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球运动简介

排球运动简介

排球运动简介排球比赛是两队各6名队员在长18米、宽9米的场地上进性集体的攻防对抗,比赛场地由一条中线分为两个均等的场区,中线上空架有一定高度球网,比赛的目的是队员根据规则的规定,将球击过球网,落在对方场区的地面上。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传播1895 年美国人威廉·摩根首创了排球运动。

1896 年美国开始有了排球比赛。

最初的排球比赛没有人数规定,可在赛前由双方临时商定,原则上只要双方人数相等就行。

排球运动在美国问世以后,由美国的传教士和参加战争的美国军官和士兵带到了世界各地。

由于排球运动传入的时间及采用的规则不同,世界各国开展状况不同,因而世界各地排球技术水平的发展很不平衡。

1900 年首先传入加拿大, 1965 年传入古巴, 1912 年传入乌拉圭, 1914 年传入墨西哥,传入亚洲的时间是 1900 年左右,首先传入日本, 1910 年传入菲律宾。

排球传入欧洲的时间稍晚,于 1917 年传入法国,以后才传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东欧诸国。

二、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一)、我国正式采用6人制以前排球运动发展概况体育历史学家一致公认排球是1905年传入我国的。

1913年2 月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东远会上,东道主临时决定增设排球比赛,但报名者只有东道主一家。

为了完成计划,执意邀请中国队参加。

中国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从田径和足球队员中挑选出队员组成排球队。

在听取了东道主介绍比赛方法和规则之后就上场比赛。

第一届远东会后,参加比赛归来的广东选手就在广州加以推广。

我国女子排球是1921年在广东省运动会上开始的。

排球运动传入我国后,经历了16 人制,12 人制,9人制和6 人制的演变过程:1905年到1919年我国排球比赛采用16 人制。

16名队员分成4排,每排4人,位置固定不轮转,当时水平很低,打法也比较简单。

后来,双方从托来托去发展到由前两排中间的队员打高远球进攻,但尚未出现拦网技术。

1919年到1927年采用12 人制。

12名队员分为3排,每排4人,位置固定不轮换。

技术发展到采用上手发球,并且出现了单人拦网和倒地救球。

进攻从中间转为两侧队员扣球。

1927年到1951年采用9人制,9人制在我国经历了24年之久。

9名队员分成3排,每排3人,位置仍固定不轮转。

(二)、我国6人制排球运动发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排球运动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有了较快的发展。

1951年根据国际规则,结合国内情况制定了我国6人制排球规则,经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审定通过并在全国试行。

同年举行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正式采用6人制排球比赛。

我国6 人制排球的发展分七个阶段加以叙述:第一阶段:继承学习阶段(1951-1956年):这一阶段主要继承我国9人制排球的上手传球,勾手大力发球,正面及勾手扣球,快球和拦网等技术,以及快球掩护进攻和集体拦网等战术。

学习苏联和东欧先进技术,并逐步推广6人制排球。

第二阶段:摸索发展阶段(1956-1966年):这一阶段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始摸索发展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打法。

周总理邀请大松博文带领当时的世界冠军日本女排访华。

明确地提出“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对当时排球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走自己技术发展的道路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三阶段:低潮阶段(1966-1972年):十年动乱使正处于上升时期的排球运动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刻苦顽强的训练作风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优良传统遭到彻底破坏。

第四阶段:恢复阶段(1972-1980年):1972年召开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了技战术指导思想,制定了五年排球发展规划,建立了排球训练基地,有计划的每年组织集训。

第五阶段:高峰阶段(1981年至1986年):这个阶段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大赛五连冠。

男排获第五名的佳绩,均属历史最好成绩。

第六阶段:反复阶段(上世纪80年代—2002年)。

中国女排上升下降几经反复。

男排下降后还没赶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

第七阶段:回升阶段(2003年至今)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两夺世界冠军,男排正继续奋斗。

三、世界排球运动发展概况(一)、传播、推广、普及和自由发展阶段(1895年——1946年):世界各国按照自己的模式自由发展,排球运动得到了水平不同,多种多样的发展。

(二)、发展提高阶段(1947——1984年):1947年创立了国际排球联合会,总部设在巴黎,自此以后,排球运动就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竞技体育项目。

由于有了统一的规则、统一的比赛,排球运动才走上了正规的发展之路,由于有了竞技和竞争,排球运动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竞争、商业化和职业化阶段(1985——至今)1984年国际排联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中,墨西哥人阿科斯塔担任国际排联主席,他决心把排球发展成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对此,国际排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排球运动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争取传播媒介,搞职业化等,使世界排球运动得到了又一次的大飞跃、大发展。

(四)、世界排球三大赛1、世界锦标赛:男子从1949年,女子从1952年开始每隔四年各举办一届,至2002年男子已举办了15届,女子举办了14届。

2、世界杯赛:男子从1965年,女子从1973年开始每隔四年各举办一届,至2003年男子已举办了10届,女子举办了9届。

3、奥运会排球赛:排球从1964年开始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后,至2004年已举办了11届。

排球裁判工作一、场地器材与设备(一)场地1 排球场地规格(1)所有界线宽度均为 5cm 。

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之内(2)两条发球区短线各长 15cm ,与端线垂直并相距 20cm 。

