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年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九章植物景观规划
第十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十七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园景
楚人狂欢岛(儿童乐园)、梨园、听涛轩(柳浪渡)、碧水潭、长天楼(落霞水榭)、濒湖画廊、小梅岭(陶铸楼、多景台)、苍柏园(寓言雕塑园)、楚才园(南国哲思园)、杜鹃园、盆景园、荷花园(水生园)、梅园、竹类园、樱花园、武汉植物园、茶园、紫薇园、梅林(恬逸园、鹰嘴藏林、部队靶场)
19
11
建筑
行吟阁(水云乡、沧浪亭)、屈原纪念馆、湖光阁、雁归桥、楚城、楚市、楚天台(凤标)、龙舟码头(水上栈道)、翠薇蕴谊园(友谊林)、清河桥、凤凰阁(松鸽坪、烧烤场)、临曦台(太渔桥)、凌霄阁、省博物馆
表3-1东湖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类型表
大类
中类
景源名称
景点数量
景物数量
自然景源
天景
先月亭(月色)、烟浪亭(日出)
2
2
地景
曲堤、落雁岛、浪淘石、湖中堤(亲水平台、鹅嘴)、团毕双峰、封都山
6
2
水景
小潭湖、汤菱湖、郭郑湖、团湖、庙湖、后湖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生景
古树林、鸟岛(栈道观鸟、晚霞)、水杉林、古树名木园
4
2
人文景源
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东湖风景名胜区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93年,于1995年审批通过,为今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东湖已经从原来的城郊湖变成了城中湖,东湖风景名胜区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编制新一版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势在必行。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及其它相关法规,特编制《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2、综合协调原则。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与适宜性,统筹考虑各种发展的需求,合理安排、协调发展。
3、环境承载力原则。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之内,以保证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
4、可操作性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为管理服务,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风景名胜区的依据。
2、《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5]23号)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6、《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年)
———————————————————————————————— 作者:
———————————————————————————————— 日期: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011-11-30本站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划适用于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的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宗教事务条例。
7、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问题的复函(建办城函[2006]663号)
8、关于转发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问题的复函》的通知(鄂建办公[2006]85号)
9、《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10、《湖北省水功能区划》(2003年)
11、《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年)
12、《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作为参考的其他有关规划文件
14、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保障风景名胜区健康发展。
2、充分挖掘风景名胜区内各类风景资源的潜力,充实、完善并新增能展现风景名胜区特色的景点和风景旅游项目。
14
8
胜景
九女墩(可歌亭)、鲁迅广场、蛮王冢、离骚碑、楚辞轩、祝融观星台、芦洲古渡(索桥览胜)、雁落坪(赵氏花园、鹊桥相会)
以城市文化立足,以湖泊文化立本,以本土文化立魂,以全球文化立新,形成以自然山水文化为基调,融合楚文化的独具特色的东湖文化。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第九条风景资源构成
本规划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将风景区风景资源划分为二大类、八中类,计97个景源,含32个独立景物及65个景点,其中景点由18个自然景观单元和47个人文景观单元组成。
第六条规划范围、面积
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为东至武广铁路,西至东湖路,北边以筲箕湖以北地区及中北路延长线为界,南边界至老武黄公路、喻家山、南望山一线山脉南麓区域,总面积约为61.86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性质
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八条特色文化定位
3、重视长远发展,强调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永续利用与近期建设之间的衔接,为管理提供合理有据、可操作性强的规划。
4、协调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与周边城区、村庄发展的关系,协调好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力争使整体效益达到最佳,使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达到统一。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确保风景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此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础和基本出发点,同时切实保护耕地资源,景区建设不得以牺牲耕地资源、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5、前瞻性原则。站在发展的高度,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妥善处理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重心,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内外共享原则。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作为城中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的旅游设施应当充分实现风景区内外的共享,深化东湖风景名胜区的社会效益,造福于民。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