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一、基础知识(一)知识链接1、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4、杂文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二)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冠冕..()玄.虚()蹩.进()..堂皇()吝啬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掘.起()磕.头()徘徊..( ) 蹩.进()譬.如()国粹.()2、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点词语。

礼尚.往来大度残羹冷炙.冠冕.堂皇孱头玄虚国粹3、填空题鲁迅是我国伟大的()、()、()。

他发表的我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

4、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1、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2、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二、阅读引导问题1 “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明确:这是有别于我们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则是先提出两种错误的观点,然后对它们加以批驳,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是议论文中的驳论文。

问题2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主张实行“拿来主义”,议论文写作目的是宣传作者的观点,但是,文章不仅要明确地提出论点,还要进行论证即回答“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1至第6---7段,看看作者在这里是否回答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是用什么方法回答的。

问题3重读第1段,说说这段是从什么角度批判“送去主义”的。

最后明确本段第一句说明“送去主义”的由来,以后语句列举了反动政府一味送去的可耻行为。

问题4重读第3、4两段,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坏处?语言要尽量简明,不能大段地抄录原文,以提高他们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没有好结果,发了疯。

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问题5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设计好问题后请把问题和答案连在一起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自然。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三、阅读批注和质疑质疑1质疑2质疑……【探究案】探究一:理清全文结构,分组列出提纲: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

3、4段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拿来主义”。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是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是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综合训练(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A. 残羹冷灸(zhì)冠冕堂皇(miǎn)B. 鸦片(yā)脑髓(suǐ)C. 自栩(xǔ)玄虚(xuàn)D. 吝啬(sè)蹩进(piē)(二)、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 长歌当哭得当当天B. 无缘无故变故事故C. 博而不精精华酒精D. 一一列举举例举止(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1)南京的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2)只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会有真才实学。

(3)这时全场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4)经过努力,王琳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5)一个科学家能够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6)他战胜了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就。

(7)大会批判了这种错误观点。

A. (2)(3)(4) B. (2)(4)(5)C. (4)(5)(6) D. (4)(6)(7)(四)、对以下句义理解正确的有()(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2)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3)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4)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

)(五)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D、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

《拿来主义》(课时1)《拿来主义》综合训练答案一、B二、A三、D四、①③④五、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