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贯彻思想政治课新理念,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思想道德生活,实施主体性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利用现代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时代性与针对性,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为此,本设计紧扣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突出主线,以新近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为起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通过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追问”,实现有效学习,通过体验、感悟和透析,实现有所发现;通过反思、判断,实现行为选择,以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③第十课第一框。

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从宏观上看,在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之后的怎么办的问题。

从微观看,是介绍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任务(是什么)、地位与作用(为什么)以及怎么建立思想道德体系(怎么办的)问题,是全书目的与归宿。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思品课中已了解诚实守信、道德理想等内容,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利用、整合信息等能力,都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本框涉及理论较深,内容相对传统,话语表述高大空,特别是学生面对真实生活中道德现象与课本中的道德要求的差距,容易产生困惑与争议。

【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1、知识与能力:懂得道德的时代性,了解传统美德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思想道德建
设主要内容。

知道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传统美德的关系。

正确评价传统美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自觉抵制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成为一个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公民。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与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在与生生、师生探讨过程中获得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教学策略与手段】
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贯穿自主、合作教学策略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初步阅读教材,课前利用网络等资源查阅自己心中道德楷模的事迹,
查阅道德规范在法律中的表现。

2.教师的教学准备:(1)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

(2)收集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和调查的资料信息。

(3)收集相关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

(4)制作和修改多媒体课件。

3.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教室。

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呈现部分音乐(蓝色的爱)、漫画、图片、视频(徐义顺)等资源,诱发学习的热情与愿望。

4.用具的设计和准备:教科书、学生调查材料、课件(ppt)等。

【教学流程】
(一)体验: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观察]你认识图片中的男主人?说说他的事迹。

生:好象是冲进火海救了两个小孩。

师:他叫什么名字?哪里的人?
生:徐义胜。

哪里的人我不知道。

师:发生在在什么时间、地方?
生:大概是前几天,在宁波吧。

师:好的,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

[比较]看完央视报道徐义胜事迹后,徐义胜与教材上的三位道德典范进行比较,哪一位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理由。

生1:雷锋。

因为他从小很苦,但能为人民做了好多的事。

生2:方志敏。

他为了革命,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

生3:徐义胜。

一个外地的农民工,为救小孩自己严重烧伤。

生4:牛玉儒,像他这样的干部,现在不多。

结论:这些人都是我们的道德典范。

他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民族、政党与国家利益中,都能舍己为人。

这是对优良传统道德的继承,这种优良传统道德跨越历史时空,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探究] 这些道德典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们的一些做法,比如徐义胜穿着短裤就冲进火海救两个孩子,在今天是否值得我们效仿?
生:要具体分析。

但徐义胜这样做法,对于未成年人不值得效仿。

结论: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

比如,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设计意图:因情景的选择源于地方的社会生活,学生对此有所了解,但不一定全面,播放2分钟视频断片是必要。

在看、听的体验与比较中,4个人物都可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参照课本与视频说出他们行为的目的,如“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背负着草原人民的幸福”“为了两个孩子”,概括出共同的道德精神。

通过探究问题的设计巧妙实现优良传统道德与道德典范时代性的承转。

(二)透析:思想道德建设
探究1: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why)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6中间一段,从思想道德建设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结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所以,必须紧紧抓住中心环节。

设计意图:教材对思想道德建地位与作用叙述清楚,因果关系明确,学生可自学完成。

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思想道德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之一;整个国家的工作中心与文化建设的中心不同;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可以从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角度理解。

探究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what)
[自主学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任务:
结论:要有重点,要有层次性。

注意: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的区别。

设计意图:因为教材内容与结构层次清楚,认知难度不大,所以要求学生自学,划出主要内容的要点。

教师可强调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与层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区别。

展示漫画《近忠言》(略)
[问题]观察回答漫画中的领导违背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什么主要内容?
[问题] 你认同哪一个观点?
[问题]材料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基于主要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所以在习得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四个问题探究,用道德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和应用,以培养道德能力。

资源的选择有党的形象,也有政府的形象;有干部形象,也有群众形象;有正面,也有反面,以正面为主。

探究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how)
教师讲授: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问题理论性高,有难度,有必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完成。

展示:《山西黑砖窑上千孩子做苦工》和《压榨》漫画图片(略)
[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些书店经营者的行为?
[小组合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下列两个典型观点。

你支持哪个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是难点与疑点。

两个探究材料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校园生活相关,且这里的生产者与经营者的行为都与道德、法律有关,有利于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在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生成两个观点是自然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的提示是可以突破的。

结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应该适应、可以适应。

[讨论]只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美德,就可以构建思想道德体系。

学生展示:法律中道德规范。

老师展示:
结论: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也要继承、发展、创新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与法律法规相协调。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条件型辨析探究题开展讨论,把建设思想道德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的关系结合起来,把课堂探究与课前探究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展示:
(三)践行:思想道德建设从我做起(how to do )
[反思]你是否认同、选择下列行为?
展示校园现象图片《作弊》与《小烟民》(略);
展示中学生在家中表现漫画《老子、儿子和孙子》(略);
展示教材P.7镜头二(略)。

结论:我们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懂得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懂得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设计意图:本框最后一段如何处理是一个难点,本设计将其作为道德教养方法论意义处理。

道德是可教的,但如何成为可能?通过学生对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中一些现象进行道德价值判断、道德价值认同与道德价值选择。

进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实现知行的统一。

展示徐义顺的最新进展,老师展示新闻图片与文字(略)
深思:徐义顺舍己救人的行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课堂不应是句号,应是问号,通过情景回归带着问题下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