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沉淀技术
•温度的影响: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温度升高一般使β 下降(温度升高利于盐的溶解,夺取更多的水分子,使 蛋白质溶解性更差) lgS =β-ksI
17
3)、盐析分类
lgS =β-ksI
1. ks盐析:固定蛋白质的pH 、T( β ),变动离子 强度I达到沉淀的目的。
2. β盐析: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 I ) ,改变溶液 的pH、T ,达到沉淀的目。
15
讨论 1)、KsI项
Ks与溶液的pH、温度无关,仅取决于蛋白质的性 质和盐的种类。 盐浓度↑→离子强度I↑→S↓→析出。 lgS =β-ksI
16
2)、β值的特性及对盐析的影响 •表示不外加盐时的理想溶解度S,与盐的种类无关, 但与温度、pH有关; •pH的影响:pI时蛋白质溶解度最低,β在pI时最小( 调节pH可以导致蛋白质净电荷数变化)
相互作用,此时生物分子很容易相互聚集,在溶
液中的溶解度降得很低,从而形成沉淀从溶液中
析出。
13
• 盐析机理归纳
1).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破坏了蛋 白质表面的水化膜; 2).盐离子电荷的中和作用; 3).盐离子引起了原本在蛋白质分子周围有序排 列的水分子的极化,使水活度降低。 注: 水活度:水分含量的活性部分或自由水。
43
(2)脱水作用
由于使用的有机溶剂与水互溶,它们在溶解于水的同
11
盐析
(1)、继续增大中性盐离子强度时→大量的盐夺取了 自由水,使水分子在盐离子表面聚集→蛋白质胶体 外层的水化膜因盐的夺取而遭到破坏→蛋白质胶体 表面的疏水区域暴露出来,彼此相互聚集,沉淀;
12
(2)、加入高浓度中性盐后,盐离子与生物分子表
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基团结合,中和了生物分
子表面的电荷,降低了生物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
第三章 沉淀技术
1
概述
一.沉淀的定义 • 沉淀是溶液中的溶质有液相变成固相析出的过程,表示 一个新的凝结相的形成过程,或由于加入沉淀剂使某些 离子成为难溶化合物而沉积的过程。
• 沉淀VS结晶,本质上同一种过程。
• 同类分子或离子以有规则排列形式析出——结晶; • 以无规则的紊乱排列形式析出——沉淀。
7
蛋白质溶液稳定的原因:1.自身带同种电荷,2.水化膜 自身带同种电荷:
8
水化膜: • 蛋白质和酶均易溶于水,因为该分子的-COOH、 -NH2和-OH都是亲水基团,这些基团与极性水分 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化膜,包围于蛋白质分子周围形 成1nm~100nm颗粒的亲水胶体,削弱了蛋白质分子 之间的作用力,蛋白质分子表面极性基团越多,水 化层越厚,蛋白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亲和力越 大,因而溶解度也越大。
38
(3)离心或过滤,收集沉淀物
•对于高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一般采用过 滤的方法,因为离心要较高的转速的 时间。 •对于低浓度的硫酸铵溶液则多采用离 心的方法。
39
7、盐析后处理工作——脱盐 由于盐析沉淀产物中含盐量较高,所以通过盐析 法得到蛋白质后需要经过脱盐处理。 脱盐最常用的方法:透析法。 原理:大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小分子例如无机 盐、单糖,可以透过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中。
22
(4)盐溶液的密度不高,便于蛋白质沉淀和离心分离 过高的盐溶液密度能够干扰蛋白质的沉降和沉淀 物的收集,并且沉淀下来的目的产物中可能混有 大量的盐,不利于目的产物的回收。
23
4、 常用的几种盐 1. 最常用(NH4)2SO4, 优点: (1)溶解度大:尤其是在低温时仍有相当高的溶解度 ,这是其他盐类所不具备的。
29
温度的影响 • 对于蛋白质、酶和多肽等生物大分子,在高离子强 度溶液中,温度升高,它们的溶解度反而减小。 • 在低离子强度溶液或纯水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大多数 还是随浓度升高而增加的。
• 一般情况下,~4℃下操作,以避免活力丧 失。
30
6、盐析的操作与应用 盐析的操作方法过程 加入沉淀剂——沉淀物的陈化——离心过滤收集沉淀物
此外,还要考虑:不易引起蛋白质的变性;价格低廉 ;是否有毒性。
19
(1)相同离子浓度条件下,不同种类盐对同一种蛋白 质的盐析效果不同;
例:不同种类盐对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影响不同 (p26 图3-4)
所以选用盐的时候要考虑的不同盐的盐析效果, 常见阴离子的盐析效果:PO43- > SO42- > CH3COO- > Cl- > NO3 - > ClO4 - > I - > SCN – 常见阴离子的盐析效果:NH4+>K+>Na+>Mg+
14
2、盐析公式及讨论
蛋白质溶解度与溶液中离子强度关系: lgS =β-KsI
S,蛋白质溶解度(g/L) I,离子强度=(1/2)∑cizi2 ci为i离子的摩尔浓度,zi为i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β为常数,I=0时的lgS Ks为盐析常数,与盐性质(离子价数、离子半 径等)、蛋白结构有关,Ks越大,盐析效果越 好(S越小,越易沉淀)
3
三.沉淀技术的应用特点 • 设备简单,成本低,小批量生产。(豆腐,胶体凝 聚); • 有选择性(不同的溶剂可以沉淀出不同的成分出来 ); • 沉淀剂的选择要考虑对生物活性的破坏作用和对人 体的残留毒害。
