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中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doc

(完整版)高中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doc

化学平衡移动一、选择题1.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 H2(g)+ Br 2(g)2HBr(g) B . N2(g) + 3H2(g)2NH 3 (g)C. 2SO2(g) +O2(g)2SO3(g) D . C(s)+CO2(g)2CO(g)【解析】对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时化学平衡不移动。

【答案】 A2.对于平衡CO2(g)CO2 (aq)H=- 19.75 kJ/mol ,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解析】正反应放热,要使平衡右移,应该降低温度;另外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所以为了增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压强,故选 D 。

【答案】 D3.在常温常压下,向 5 mL 0.1 mol ·L-1 FeCl3溶液中滴加0.5mL 0.01 mol ·L-1的NH 4SCN 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FeCl3+ 3NH 4SCN Fe(SCN) 3+ 3NH 4Cl ,所得溶液呈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 4Cl 晶体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C.向溶液中加少量无水CuSO4,变蓝后立即取出-D.向溶液中滴加 2 滴 2 mol ·L 1的 FeCl3【解析】从反应实质看,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平衡是:3++ 3SCN-Fe Fe(SCN) 3,Fe(SCN) 3溶液显红色,加入 NH 4Cl 晶体,因为在反应中NH 4 +、 Cl -未参与上述平衡,故对此平衡无影响;加水稀释各微粒浓度都变小,且上述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浅;CuSO4粉末结合水,使各微粒浓度变大,颜色加深;加 2 滴 2 mol ·L-1FeCl3,增大 c(Fe3+ ),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加深 (注意,若加入FeCl3的浓度≤ 0.1 mol L·-1,则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相当于稀释 )。

【答案】 B4.合成氨工业上采用了循环操作,主要原因是()A.加快反应速率 B .提高 NH 3的平衡浓度C.降低 NH 3的沸点 D .提高 N 2和 H2的利用率【解析】合成氨工业上采用循环压缩操作,将N2、 H 2压缩到合成塔中循环利用于合成氨,提高了N2、H 2的利用率。

5. (2008 年全国Ⅰ )已知: 4NH 3(g) + 5O2(g)===4NO(g) + 6H 2O(g)H=- 1 025 kJ/mol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解析】该反应的正方向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NO 含量越低,到达平衡所用时间越短,故 A 项正确, C 项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用时间越短,NO 含量越低,故 B 项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平衡时各物质含量,故 D 项正确。

【答案】 C6.在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mA(g) + nB(g)pC(g)+ qD(g) ,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与压强 p1和 p2,时间 t1和 t2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在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多选 )()A. p1>p2 B . p1<p2C. m+n>p+ q D . m+ n<p+ q【解析】由图象可知:本题是起始反应物为 A 、B,生成物为C、D 的可逆反应 (注意起点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的反应过程。

图象显示,在压强为p1时,在 t2达到平衡,生成物C 的体积分数为c1;在压强为p2时,在 t1达到平衡,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为c2。

从横坐标看, t2>t1,说明 p2时化学反应速率快,先达到平衡,所以压强p2 >p1;从纵坐标看,c1>c2,说明加压将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p+ q>m+n。

【答案】BD7.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 +3Y(g)2Z(g)(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 Z 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④降低压强⑤加入正催化剂⑥分离出ZA.①③⑤ B .②③⑤【解析】本题全面考查了影响平衡的条件,所以正确理解勒夏特列原理中的“ 减弱”两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要深入理解,既要掌握它的内涵也要掌握外延。

对于正反应是放热、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可逆反应来说,降温、加压均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分离出Z ,就是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C8.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NH 3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此图分析合成氨工业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是()A.提高分离技术 B .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C.研制低温催化剂 D .探索不用N2和 H2合成氨的新途径【解析】由图可知: NH 3%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故要提高NH 3%,必须降低温度、但目前所用催化剂铁触媒活性最好时的温度为 500 ℃ 。

故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为研制低温催化剂。

【答案】 C9.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 + Y2Z 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 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X 、Y 、Z 均为气态C. X 和 Y 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 为气态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解析】依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Z 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温度升高,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 A 、D 选项错。

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Z 的体积分数越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气体减小的反应,则 B 错误,答案为C。

【答案】 C10.将 1 mol CO 和 1 mol H 2O(g) 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CO(g) +H 2O(g) CO2(g) + H2(g),此时有2的 CO 转化为 CO2。

若在相同条件下,向容器中3充入 1 mol CO 2、 1 mol H 2和 1 mol H 2O(g) ,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下列中的 ()A. 22.22% B . 28.18%C. 33.33% D . 36.86%【解析】本题用极限法:当充入 1 mol CO 2、1 mol H 2和 1 mol H 2O,假设不反应, CO2 的体积分数为 33.33%。

据等效平衡规律,充入 1 mol CO 2、 1 mol H 2和 1 mol H 2O,相当于加入 1 mol CO 和 2 mol H 2O,假设 CO 亦有2转化为 CO2,则 CO2的体积分数为22.22%,所3以 CO2的体积分数介于 22.22% 和 33.33%之间。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1.反应 mA(g) + nB(g) pC(g) 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 A 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所示:压强 /Pa 2× 105 5× 105 1× 106c(A)/mol-0.08 0.2 0.44 L·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当压强从2× 105 Pa 增加到5× 105 Pa 时,平衡 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 )移动,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当压强从5× 105 Pa 增加到 1×106 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 移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若 m+ n= p 时,当压强加倍,则体积减半,即p2= 2p11时, V2= V1,各组2分浓度加倍。

若c(A) 增大倍数比压强增大倍数小,则平衡右移,反之左移。

中学化学中往往通过改变容器体积来增大或减小体系的压强。

为什么一个平衡,加压平衡不移动,即m + n= p,再增大压强,逆向移动呢?只能说明左边气体数目比右边小,只能是 B 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压强增大,气体可能变成液态甚至固态。

有时,等倍数的增加各组分浓度也看作压强增大。

【答案】(1) 不当压强增大到原来 2.5 倍时, c(A) 也增大到原来的 2.5 倍,说明平衡没有移动,即m+ n= p(2)向左当压强增大到原来的 2 倍,c(A) 却增大到原来的 2.2 倍,说明平衡向生成 A 的方向移动了增大压强时, B 转化为液体或固体12.合成氨的反应: N + 3H 2NH ,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状态。

(1)此时 ________ 相等, ________保持不变,而________却仍在进行,因此化学平衡是________ 平衡。

(2)若降低温度,会使上述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________反应,生成每摩尔氨的反应热是46.2kJ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合成氨时,选择700 K 高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原反应温度不变,而将平衡体系中的混合气体的浓度增大 1倍,则上述平衡向________移动;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氦气,则上述平衡______移动。

【解析】(1) 根据化学平衡的定义及特点可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而正、逆反应却仍在进行,因此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2)由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知,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由题意知,生成 2 mol 氨的反应热是46.2 kJ× 2,即 92.4 kJ ,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 2(g)+ 3H2(g)-1 2NH 3(g)H =- 92.4 kJ mol· 。

(3)升高温度和加入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工业上用的催化剂在该温度时活性最大。

(4)若保持反应容器的体积和反应温度不变,将平衡体系中的混合气体的浓度增大 1 倍,其效果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原则,可判断上述平衡应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氦气,氦气不参与反应,由于反应容器的体积和反应温度都不变,氦气的加入只是增大了容器内总的压强并未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因此氦气的加入对上述平衡没有影响即化学平衡不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