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通史县公开课
科技
文化
宋元时期的经济
南 农业: 农业技术: 棉花种植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宋 经 济 纺织业: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手工业: 陶瓷业:宋:景德镇成为“瓷都” 重 心 元: 青花瓷 南 市: 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移 至 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商业: 货币: 北宋: 江 浙 商业城市:宋: 东京(开封) 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口 、临安 地 南宋: 杭州-最大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区
√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增加政府收入
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增加政府收入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名称
军 保甲法 事
将兵法
内容
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 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
固定禁军辖区和训练的将官
作用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 家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
充实边防力量
教 改革科举
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举废明经科设明法科, 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典例5】唐朝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 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 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 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或安者。”从 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 ①唐朝时商品经济的繁荣 ③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 ②在江淮地区出现乡村集市 ④这一时期唐朝政局动荡 D.②③④
元代的政治
史载“汉、唐极 盛之际有不及 焉”!
元代的政治 皇帝 中书省
中央——“一省制”
吏
户
礼
意义:
兵
刑
工
地方—— 行省制
宣政院 ——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事务
总结思考: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
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角度考虑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阶 经济 段 特 思想 征
阶 经济 段 特 思想 征
科技
文化
【典例1】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 推断该朝代是( )。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典例2】历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宋朝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 各个领域,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宋朝时期“创造” 的是( )。 ①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②抗衡佛老思想,建立和完善理学 ③放宽设“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④创制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
总结思考: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
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角度考虑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商品经济繁荣 随着政治中心南移南方成为经济中心
阶 经济 段 特 思想 征
科技
文化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学、艺术
类别
思 想
代表人 二程 程朱理学 朱熹 五代 李煜
苏轼
代表著作
主要成就
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
我之物。” 史料三 北宋农民负担表 项目 土地兼并 商税 阶级矛盾 三冗 酒税 辽西夏威胁 盐税 总计 景德年间 450万(贯) 428万(贯) 355万(贯) 庆历年间 富国强兵 1 975万(贯) 715万(贯)
王安石变法 1 710万(贯) 巩固统治
【典例3】周振鹤在《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
划界的两大原则》中说:“……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 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 ……陕 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 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 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材料反映元代行省划界的分析不正 确的是( )。 A.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主要以加强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 B.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D.使行省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造成南北制衡的局面
二轮通史复习课
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
●阶段时间
王安石 朱熹
●复习线索 ●阶段特征 ●考点比较
知识点的时空定位
政治: 五代十国
王安石变法 北宋 南宋
行省制、宣政院 元朝
907 经济: 科技文化: 思想:
960
1127
1271 1276
1368
纺织业、冶铁业、陶瓷业、宋朝“市”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书法、绘画、宋词、元曲 理学
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
整顿太学
重编教科书,成绩优秀 者直接受官
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 育人才的地方
思考: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针对我国当前 开展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从改革的原因、目的、过程角度考虑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 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会有阻力、充满艰险。
统 兵 权
中 度 盐 户 书 支 铁 部 门 司 司 司 下
参 枢 知 密 政 院 事 发
兵 权
史料一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收入(贯)
15 085万余 12 625万余 11 613万余
年代
1021年 1049年 1065年
支出(贯)
12 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 186万余
史料二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商品经济繁荣 随着政治中心南移南方成为经济中心 文化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阶 经济 段 特 思想 征
科技
文化
宋元时期的科技
类别 三 科 大 指南针 学发 技明 火药 术 代表 代表著作 人 主要成就 发明活字印刷术 意义、地位
印刷术 毕升
处于世界领先地 指南针用于航海 位 欧洲资本主义发 广泛用于军事、 展的必要前提 管形火器 总结宋以前,特 在我国世界科技 别是北宋科技 史上地位重要
综合
沈括 《梦溪笔谈》
考向分析一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 理解宋代的社会特征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商品经济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发明创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
A.①③
B.②④
√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向分析二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再 分封,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周王统治的作用,但诸侯相对较大的独立性, 又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官吏由皇帝 任免,且不世袭,必须服从中央。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国家统一 诸侯国,与郡县并存 汉初巩固统治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导致地方诸侯国的势力不 断膨胀,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导致“七国之乱”的发生。汉 武帝实施“推恩令”后,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 行省是中央派出的代表中央分驻各地的地方管理机构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政治:王安石变法 行省制度
复 习 线 索
P165-166
P5
2、经济:纺织、冶金、制瓷、“市”
P12-13
3、思想:理学
P20
4、科技:四大发明
P24-25
5、文学艺术:宋词 元曲
P30-31
宋代的政治
辽
西夏
土
蕃
北宋
宋代的政治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衙)
侍 卫 马 军 司 殿 前 司 侍 卫 步 军 司
4 400万(贯)
1 233万(贯)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名称
青苗法
内容
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
作用
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增加政府收入
理 募役法 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 财 措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农田水利法 施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市易法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促进农业生产
√ √
【典例4】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
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 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考向分析三 :古代工商业发展的趋势及商品 经济发展的影响
意义、地位
宋 豪放派 词
念奴娇水调 歌头
文 学
诗
婉约派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陆游 关汉卿
《菩萨蛮》 《雨霖铃》
《永遇乐》 《示儿》 《窦娥冤》
拓展内容, 开创风格 两宋文学的主 流
元 元杂剧 曲 散曲 书法
揭露封建统 元代剧作家的 治腐朽黑暗 杰出代表
苏、蔡、黄、米
总结思考: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
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角度考虑
占主导地位 官营:工商食官 西周 私营: 春秋战国 勃然兴起 盐铁专营 汉代 唐代 宋代 明 清
夜市、晓市 “市”打破了时空限制 雇佣关系 占主导地位
影响: (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 (2)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东南沿海、沿江一带发展。 (3)影响着城市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