4
四.沉淀方法的分类
盐析法
有机溶剂沉淀
选择性变性沉淀
等电点沉淀
有机聚合物沉淀
5
第一节 盐析法
可达数年之久。 缺点: 硫酸铵腐蚀性比较强,后期处理困难,残留在食品中
会影响食品的风味;临床治疗中具有毒性,在最终产
品中必须完全除去。
25
2. 次常用Na2SO4。缺点:在30℃以下溶解度较低, 主要用于热稳定蛋白。
26
5、盐析的影响因素 盐饱和度和离子类型 1)不同的蛋白质盐析,要求的盐饱和度不同。
20
(2)高溶解度,能配臵高离子强度的盐溶液; 离子强度的升高,可以降低加速盐析的过程,所 以要求盐析用盐能够配制高离子强度的盐溶液。
lgS =β-ksI
常用盐析剂在水中的溶解度:P26 表3-1
21
(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
许多蛋白质需要在较低的温度下分离,高温下蛋 白质容易失活,这就要求所选用的盐析盐必须在 较低的温度下也有较高的溶解度。(P26 表3-1 )
3. ks盐析用于蛋白质粗品的分级沉淀。 4. β分段盐析用于蛋白质进一步的精细分离纯化。
18
3、 无机盐的挑选原则 • 相同离子浓度条件下,不同种类盐对同一种蛋白质 的盐析效果不同; • 高溶解度,能配臵高离子强度的盐溶液; •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
• 盐溶液的密度不高,便于蛋白质沉淀和离心分离;
42
1、原理 (1)静电作用 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向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能降 低溶液的介电常数,减小溶剂的极性,从而削弱了溶 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带电的蛋白质 溶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增强,使其相互吸引而聚集, 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沉淀。
介电常数表征的是电介质的束缚电荷的能力,极性越大,介电 常数越大。
加入沉淀剂:加入盐析盐的过程
沉淀物的陈化:聚集产生沉淀的过程
离心过滤收集沉淀物:收集析出沉淀的过程
下面以硫酸铵盐析法为例介绍盐析法操作过程。
31
1)加入沉淀剂
• 硫酸铵盐使用前处理 重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巯基有敏感作用,硫酸铵中常 含有少量重金属离子,所以要进行预处理。
硫酸铵使用时要求纯度较高,生产时为降低成本, 一般选用化学纯的硫酸铵,在使用前应进行预处理 ,可通过化学法将重金属除去(如通入H2S后过滤) ,再将硫酸铵重结晶备用。
36
3). 透析平衡法 将要盐析的样品臵于透析袋中,浸入饱和硫酸铵溶 液中透析,透析袋中硫酸铵饱和度逐步提高,达到 一定饱和度后,目的蛋白质析出,停止透析。 特点:硫酸铵浓度变化具有连续性,盐析效果好, 但手续繁琐,要不断测量饱和度,所以多用于结晶。
37
(2)沉淀物的陈化 高分子溶液在防止过程中自发的聚集而沉淀的 现象称为陈化现象。 为了提高盐析的效率,盐析后一般需放臵0.5-1h, 待沉淀完全后才可以过滤离心,过早的分离将 影响收率。
33
25℃调整硫酸铵饱和度查询表
34
2). 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法(需要量小时)。
取过量硫酸铵加热溶解,在0℃或室温放臵,直至 固体析出,得到饱和溶液,饱和度调整计算公式 V=V0 (S2—S1)/(1—S2)
V为应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的体积,
V0 是蛋白质溶液的原始体积, S2是所要达到的硫酸铵饱和度, S1 原来溶液的硫酸铵饱和度。
盐析:一般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使某种物质 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蛋白质盐析—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受盐 浓度影响
6
一、基本原理
蛋白质溶解:相似者相溶 亲水性和疏水性:
有利因素:亲水性,包括氢键、极性基团 、离子化侧链、亲水蛋白所占比例等。 如白蛋白。 不利因素:疏水性,包括暴露的疏水基团 、疏水蛋白所占比例等。如纤维蛋白原 。
9
1.盐溶和盐析
• •
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电解质时,蛋白质的溶解 度首先将随电解质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 盐溶; 当继续加入电解质时,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发 生聚集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10
盐溶 原理:大多数蛋白类酶都溶于水,而且在低浓度的盐存在 的条件下,酶的溶解度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称为盐 溶现象。蛋白质分子吸附盐类离子后,带电表层使蛋白质 分子彼此排斥(同性相斥);而蛋白质与水分子的相互作 用却加强,溶解性增大。
例如:硫酸铵盐分离血浆中蛋白质,饱和度达到 20%时,纤维蛋白原首先析出,饱和度增至28%33%优球蛋白析出,33%-50%,拟球蛋白析出,大 于50%,白蛋白析出。
2)离子种类对蛋白质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通 常离子半径小而带高电荷的离子的影响较强,半 径大而带低电荷的离子影响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