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资料
结核杆菌特异抗原: •早期分泌抗原靶6(Early Secreted Antigenic Rarget 6, ESAT-6) •培养滤液蛋白10(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10,CFP 10)
结核杆菌特异抗原
ESAT-6与CFP-10抗原
• 由结核杆菌基因组RD1 区相同的操纵子编码的 蛋白
肉汤
改良Middlebrook 7H9肉汤
传感器
对氧气高度敏感的钌复合物
O2 O2
O2
O2
O2 CO2
FFO2F
F F
F
F F FO2 F
无或微弱荧光
强荧光
MGIT /3D制造的液体培养基
优点
• 比固体培养快 (平均 10-12 天 vs. 20-24 天) • 比固体培养基更敏感 • 可以自动判读,或使用标准指示管和操作手册进行判读 • 也加快了药敏试验的速度
局限
• 需要NALC-NaOH进行痰处理和离心 • 普通菌群的污染很常见 • 比固体培养更经常地检出非结核分枝杆菌(常常不致病) • 确定诊断前必须对所有的阳性培养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
鉴定 • 比固体培养基昂贵
②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技术优势:是一种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的理想方法。 无需活细胞培养和特殊仪器设备 操作简便 结果显示快速 目前用于血清学诊断的主要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等等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
主要内容
1 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32 结核病的病原学 3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 34 结核病的分子药敏
1.结核病的流行概况
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疫情急剧恶化 • 人口大规模流动 • 结核菌耐药现象益发严重 • 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感染 我国是世界上仅低于印度的第二结核病大国 • 结核菌感染率44.5% • 新发活动性结核患者130万/年 • 死亡13万/年
当前结核研究的热点
• 新型抗结核药物(50%) • 新型快速诊断技术(40%) • 新型结核疫苗(10%)
近期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相关研究
JID 2012:205 (Suppl 2), S147.
7/45
2.结核病的病原学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是引 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瓶外检测技术
瓶内检测技术 易导致污染及生物安全问题
15-21天
不详
无药敏试剂提供
只有3种一线药物
BACTEC™ MGIT™ 960/320
指示器系统
阴性培养
阳性培养
O2
O2
O2 CO2
O2 O2 O2
CO2 O2 CO2
O2 O2
FFFOOF22OFF2FOO22FFFOO22
上部空间
已预先充填10% CO2
1882年由德国医生Koch发现。 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厚壁门、裂殖菌
纲、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 杆菌属。 分枝杆菌复合群共包括人型、牛型、 非洲型和田鼠型,而人型结核分枝 杆菌是人类主要的致病菌。
10/8/2019
GDTB
8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
生物学主要特点: 1. 细胞壁中含有大量 脂质 2.引起的疾病都呈慢性, 并伴肉芽肿 3.抗酸染色阳性
528个瓶位
6~7个
9个
PH值比色法:当培养瓶内
有微生物生长,其释放出的 CO2,经水饱和后,产生H+, 使PH值产生变化,感应器的 颜色也随之变化。需双重反 应,因此速度较慢,假阳性
压力检测:检测细菌生长中各 种气体产生和消耗而引起的瓶 内压力的变化。灵敏度差。此 技术已趋向淘汰
率较高,此技术已趋向淘汰
荧光增强法:采用敏感性较 强的荧光信号探测氧气的变 化情况,只需单一反应,所 以速度快,准确性高
瓶外检测技术
8-11天 5种一线抗TB药物,全部具 有FDA及SFDA认证
普通细菌血培养系统 需加装分枝杆菌培养特殊组件
普通细菌血培养系统 需加装分枝杆菌培养特殊组件
240个瓶位 每年可检测2000个样本
WHO对结核抗体评估
WHO对来自不同国家的19种试剂盒产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与痰培养相比,这些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为1%~60%,特异度为 53~99% 1 。 原因:由于所用的测定方法、使用的试剂种类或抗原、抗体的不 同等,导致测定结果差异较大,并且缺乏可比性。
WHO认为现有的血清学诊断试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有待进一 步提高,不推荐其作为一种快速诊断的方法在临床使用。
γ-干扰素释放实验(IGRA)
γ 干扰素 检测阴性
γ干扰素 检测阳性
TB抗原多肽
T细胞
活化T细胞
γ 干扰素
T-SPOT®.TB原理
T-SPOT®.TB是以拥有专利的特异抗原(ESAT-6/CFP-10), 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受试者体内是否存 在结核效应T淋巴细胞,从而判断目前该受试者是否感染结核 杆菌(现症感染)的新方法。
