Dante 1265—1321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生产力的发展为艺术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手段和技术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家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和一定的创作自由。 作为自由的精神生产的艺术,具有反抗资 本,顽强地保持自身的独立品格。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之间互相依存
左拉Zola Emile
1840—1902
法国作家。 主要著作:《羊脂球》、《项 链》、《一生》、《漂亮朋友》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 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 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 批评家。 主要著作:《艺术对现实的审 美关系》、《怎么办?》 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进行 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美是 生活”的定义,系统探讨了俄 国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并宣 传革命思想。
单是《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
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 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性。单是那 个兰斯和他的狗克莱勃就比全 部德国喜剧加在一起更具有价 值。莎士比亚往往采取大刀阔 斧的手法来急速收场,从而减 少实际上相当无聊但又不可避 免的废话。
恩格斯:《致马克思》
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