两条发球区线之间为 9m ,发球区与端线构成发球区,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3)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进攻线的边线两侧各画 5 个 15cm 、宽 5cm 、间隔 20cm 的虚线,虚线总长度为 1.75m 。

(4)两条进攻线在无障碍区的延长线至记录台前的地面范围为换人区。

(5)正式比赛场地,周围至少要有 3m 宽的无障碍区,球场上空至少要有 7m 高的无障碍区空间。

2 排球场地的检查排球场地画好后,检查画法是否正确,可将皮尺固定在球场一角,然后向各点进行丈量。

(二)球网球网为黑色,长 9m 、宽 1m ,设在中线的中心线的上空垂直面上。

球网的高度:正式比赛男子为 2.43m ,女子为 2.24m ;少年比赛男子网高一般为 2.24-2.35m ,女子网高为 2.00-2.15m 。

球网的高度应从网中间丈量,使之符合规定的网高,然后在球网两端(边线垂直上空)丈量,高度必须相等,并不得超过规定网高 2cm 。

(三)标志带两条宽 5cm 、长 1m 的白色布带为标志带,分别设在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中心线交接处。

两条标志带应紧帖球网,并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

(四)标志杆标志杆是长 1.80m 、直径 10mm 、有玻璃纤维制作的有韧性的杆子。

标志杆分别设置在标志带外沿球网的不同侧面,并高出网上沿 80cm 。

标志杆每 10cm 涂有红白相间的颜色。

(五)球正式的比赛用球,应是一色的浅色或彩色。

球的圆周应在 65-67cm 之间,重量应在 260-280g 之间,气压应在 0.30-0.325kg/cm 2 。

二、比赛的准备裁判员在赛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全体裁判工作人员在比赛开始前半小时应到达场地,做好赛前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丈量网高和球网的松紧度,检查标志杆、标志带的位置是否正确,检查比赛用球等是否符合规则规定。

2 一裁召集全体工作人员,提出工作要求。

3 记录员请教练员检查运动员姓名及号码是否正确,确认后签字。

4 一裁召集双方主队长在记录台前抽签,并请队长检查运动员姓名及号码,确认后签名。

5 一裁鸣哨宣布 10 分钟正式准备活动开始。

正式准备活动期间二裁向双方教练员收取第一局位置表。

6 一裁鸣哨宣布正式准备活动结束。

7 一裁主持简单的入场式。

8 双方上场队员站好位置,二裁和记录员核对双方上场队员是否与位置表上登记的一致。

9 一裁鸣哨发球,比赛开始。

三、主要规则与裁判方法(一)发球犯规及判罚1 发球犯规(1)发球次序错误:除每局开局的第一次发球外,取得发球权的队应按位置表顺序轮转发球。

该队未按位置表的顺序发球,则构成发球次序错误。

记录员在比赛中对每一发球轮次都要认真的核对。

若发现发球次序错误,应在发球击球后立即鸣哨报告裁判员。

发球次序错误的处理:队员必须立即恢复到正确的位置,并改由对方发球。

记录员必须准确地确定发球次序错误从何时发生,从而取消该队在发球次序错误过程所有得分,而对方得分有效。

如已得分,又不知发球次序错误从何时发生,则给予一次犯规的判罚。

( 2 )在发球区外发球:发球队员在击球是踏及端线或踏越发球区短线(或延长线)视为发球区外发球犯规。

发球区外发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及靠近发球队员的司线员负责判断。

(30 球延误: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后 8s 之内将球发出。

超出 8s 后发球,则为发球延误。

发球延误犯规,由第一裁判员鸣哨后默数计时加以判定。

(4)发球犯规:发球时球未抛起或未使球清楚离手即行击球,为发球犯规,换由对方发球。

此犯规由第一裁判员负责判断。

2 .发球击球后的犯规(1)发出的球过网前触及本方队员或任何物体。

(2)发出的球没有通过球网的垂直面。

(3)界外球(包括球的触地点完全在界线外;球触及障碍物;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网区以外过网等。

)(4)球越过发球掩护的个人或集体。

(二)位置错误犯规及判断发球队员击球瞬间,双方任何队员不在规则规定的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犯规。

1 .位置错误的判断(1)位置错误只有在发球队员击球一瞬间才有可能造成。

(2)队员场上的位置,应根据脚的着地部位来确定。

(3)应明确“同排”与“同列”的概念及位置关系。

2 号、 3 号 4 号和 1 号、 5 号、 6 号为同排队员; 1 号、 2 号, 3 号、 6 号, 4 号、 5 号为同列队员。

规则规定同排右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左边队员的双脚距离右侧边线更近(平行也不行);相反,同排左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右边队员的双脚距离左侧边线更近(平行也不行)。

同列的前排队员一只脚某部分必须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离中线更近(平行也不行)。

违犯了同排、同列的位置关系,就构成位置错误犯规。

2 .位置错误的判罚(1)判失一球。

(2)队员立即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若发球队员击球时犯规和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则认为发球犯规在先。

若发球队员发球后犯规或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则认为是位置错误在先,应判接发球一方位置错误。

(三)击球时的犯规1 持球:没有将球击出,造成接住或抛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