• 基于IGRA原理的产品目前已被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 大利、瑞士、法国、荷兰、日本等二十余个国家写入本国的结核 诊疗指南中。
• 目前应用的进口IGRA主要有两种商品化的试剂:
1)澳大利亚Cellestis公司的 Quanti FERON-TB GOLD In Tube (QFT-GIT)
2)英国Oxford Immunotec公司的T-SPOT.TB
生长特点:
生长缓慢,繁殖一代在人工培养基内 约需要15~20小时,在静脉感染未经 免疫小鼠肺中约需要15小时,在巨噬 细胞内约需要15~20小时,在家兔角 膜中约需要20~22小时。
实验室检查方法的历史
1880s
1900s 1920s
1930s 1940s 1950s
Tubercle bacilli的发现 Ziehl-Neelsen染色方法 Mantoux test (TST with tuberculin) Petragnani medium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 Lewenstein-Jensen 培养基 Dubos agar, Ogawa 培养基 Middlebrook 7H9
• 所有的卡介苗(BCG) 均丢失该基因序列
• 绝大多数的环境分枝杆 菌也不存在RD1区
结核杆菌特异抗原
非洲 牛
戈登 堪萨斯 海
苏氏
T-SPOT®.TB临床性能指标
• 特异性 只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敏感,与绝大多数环境分枝杆 菌和卡介苗(BCG)无交叉反应
美国FDA数据:特异性97.1%(297/306) 国内临床数据:特异性94.1%(478/508)
1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iagnosis evaluation series No.2: laboratory-based evalution of 19 commercially available rapid diagnostic tests for tuberculosis.2008.
2011 WHO tuberculosis control report
我国是全球27个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2013年世界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组织宣布全球耐多药结核病紧急状态
全球的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治疗 之前已经传染给了别人!!!
早期快速诊断与治疗成为制 约结核病控制的关键:有细
菌学诊断依据的病人不超过50%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NAAT ELISPOT, QuantiFERON, LPA, GeneXpert ???
3.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
血清/免疫学
分子生物学
涂片: 敏感性低
传统固体培养: 所需时间长, 2~3月
液体培养及药 敏试验:平均 时间20天
血清学: 存在抗原 纯度和特 异性差等 方面的问 题
• 灵敏度 基本不受免疫力低下/受抑制影响,在肺外结核患者中有很 高的检出率
美国FDA数据:灵敏度95.6%(175/183) 国内临床数据:灵敏度95.3%(624/655)
灵敏度
Reference Jafari et al 2006 AJRCCM 174;9:1048-53 Ferrara et al Lancet 2006 376;1328-34* Lee et al Eur Respir J 2006 28;24-30* Goletti et al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6 12;6:544-50* Meier et al EJCMID 2005 24;529-536 Kang et al Chest. 2007 Sep;132(3):959-65* Janssens et al ERJ 2007 30(4):722-8 Clarke et al Clin Exp Immunol 2007 150(2):238-44. Detjen et al CID 2007 1;45(3):322-8* Ozekinci et al J Int Med Res 2007;35:696-703 Soysal et al IJTLD 2008 12(1):50-56* Dominguez et al Clin Vacc Immunol 2008 15(1);168-71* Chee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008 Apr 9* Vincenti et al Clin Exp Immunol. 2007 Oct;150(1):91-8* Wang et al Emerging Infect Dis 2007 13;4:553-8 Losi et al Eur Respir J. 2007 Dec;30(6):1173-9 Kim et al Arch Intern Med 167;20:2255-2259 Connell et al PLoS ONE 2008. 3; 7:e2624* Kobashi et al. Scand J Infect Dis 2008. 40; 8: 629-34* Kobashi et al. J Infect. 2008 [Epub ahead of print].* Domínguez et al.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8.* [Epub ahead of print] Goletti et al. PLoS ONE. 2008. 3; 10: e3417.* Bosshard et al. Respir Med. 2008. [Epub ahead of print] Higuchi Med Microbiol Immunol. 2008. [Epub ahead of print]* 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