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气体
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是其自身的固有性质,其值只与温度有关。
T↑,饱和蒸汽压↑
在敞口容器中加热液体,当蒸气的压力略高于外压时,液体开始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液体饱和蒸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降低外压,其沸点也随之降低。
易液化的气体临界温度较高NH3, 难液化的气体临界温度较低H2,He
理想气体不能液化,真实气体才可以
V随P变化不大:凝聚相,液体很难压缩
水平线,气液平衡,饱和蒸气压
第二章热力学基本原理
2.1 热力学概论和一些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功和过程
2.4 热和热容
2.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2.6 热力学第二定律
2.7 Carnot循环和Carnot定理
2.8 熵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9 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
2.10 过程方向和限度的热力学判据
2.11 热力学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1 热力学概论和一些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系统+环境=大的孤立系统
(2) 系统的(宏观)性质
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强度性质不具有。
(3) 热力学平衡态
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
(4) 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当系统的状态发生了一个无限小的变化,状态函数 Z 的变化记为dZ ,状态函数 Z 的变化为,非状态函数不能积分,变化用δ,区别于状态函数的d.
(5) 过程与途径
(6) 热和功
热和功是系统和环境间能量交换的两种不同形式。
都与过程相联系,即使始态和终态相同,过程不同,交换的热和功也会不同。
不是状态函数! 微小变化用δ表示,以区别于d ;某一过程的热(或功)交换用Q (或W)表示,不用ΔQ (或ΔW )。
热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种表现。
由于温差,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称为热
符号Q 单位J ,系统吸热 Q > 0 系统放热 Q < 0
除热外,系统与环境间传递的其他能量称为功,是大量分子(或粒子)有序运动的一种表现。
符号W 单位J ,系统得到功W > 0,系统做功W < 0
热和功的特点1. 是传递的能量,一定要与过程相联系2. 不是状态函数
膨胀功(体积功) We ;非膨胀功Wf :电功 表面功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的总能量(E )由T(动能)、V (势能)和系统内部的能量U 三部分构成。
经典热力学的研究对象是不涉及整体运动的平衡系统,不考虑T 和V 。
U 称为热力学能。
U 又称内能,是系统内部分子运动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电子和核的能量和分子相互间作用的势能等能量的总和。
其绝对总量是未知的,不可直接测量;但过程的变化量 (ΔU ) 是可以得到的。
U 是状态函数,是系统的广度性质,摩尔热力学能是强度性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达:(1)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领域内所具有的特殊形式。
系统和环境间可以有能量交换(包括Q 和W ),但总量不变。
(2)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W; 对微小量变化 d U=δQ+δW; W 包括膨胀功和非膨胀功
2.3 功和过程 21
d Z Z Z Z ∆==-
⎰
,
(1) 真空(自由)膨胀1e e d 0 (0)
W p V p =-==⎰ (2) 可逆膨胀=nRTlnp2/p1 可逆过程:① 液体在其饱和蒸汽压下的蒸发
② 固体在其凝固点时的熔化③ 电池在电动势与外电压几乎相等时充、放电
等温可逆膨胀过程中,系统对环境做最大功(绝对值);等温可逆压缩过程中,环境对系统做最小功。
2.4 热和热容
等容热 系统的焓变等于等压热效应 焓的特点:(1) 焓是状态函数,广度性质;(2) 焓具有能量单位,绝对值无法测量
热容:无相变、无化学变化、不做非膨胀功的均相封闭系统,使系统温度升高1K 所吸的热。
2.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2.5.1 对单纯物理变化过程的应用
从Joule 实验得到的结论:理想气体在真空膨胀过程中温度不变,热力学能不变。
在封闭系统中,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纯物质在其相平衡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相变称可逆相变,否则称不可逆相变。
可逆相变等温、等压,相变热就是相变焓。
2.5.2 对化学反应的应用——热化学
化学反应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温度相同,且无非体积功时净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指参与反应的各物质都处于标准态时,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
(标准摩尔反应焓)
标准态的定义:
气体 标准压力p0下仍具有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
固体 标准压力p0下最稳定的晶体状态
液体 标准压力p0下最稳定的纯液体
标准摩尔焓变没有规定温度,在任一反应温度T 时,都有一个标准摩尔焓变。
一般的热力学数据表列出的是在298 K 时的数值。
绝热反应
对实际反应,温度可能发生变化。
极端情况:绝热反应。
绝热恒压燃烧:恒压剧烈燃烧,热量来不及逸散,全部用于使产物(和未反应的反应物)升温。
最高火焰温度:Qp = ΔH=0 例2-8 (p.35)
爆炸 (绝热恒容反应):容器内剧烈反应,热量来不及逸散,全部用于使产物(和未反应的反应物)升温升压,导致爆炸。
可看作恒容反应。
爆炸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压力:QV = ΔU=0
2.6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核心是能量守恒(U 和H)
热二律:核心是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f e W W W =+e e d l W F δ=-e d p V =-4e d W p V
=-∑1
2ln V nRT V =V U Q ∆=p H Q ∆=H U pV =+
自发过程的特点:不可逆,单向性,做功能力的损失!
自发过程的限度是系统在该条件下的平衡状态。
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最后都归结为热与功转换的不可逆性,即热不可能全部变为功而不留下任何影响。
自发过程可以对环境做功(有做功能力),这是人们所期望的,任其自动发生就是做功能力的损失;其逆过程必须是环境对系统做功。
热二律表达:
Clausius 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Kelvin 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Ostwald: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成的
2.7 Carnot循环和Carnot定理
绝热系统中ΔS只能作为可逆/不可逆的判据!不能判断自发/不自发。
绝热条件下发生的不可逆过程,可以是自发的(如绝热真空膨胀),也可以是非自发的(如绝热压缩),但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
熵增加原理:
绝热的条件下,系统只可能发生熵增加或熵不变的过程,不可能发生熵减小的过程。
d S > =0 >:不可逆 =:可逆
隔离系统中,任何变化都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自发进行,直至达到熵值最大的平衡状态。
d S iso >=0 >:不可逆自发 =:可逆平衡
热是分子无序运动的体现,功是分子的有序运动,从有序到无序是自发、不可逆过程的方向。
Nernst 热定理(20世纪初利用电池研究低温反应时)
任何凝聚系统的等温过程,其熵变随温度趋于 0 K而趋近于0(即熵值不变)。
热力学第三定律(Planck,1912年。
Lewis和Gibbs)
在 0 K 时,任何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等于零。
根据第三定律规定的相对标准所计算的熵,称为规定熵。
亦称第三定律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